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教学重难点
这是再别康桥教学重难点,是优秀的语文必修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再别康桥教学重难点第1篇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康桥柔美秀丽的风光,体味作者对康桥依依惜别之情;
2、引导学生体味诗中的意象美;
3、当堂背诵全诗.
二、教学重难点
1、诗情的领悟是难点与教学的重点;
2、意象的把握与体味.
三、教学设想
以诵读为主,以课件贯穿始终,集音乐、画面、相片、朗诵等视听手段为一体.
四、课时: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
1.这座桥,风景秀丽,闻名遐迩;这个人,风流倜傥,才华横溢;这首诗,清新空灵,载誉中华.你想欣赏这座桥,走进这个人,感受这首诗吗? 首先让我们先来认识这位具有浪漫情怀的现代派诗人.
2、古人云: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所以在古人的作品中,既有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无奈,又有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豪迈,还有相见时难别亦难的苦涩,那么现代人是如何理解离别的呢?那么我们现在就来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领略一下现代人笔下的别离之情!
二、志摩其人及写作背景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1918年赴美留学,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徐志摩邂逅了林徽音,度过了一段美好的留学时光.
理想的主义者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资产阶级绅士诗人,徐志摩可以说是新诗的诗魂,林语堂评价他是奇才与情才.他的新诗有着特有的飞动飘逸的艺术风格,可堪千古绝唱.他的行为和品格同样收到同仁、朋友、学生的赞赏和爱戴,他对爱情的执着追求虽为文坛风流佳话,亦留有许多遗憾,但他那天真无邪,崇尚自由、平等、博爱的人道主义情怀,追求人生真谛的精神是惊天地、泣鬼神的.难怪这位英年早逝的诗坛巨星的噩耗传来,震惊了海内外,胡适连呼:天才横死,损失的是中国文学!胡适说徐志摩的人生观里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确实是一语中的.作为一个资产阶级的充满着诗人气质的作家,徐志摩短暂的人生的旅途中既表现出这位旷世奇才的天真和浪漫,同时亦流露出这位生活在乌托邦之国中的理想主义者的幼稚和可笑.当然假设是论徐志摩的散文深义,它恐怕既无鲁迅之深刻锋利及宏阔感,郁达夫之练达及沧桑感,但就其抒情性特征则是任何一位现代散文家不可比较的,它的散文始终充溢着饱满的激情,哪怕是颓废,读来亦痛快淋漓,决无缠绵有泥淖之感. 他爱做梦,梦是唯美的,又是飘摇的,她会很跳跃,如美丽的天使与你玩捉迷藏,会时不时俯下微笑着的脸膛,然后又迅即离去,却留下一绢幽幽灵动的轻纱.
志摩就是个寻梦、追梦的孩子,他在重逢林徽因时曾伤感的说:一生中有太多的梦从指缝中溜走了,也许就只能用诗来网住梦的残影.
三、简要情况-康桥情结),由此引出对『再别康桥』的示范朗诵.
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1920年秋,徐志摩经美国到伦敦,在剑桥大
学、伦敦大学学习,1922年上半年由剑桥大学皇家学院特别生转为正式研究生.过了半年的正式学生生活后,8月中旬回国.1928年8月第三次来到英国,11月16日快要归国的途中,灵感闪现,挥洒自如地写下了的传世经典之作--『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风格. 诗歌记下了诗人1928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含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辞别了,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激情,于是便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
四、欣赏配乐朗读再别康桥,先让学生读,再用范读,学生能出差距
『再别康桥』是诗人1928年第三次漫游欧洲,再回母校,故地重游时所作的,所以这个题目中有一个再字;那么,从这个别字,我们可以看出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啊?离别(学生答)对,它是一首离别诗.
1.正音,正字
河畔(pn) 青荇(xng) 长蒿(gāo) 漫溯(s)笙箫(xiāo) 载①zǎi②zi载歌载舞装载登载斑斓(澜、阑)
2.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重音,朗读时力求做到抑扬顿挫、身临其境、声情并茂,朗读时语调要柔和、舒缓.
