徐志摩的成名作《再别康桥》背后的故事,你知道嘛?看看吧
徐志摩是一位极具浪漫和才情的诗人。是新月社的成员之一。他创作的诗歌自然流露、深情款款。以闻一多提出的“三美”原则为标杆,展现出了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艺术特征。成名作《再别康桥》是代表作品。
徐志摩一九零二年留学于剑桥大学,度过了一段悠闲快乐的生活。他对剑桥充满了感情。他热爱自然,我曾经读过他的《我所知道的康桥》、《康桥,再会罢》。读出了他对爱、美、自由
的歌颂。“康桥世界”是个理想美好的净土。波光粼粼的河水、绿油油的草坪、万里无云的好天气。志摩骑着单车穿梭在校园,或许单车后还坐着林徽因。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时而泛舟康河、时而草坪看书。这段美好的生活也成了他日后不竭的创作源泉。
一九二八年诗人故地重游,再次回到昔日的校园。百感交集、浮想联翩。可是转眼又要离开。
或许正如诗人范成大所说的“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十一月六日在归途的中国南海上,他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
诗中用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等词语,彩纷呈,具有视觉感染力。也饱含了诗人的深情。正如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给读者视觉上的彩想
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一片深情。
全诗共七个小节,每一节都是一幅图画。例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河畔的金柳倒映在康河里摇曳多姿;康河的水草在油油招摇……作者通过动作性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图画都富有动态美。两个比喻用得也很独到:第一个是将“河畔的金柳”比喻为“夕阳中的新娘”,化无生为有情,很有创新意义。第二个是将潭水比喻为“天
再别康桥写作背景上虹”,大胆脱俗、极具新意。非常浪漫,有诗味。
我喜爱志摩的诗,我自己也模仿优秀诗人的作品。坚持写诗。我始终把“三美”作为诗歌创作的标杆。志摩如此,我亦如此。我读志摩的诗,读到了一幅秀美的画、读到了一首美妙的乐章,读到了一个浪漫富有才情诗人的形象。
我粗浅略懂几门乐器。我认为如果文学是一切艺术母体的话,那么音乐、绘画、建筑、书法、都可以看成是文学的外化和延伸。或者说具有相似性和共通性。我所知道的文化名人中,就不乏极具文学造诣,然后触类旁通,竟成大家的人。弘一法师就是如此。佛学、音乐、绘画、书法篆刻、话剧皆有建树。
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搭乘“济南号”邮政飞机由南京北上,飞机撞山,诗人陨落。志摩的生命永远留在了三十四岁,可悲可叹。斯人已矣,康桥依旧。
查凌
丁酉年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