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几点感悟与思考
自探究有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以来,无论是教育理论研究者还是教育实践者,正在逐渐达成这样的共识:没有课堂教学行为的变革,就没有素质教育的真正落实,也不可能有新课程目标的真正实现。不过我们经过实践研究发现,旧的课堂教学方式与新课程理念的矛盾、教学内容多与课时紧张的矛盾日渐凸显。在实施过程中,因为没有任何实践经验,我们难免会走弯路,犯经验主义错误。如何避免这些错误,使课改走向正规?单就语文学科来说,我谈谈自己的感悟。
(一)问题表现    “说的训练”是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思维水平的一条有效途径,已愈来愈受到我们老师的重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可喜地看到,学生表现非常活跃,教师要求说自己的见解、说自己的感受,学生完成得非常好,口语表达十分清楚。但遗憾的是,学生会“说”不会“听”。课堂上,一旦教师没让发言,则无心再去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同学说的内容他完全不知道。由此造成教师提出一个问题要重复多遍,学生已经说过的内容还照讲不误,课堂教学效率不高。
众长,补充自己考虑问题的不足;也能使我们萌发灵感,触类旁通;还能使我们养成尊重他人
、虚怀若谷的好品质。所以,我们就要重视“听的训练”,要求学生:(1)仔细地听,包括教师的讲课,同学的发言都要听完整,做到边听边想;(2)耐心地听,当同学的回答有错时,也应等他把话说完后再指出,做到边听边驳;(3)虚心地听,当别人提出异议时,要虚心听取意见,做到边听边修正;(4)辩证地听,在他人阐述观点时,不应盲从,做到边听边选择。
对时间的感悟(一)问题表现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经代替了原有的学习方式,小组讨论的教学组织形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引入课堂,合作交流学习已经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诚然,这样的学习方式更能充分地体现教学民主,也给予了学生更多的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相互交流的机会,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的有效手段。但是,我们发现,有时小组讨论交流于形式,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小组讨论次数过多,有些讨论间隔的时间特别短,就不能给学生思考的空间,频频地小组讨论,无疑使学生丧失了独立思考的时间,不利于师生间的交流与反馈,使学生注意力涣散,影响了课堂学习的质量。应该说,有效的小组讨论必须建立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之上。否则,小组讨论依然是几个优等生在唱独角戏,容易造成人云亦云的现象。
解决的几个问题均要估计一下,哪个问题多数学生能独立解决,哪个问题需要发挥学生间的优势互补,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安排是否实行小组讨论。在组织小组讨论之前,应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对所讨论的问题形成初步的看法。这样,学生在讨论时才有话可讲,才能出现各种观点的碰撞,激起创新的火花,小组讨论才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问题三:重“解决问题”,轻“发现问题”
(一)问题表现    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升课文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举措。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疑是探求新知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的动力。所以,语文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视学生质疑水平的培养。但是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往往只注重问题的解决过程,把“解决问题”当做教学的首要任务,忽视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特别是低、中年级、教师认为“小学生提不出有质量的问题”,活生生剥夺了学生质疑的权利。这样做,既不利于学生形成问题意识,也不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水平。
水平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水平的重要性,充分相信学生的潜能,消除“小学生提不出有
质量的问题”等不准确的理解。给他们充足大的舞台,给他们充足多的自信,让他们的思维在知识的海洋驰骋。所以,我们不但要重视问题的解决过程,还要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更加浓厚,解决问题的欲望也就更增强烈。
误区四:重“结果评价”,轻“过程评价”
(一)问题表现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改进教师的教学水平。如果这个教师没有了解得出这个结果的过程就简单的加以否定,那学生创新思想的萌芽就因为教师只注重结果的评价而被抹杀了。
(二)解决方法    对学生学习的评价要注重学习的结果,更要注重学习的过程。教学中,我们要善待学生的错误,即使学生的回答或解决问题的结果与准确答案不符,也要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然后再做评价。对于那些在探索过程中专心致志、乐此不疲的学生和善于动脑筋、勇于创新的学生,即使最终的探究结果不尽如人意,也要充分地肯定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喜欢自己思考问题的好习惯,婉转地提出他们存有的不足,以保护他们的学习热情。
走出这些误区,我们教师需要下足功夫,积极探究,寻构建适合新课程要求的,更利于我
们自己学生发展的高效课堂教学方式。结合以上内容,我觉得自己还应该从以下方面实行有效的探索。
1、精致教学,提升效能
精彩导入——高效课堂教学的良好开端。有人这样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的确,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和能源,有了它,学生就能够积极地汲取知识完善自己的水平,极大地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应精心设计课堂的导入,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充满了疑问和期待。
精讲精练——高效课堂教学的关键。课堂教学要做到精讲精练、讲练结合,力避以讲代思、以讲代练。在重点内容知识结构的构建过程中、在解决问题基本策略的形成过程中,要多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思考与表达,即时反馈与调控,提升讲的针对性与练的有效性。善于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做到视觉、听觉等感知结构、感知情境优化,进而浸润情感,拓展想象,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体验感受、认同、内化。
精彩学习——高效课堂教学的核心。高效课堂不但注重我们讲得多么精彩,更加注重学生学
得多么主动。有效教学要求学生的学习过程要充分体现3个基本持征: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上,我们首先注重学生的参与状态,注重学生课堂活动参与的广度、形式、时间及效果;在学生学习的合作性上,要有多边、丰富、多样的信息联系与信息反馈,整堂课有着适度的紧张感和愉悦感;在学生学习的探究性上,要把我们教师的外部教导转化为学生的内源性动力。让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敢于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要使对话成为课堂教学的常态,要根据课堂教学中生成的各种资源,形成后续的教学行为。即动态成常态,生成成为过程,使学生的思维水平和创造水平得到激发和提升。
精练反思——高效课堂教学中的“留白”。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适时的总结、反思、沉淀是高效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我在每一堂课都要给学生留出一段时间,让他们自主实行归纳、总结和提炼,将教师的思路方法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我们称之为高效课堂上的“留白”。即:给一个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填充;给一段时间——让学生自己去安排;给一个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给一个机遇——让学生自己去抓住;给一个困难——让学生自己去解决。对我们自己,则倡导“三反思”,即教学前反思、教学实践中反思和教学后反思。通过教学反思分析自己课堂教学行为的得与失,甄别教学预设与实际教学进程的差异,进而使教
学反思成为实施行动研究、展开校本教研的重要手段。在教学实践中,将以上四环节有机融合,形成了“四步十六字”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即“情景导入-学导结合-探究深化-总结反思”。
2、尊重差异,分层教学
在实施高效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坚决贯彻“面向全体,不放弃每一位学生”的教学指导思想,尤其是后进生,学习成绩不好,并一定其他方面不优秀。我们应增强对他们的管理力度,多指导、多激励、多赏识,即时发现赏识学生的闪光点,并让学生感觉到带给的成就感、被尊重感,提升激情,逐渐引入课堂学习,提升他们的参与度。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困生主动要求进步;确立帮扶对象,建立帮扶小对子;确定帮扶方法,坚持长效实施;教师要做好即时的检查和复查工作,即时与帮扶者与被帮扶者实行沟通,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状况,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在实施教学中实行分层次教学,把整体教学目标分解为层次目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强化学习方法的指导,提升学生的整体水平。
总来说之,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理念,我们必须转变观念,立足于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语文,实现有效的、多向的、高质量的互动,从而让课堂真正达到“
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