五、意象的含义和作用
多情自古伤离别,自古以来,离别总是免不了一种沉重、一份哀伤.『再别康桥』的基调是否依然如此呢?它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同学们,读过这首诗后,你感觉到通常离别诗的那种沉重和压抑了吗?如果没有,它又带给了你一种怎样的感觉呢?
明确:这首诗歌没有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悲哀压抑,给我们带来的是清新飘逸、空灵自然的感觉.
这首诗之所以给我们带来这样的感觉,不得不归功于诗人所选择的抒情对象.我们都知道,诗歌是以形象来反映世界的`,准确地说,诗歌是以意象来反映诗人眼中和心中的世界的.所以说,有诗歌的地方就一定有意象,诗歌是离不开意象的,那么,什么叫意象呢?一支蜡烛,它是一个物质存在,它是一个意象吗?(学生答)不是,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的蜡烛却可以称之为意象,为什么?因为蜡炬成灰泪始干中的蜡烛寄托了诗人的感情,这里的蜡烛已经不是纯粹的客观物象了.古人常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于海(『文心雕龙神思』),因此,所谓意象就是写入作品中的物和情的结合而形成的意境,意境=物+情,意象是客观物象和主观情理的融合.清代的王国维曾经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就是说,作品中的物都是带有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所以,我们在鉴赏诗歌的时候就可以从诗中的景、物入手,从意象入手,去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而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即旨.物情旨
同学们,『再别康桥』中有那些意象呢?这些意象又蕴涵了诗人怎样的情思呢?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来诵读全诗.
同学们,读过这首诗后,大家觉得这首诗歌的意象有哪些呢?
云彩,金柳,青荇,水草,清潭,星辉
这短短的一首诗中就有这么多意象,这些意象都浸染了诗人怎样的情思呢?下面我们就来具体的分析一下这首诗歌.
六、具体分析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仔细观察第一节,大家发现第一节有什么特点啊?
短短的四行诗中就有三个轻轻的,诗人以轻轻的辞别突出了宁静的基调,短短的四句
诗映照出了一个非常宁静的夕阳晚照的黄昏.诗的开头有意连用了三个轻轻的,一下子就突出地表现了诗人对康桥的爱和依依惜别的情感,使我们仿佛感受到诗人踮着足尖,象一股清风一样来了,又悄无声息
地荡去;而那至深的情丝,竟在招手之间,幻成了西天的云彩.云彩也就是本诗的第一个意象,一般离别诗离别的是人,这首诗离别的却是西天的云彩,辞别对象由人间向自然景物转移,跳出了寒喧叮咛的俗套,给人清新飘逸之感.另外,诗人连康桥上空的一朵浮云都要辞别,可见他对康桥的不舍和眷恋.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夕阳西下,却又彩乡辉煌,真是让人目眩神迷.这一节的意象是金柳,柳不是一般的意象,古代的离别诗中经常出现柳这一意象,因柳与留谐音,通常用来表达惜别之情.可见,以柳为意象,还具有深厚的文化意味.举例: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渭城朝雨(氵邑)轻尘,客舍青青柳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诗人运用暗喻将河畔的金柳大胆地想象为夕阳中的新娘,使无生命的景语,化作有生命的活物,温润可人.新娘既娇羞默默,又光荣照人,诗人眼中的康河,就象是他心中的新娘,神秘、华美,撩拔着诗人的情感,吸引着诗人渐渐的走进康河,走进自然.本节诗虽然是写岸边柳树倒映在康河里的情景,却浸透了诗人无限的欢喜和如痴如狂的爱.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一尘不染的康河,自由欢快的水草,让诗人心甘情愿和康河融为一体.只做一条水草,就心満意足,其乐无穷.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一节哪个词用的好啊?
