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是文化的载体,即人们为了传播知识、介绍经验、阐述思想、宣传主张而自觉地运用文字写在一定形式材料上的产物。在历史长河中,中国古代有着浩繁的文化典籍,它们跨越历史的时间,传承着深厚的文化传统,维系着中华民族统一的文明及其发展。古代文化典籍这种巨大的历史、社会功能,正是通过汉字这一在文化上极具魅力的传播媒介实现的。它记录着人类从事社会实践的全部史实和经验,并为后代获得知识、发展科学文化提供条件。由此可见,书籍是人类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而不断发展。从这一点上可以说,书籍则是人类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的综合产物,是一种具有思想内容的特殊产品。因此,中国古籍是古代人类精神的宝库,是中华民族祖先文明发展史的物质见证。
第一节 书籍形态
书籍是人类社会进化到成熟阶段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人类创造了记载工具——文字以后,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由于书籍的物质载体不断发展变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书籍的形式也随着发生了不同的变化,其形态各异,各自无不闪烁着不同的艺术光彩。撮其要者,有甲骨文、金文、石刻文、简牍、帛书、纸写本、纸印本等。
一、甲骨文——刻在甲骨上的书籍
据史载,甲骨文是我们现在发现的有系统的最早的文字,亦即中国现存最早的书籍,人们又把它叫“甲骨卜辞”、“殷虚卜辞”、“殷虚书契”(刻)、“龟甲文字”等。所谓“甲”,即龟甲,也就是乌龟壳;所谓“骨”指牛胛骨或兽骨。刻在甲或骨上的文字叫“甲骨文”,也有人称“龟册”或“甲骨书”。二十世纪20年代起,人们在河南安阳小屯先后挖掘出来的十万多片甲骨,实际上是殷王朝的占卜纪录档案,现不少藏于北京图书馆,另有2万多篇流失国外。殷王朝时人们非常迷信,凡天、地、鬼、神,俱为人们所膜拜。不论大事小事,都需求神问鬼,如战争的胜负,疾病的轻重、农业的收成,打猎的收获、妇女的生育、气候的变化等都要问鬼神。问鬼神的途径就是占卜,甲骨就是当时占卜的工具。而刻在甲骨上的文字就是当时占卜的记录,即卜辞或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刻划文字的工具主要是玉石或金属的锋利刃具。殷商灭亡后,甲骨也被掩埋于地下。除殷虚甲骨以外,在郑州二里岗、西安赵家坡、山西洪赵县也零星出土过甲骨文。这说明在殷商时期,不仅殷王宫中大量使用甲骨纪录卜辞,在其他地方也在使用甲骨纪事。特别是××年在陕西凤翔县周原出土了周王朝的甲骨文之后,更证明了甲骨文使用的历史时期也比较长。这批甲骨上的文字大的长半寸多,小的如芝麻。每片甲骨上的文字多少不等,少的几个字,多的几十个字,除去重复,甲骨上共刻有4,500多字,目前可
辨识的只有1500多字。
石头书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