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歌法国译介研究综述
作者:何会君
来源:《校园英语·下旬》2014年第06
        【摘要】随着来华传教士和汉学家将李白作品不断传译到法国,李白越来越为法国所认知和接受。本文以李白诗歌在法国的译介和研究为分析对象,系统梳理从十八世纪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李白诗歌在法国的译介和传播过程,管窥不同译本和译文风格特和价值所在。
        【关键词】李白诗歌 法国 译介
        李白的诗歌由来华传教士和汉学家们传播介绍到法国,在法国大地上掀起李白热。本文将对李白诗歌在法国的译介和研究情况进行全面的梳理和总结,将法国的李白诗歌译者与译作相结合,梳理发展脉络,并探析其对法国诗歌界的影响。
        一、不同时期李白诗歌在法国的译介和研究情况
        1.十八、十九世纪来华传教士的初步译介。这一时期对李白诗歌译介贡献最大的当属德理文侯爵。1862年,德理文侯爵在巴黎出版了唐诗翻译集《唐诗》,选译李白诗歌24首。其译
本与原诗基本逐句对应,附详细注释,原诗中涉及的典故、隐喻详细标注,篇幅较长,比较忠实诗歌原文。但作为最早的李白诗歌翻译者,其译文也出现跳译、漏译的情况:如《将进酒》中,他只翻译了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会须一饮三百杯钟鼓馔玉不足贵惟有饮者留其名16句,涉及岑夫子请君为我倾耳听陈王昔时宴平乐与尔同销万古愁14句未译。 李白的诗风是
        2.十九世纪后半期至二十世纪初期,非汉学家的创作性翻译。朱迪特戈蒂耶,法国著名的唯美主义诗人,是此时期最为典型的代表人物。1867年,朱迪特戈蒂耶,在家庭教师丁敦龄的帮助下出版了其创造性的译著《玉书》。收录李白诗歌达19首。《玉书》中所译李白诗歌均未作注解,也不参照前人的译文,而是凭朱迪特戈蒂耶自己的喜好与想象重新书写。其译诗用符合法国审美的西式表达诠释中国古典诗歌,既迎合法国人的欣赏视角,又符合他们的诗歌阅读习惯,因而在法国受众庞大,影响深远。朱迪特戈蒂耶这种不遵循原诗格式、不作注释与解说,自己重新组织语言再创作的方式也是一种翻译处理方法。只是在这种处理方法下,其作品中有一部分虽署名为李白的诗歌,无法与李白诗歌原文相对照。
        3.二十世纪译者身份多元化。这一时期,李白诗歌的译介研究多由一些在中国工作和生
活过的法国外交官、法国学者以及留法学生来从事,李白诗歌的研究和译介更加深入展开。据可考证资料,可以梳理出以下人物:保尔克洛代尔、贝儿佩尔布尔诺、吉斯兰玛丽、姚昌复、乔治马古利、保尔戴密微、让皮埃尔迪耶尼、吴德明、保尔雅各布、泽诺比亚尼、帕特里克卡雷和程纪贤。
        保尔克洛代尔翻译了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贝儿佩尔布尔诺著有《李太白诗歌四十首》,选译与中国绘画、书法、儒家和道家思想相关的李白诗歌;1925年,吉斯兰玛丽与姚昌复合作译著《狂热的蝉:李太白诗译注》;法国汉学家乔治马古利编辑《中国文萃》,选译李白多首诗歌;30年代留法学者徐仲年、罗大冈对李白诗歌进行了研究和选译。徐仲年著有《李太白的时代、生平和著作》和《李白诗》,罗大冈著有《首先是人,然后是诗人》;1962年,著名汉学家保尔戴密微主编,让皮埃尔迪耶尼和吴德明等汉学家合作编译《中国古诗选》选译了李白诗歌。在保尔戴密微的带领下,李白的《独坐敬亭山》还曾被多次重译成法文;1983年,汉学家保尔雅各布出版法译唐诗集《唐诗》,选译李白诗歌;1984年,巴黎的阿尔夫出版社出版了李白、李商隐的诗选;1987年,泽诺比亚尼和帕特里克卡雷合作出版《空山:3-11世纪中国诗选》,选译了李白诗歌。九十年代初,法籍华人文学家、翻译家程纪贤(1929),笔名程抱一出版了《水云间:中国诗歌新译》,
选译李白多首诗歌。
        二、结语
        从德理文侯爵到程抱一,不难发现其翻译风格与翻译内容都是明显存在差异的。译者会根据自己的偏好与专攻选译迎合自身研究方向的李白诗歌进行选译,译文又会因译者对中国传统文化与知识的了解程度而呈现差别:德理文侯爵忠实原诗采用直译,朱迪特戈蒂耶采用不忠实原文的意译,程抱一则以文本为基础,以实例为根据,直译与意译相结合。李白诗歌的译者历经:来华传教士-法国汉学家-留法学生、法国外交官-法籍华人程抱一,经历了法国人---中国人这样一个变化过程, 受众面不断扩大,影响不断加深,译文的质量也逐日提高。
        参考文献:
        [1]董斌孜孜.诗仙远游法兰西——李白诗歌在法国的译介与接受[J].贵州社会科学,2011,11.
        [2]却正强.论翻译中的可译性与不可译性之争[J].学术问题研究,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