招摇、油油(学生答复)
明确:招摇:常含贬义,常与过市连用;另有逍遥一义.用逍遥写水草,显现出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情态.这种自在逍遥的安闲,本是写人之词,用来写水草,又更显生动、形象.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油油是光润的样子,水流的样子,和悦的样子.用它修饰招摇,不但增强了水草的自在感,而且还使我们想起了水草得以招摇的河水:微风轻拂,水波轻涌,水质清澈,那些像涂了凝脂的水草在水中随微波来回轻摆,自在安闲.这是怎样一幅美景啊!而这美景全赖诗人的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文心雕龙情采』说:情者,文之经.据此,我们就可以理解作者后面所说的这句诗深刻的含义和诗人强烈的情感体验.徐志摩选择这样的词语,创造这样的意境,全是为情驱使.在这首诗中,他与大自然似乎有一种本能的感应和认同,与大自然达成和谐,如我与西天的云彩的感情交流,感觉到金柳具有新娘的魅力,我想化入康河柔波之中,作一条水草的体验等.
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的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在第二节时,诗人将河畔的金柳比作夕阳中的新娘,使用了暗喻的手法,在第四节中,也有一个暗喻,有人能告诉我吗?
将榆阴下的一潭比作了天上的虹,被浮藻揉碎之后,竟变了彩虹似的梦.其中榆阴下的一潭是指拜伦潭,
相传拜伦曾在康河游玩.大家应该有这样的体验,夏天走在绿荫大道上,阳光从枝叶的缝隙中倾泄而下,星星点点,丝丝缕缕,如同幻境,而当它照到水面上,因为反射和折射,就会五彩斑斓,恰似天上的彩虹.何况康桥是诗人曾经游学的地方,这里有着诗人逝去的年华,有着诗人曾经的梦想,还有着他那欲说还休的爱情,那榆阴下的一潭可不就是诗人彩虹似的梦吗?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诗人接着梦的出现,进入了另外一个意境,抒写梦的追寻,这时,诗人对康桥迷恋的感情到达了高潮.
同学们,从第二节到第五节,诗人的感情是怎样变化的?
从第二节的视金柳为新娘,写出对康桥的无限欢喜和眷恋,到第三节愿做一条水草和康河柔波融为一体,写诗人对康桥的永久爱恋,再到第四节的诗人心中的梦,最后,第五节寻梦,在星辉斑斓里放歌.四节诗写出诗人对康桥情感的步步升腾.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萧;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在这一节诗人的思路急转,由梦想回到现实.想到今晚就要和康桥离别,不禁离情别绪涌上心头.消失的梦已经无法追回了,他已不能放歌,只能悄悄地吹奏别离的笙萧,在沉默中体味别离的惆怅.诗境依旧复归和沉浸于寂然,就连夏虫似乎也体会到了离别之情,也为他保持沉默.往日欢愉的康桥,今晚也无语,
一切的一切都为诗人的离去而归于寂然.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将诗人静思默想的心境推向了极致.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这一节与开头回环照应,它和第一节诗在重复中又有变化.开头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结句变成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轻轻是无声,悄悄是无声加无言,无言是内心的感受,情感的内涵更多.悄悄的来时,欣喜兴奋的一句话也说不出,是压抑的喜悦;悄悄的走时,悲伤难过的一句话也说不出,是压抑的哀伤.感情的两个极致并列在一起,诗人内心的感受,需要我们自己去慢慢领会.诗的第一节,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理智的辞别,淡淡的忧伤;诗的最后一节,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挥一挥衣袖,动作比轻轻的招手有力,可却是不带走一片云彩.云彩,本来就不可能带走,把不可能的事偏说成可能,语言的不合常情,恰恰最能表达诗人的感情.康桥是诗人生活的梦,爱情的梦,艺术的梦,诗人像呵护自己的情人一样,不忍心打搅她,同时诗人也清楚,康桥带走了诗人的一切,也带走了诗人的灵魂.诗人对真善美的追求,诗人曾经的梦想,这美好的一切,永远地留在了康桥.
总之,『再别康桥』打动我们的是诗人内心流淌出来的真情.艺术家只要有一颗坦露的赤子之心,他的作品就是有思想性的,就不是矫揉造作的形式堆砌起来的浮华与空洞.我们喜爱徐志摩,喜爱康桥,是因为我们同样慨叹美好的情感、美好的追求的消逝,同样留恋、难舍生活中曾经有过的纯真的、纯粹的梦.
