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李白《塞下曲》改写现代文范文
  译文
  其一 李白的诗风是
  五月的天山仍是满山飘雪,只有凛冽的寒气,根本看不见花草。
  只有在笛声《折杨柳》曲中才能想象到春光,而现实中从来就没有见过春天。
  战士们白天在金鼓声中与敌人进行殊死的战斗,晚上却是抱着马鞍睡觉。
  但愿腰间悬挂的宝剑,能够早日平定边疆,为国立功。
  其二
  天朝的大军开向北方的荒塞,是因为胡人的兵马准备南侵。
  战士们横戈走马纵横作战,只是为了报效朝廷的厚恩。
  他们不畏艰苦,在瀚海握雪而餐,在陇头拂沙而眠。
  只有一个心愿,就是攻破敌国平定边疆,使祖国的百姓高枕无忧,安居乐业。
  其三
  骏马像一阵旋风驰骋,战士们鸣鞭纵马出了渭桥。
  背着弓箭辞别了汉地的明月,在战场上弯弓射箭打败了胡人。
  战争结束后天上的客星也为之暗淡,军营渐空,海雾已消。
  功成之后,在麒麟阁的功臣像上,却只有霍嫖姚的画像。
  其四
  战马在黄金塞上奔驰,塞上的白云和黄沙回绕在思妇的梦中。
  在这易生悲思的秋天里,边疆的征夫勾起了闺中少妇的思念。
  萤火虫在秋窗前飞来飞去,边城之月在闺房门前远近徘徊。
  秋霜凋落了梧桐的残叶,西风在沙棠树枝间沙沙作响。
  思念的人儿怎么等也等不见,相思的泪水只有暗自空流。
  其五
  胡虏乘着秋高马肥之际兴兵南侵,唐朝大军出动兵马前去迎敌。
  将军带着虎符出征,战士们在龙沙坚守御敌。
  夜晚的月亮弯如弓影,胡地的霜雪凝剑成花。
  大军尚未进入玉门关,闺中的少妇还是不要太着急了吧。
  其六
  烽火在沙漠深处燃起,战火映红了甘泉宫的天空。
  汉皇勃然大怒,按剑而起,召李将军率领大军前去迎敌。
  杀气直冲云霄,鼓声震天动地,天兵英勇战斗,所向无敌。
  横行战场靠的是勇敢的气魄,一战而扫清胡虏,平定天下。
  《塞下曲六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这六首诗借用唐代流行的乐府题目而写时事与心声,主要叙述了汉武帝平定匈奴侵扰的史实,以乐观高亢的基调和雄浑壮美的意境反映了盛唐的精神风貌。诗中有对战士金戈铁马、奋勇战斗的歌颂,也有对闺中柔情的抒写,内容极为丰富,风格疏宕放逸,豪气充溢,表达了诗人高尚的爱国情操。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来滁州作刺史已经有段时日了,辗转偷得浮生半日闲,在这个闲适的午后,不自觉地又走到滁州西郊的那条小溪,听人说起它曾有个名字叫作“上马河”,但人们还是习惯了叫它“西涧”。
  我小心翼翼沿溪而行,怕触碰那些我所钟爱的小草,它们像是涉世未深的孩子,天真无邪;又像是与世无争的隐者,远离尘世的喧嚣和都市的灯红酒绿,纵世俗万般诱人有姹紫嫣红、桃李争妍,也不为心动。
  来时初春、去已秋老,它们悠然自乐、怡然自得,仿若时光就此停步,任其独自的绿着。
  远处山峦背后传来几声清脆,想必一定是站在树梢的黄鹂,喳喳叫着春天。
  同样是不谙世事,同样是无忧无虑,所以那清亮的小曲儿,瞬间把眼前的世界渲染得嫩绿清透、一尘不染。
  伴着暮的降临,正是山空蒙,匆匆而至的春雨,滋润了所有画中之景,眼前仿若一幅古风浓郁的泼墨山水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