七、探究欣赏欣赏三美
这首诗,让人感到很美,大致说说你觉得美在哪里?
整齐交错建筑美爽口悦耳音乐美秀丽迷人绘画美
(一)音乐美
诗歌的音乐美,是对诗歌的音节而言,有节奏感、旋律美、弹跳性,都是音乐美的表现. A.押韵,韵脚为:来,彩;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彩. B.音节和谐,节奏感强. 轻轻悄悄等叠字的仿佛运用,增强了诗歌轻盈的节奏.诗的第一节旋律上带着细微的弹跳性,仿佛是诗人用脚尖着地走路的声音;C.回环复沓.首节与末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照应的结构形式.这样,通篇章节错落有致,诵读时,自然会有一种旋律感.
(二)建筑美
通过诵读,我们从听觉上已深深感受到了本诗音韵之谐和,节奏之明晰,感到了音乐的美感,那么我们再看看诗的外形,谈谈诗行的排列有何特点?
四行一节错落排列字数相近回环照应
共七节,四行一节,每节两句,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每句字数68字,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首尾
回环照应、结构严谨,给人以整体之美.美学家说,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则是凝固的音乐.读着本诗,一种流动的建筑美和凝固的音乐美,令你心境摇摇,美不胜受.
(三)绘画美
1. 读了很多遍课文,大家除了能感受到诗人依依惜别的深情外,对于作者所描写的康桥有什么印象?
美丽,可以说是风光如画.苏轼在评价王维的诗时说: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如今我们品味着徐志摩的这首『再别康桥』是不是可以称得上诗中有画.
2. 这首诗是通过一组意象来表现作者情感的,那么它所衬托出的那种气氛,那种艺术境界,我们就称之为意境.这首诗中出现了哪些意象?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个意象?
(云彩,金柳,艳影,青荇,潭水,长篙,星辉)这些事物都是柔美而抒情的事物.它们都已超越了它们的自然属性,浸透了作者对康河的永久恋情.而是融入了作者主观情意的意象.
八、比较阅读
1.迄今为止,我们已经学过了不止一篇送别诗作.自古写离别诗之作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大家比较熟悉的还记得有哪些诗词?
古人云:黯然伤魂者唯别而已矣!所以在古人的作品中,既有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豪迈,也有相见时难别亦难的苦涩,更有杨柳岸,晓风残月的伤感,这些都是古人对于离别的理解.
骆宾王的『于易水送人一绝』: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假设比邻.
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维『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2.思考:『再』这首诗跟古代的离别诗词,在离别的对象、气氛、意象的选择上有什么不一样?特点:构思别出心裁,不落俗套.
①一般别离的诗,辞别的是人,而此诗不是,辞别的是康桥,作别的是西天的云彩,给人清新飘逸之感.
②一般别离的诗,辞别时会有千言万语的嘱托与叮咛,或牵手顿足,或肝肠寸断;而此诗却从轻轻、悄悄、沉默渲染出了一个只着不摹声的寂静环境,可谓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③独具特的意象选取.没有辞别送行的人,以及车水马龙,有的只是云彩,金柳,青荇,星辉等自然景物,给人回归自然,融合自然的感觉.
3.与其他送别诗相比较,本诗情感上有何不同? 大家看过柳永『雨霖铃』这首词吗?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这种离别的气氛带给我们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沉重)就是词中所说的多情自古伤离别,自古以来,离别总是免不了一种沉重愁绪,如柳宗元有『别舍弟宗一』: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都是两眼泪汪汪的离情别绪,但徐志摩的这首诗呢?大家读了有没有这种沉重之感?我们可以看到这首诗以轻轻的悄悄的沉默造成一种寂然无声的寂静环境,排除了离别中因伤别而产生的沉重感,增加了飘逸的成分,所以说本诗营造的气氛轻松.
4.板书设计:
再别康桥徐志摩
现实(1) 云彩离愁
金柳
梦想(2-5) 水草恋恋不舍
清潭
星辉
再别康桥写作背景现实(6-7) 由梦想到现实离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