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全国初中语文单元测试
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计6小题,每题3分,共计18分)
1.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五岳指的是泰山、华山、衡山、嵩山。“岱宗夫如何”的“岱宗”指泰山,是五岳之一,又名岱山、岱岳、东岳、泰岳。
B. 《邓稼先》一文作者杨振宁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一百多年来的民族情结、50年的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科学家、爱国者——邓稼先。
C. 《阅微草堂笔记》是清代文言小说的代表作之一,主要讲述各种狐鬼怪谈、奇闻逸事,内容短小精悍,风格质朴简淡。
D. 春分,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它跟清明、谷雨、端午、夏至一样,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
【答案】D
【解析】D项,端午是传统节日,不属于二十四节气。
2.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作为赣州市三条纵向快速通道的连接线,是赣州市骨干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B. 从此就看见许多陌生的先生,听到许多新鲜的讲义。
C. 我检出来交给他们,却只翻检了一通,并没有带走。
D. 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经订成三厚本,收藏着的,将作为永久的纪念。
【答案】A
【解析】A项,缺少主语,删除“作为”,或在“是”前加上“这些连接线”。
3.下列关于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篇新闻可分为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个部分,其中主体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
B. 《藤野先生》选自《朝花夕拾》,鲁迅先生发表的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也选自此书。
C. 《三峡》作者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撰写《水经注》四十卷。《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为补充发展,自成巨著,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并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D. 《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苏轼,号东坡居士,宋代豪放派文学家,与同属此派的辛弃疾并称“苏辛”。
【答案】B
【解析】B项,《狂人日记》选自《呐喊》。
4.下列句子中存在错别字或画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juān juān)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着一派森气。
B. 他身后跟着一个火红头发的巡警,端着一个筛子,盛(chéng)满了没收来的醋栗(cù lì)。
C. 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辨(bù xiè zhì biàn)的神气。
D. 余伤病伏丛莽(cóng mǎng)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
【答案】C
【解析】C项,“不屑置辨”应写作“不屑置辩”。
5.下列各句中,画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执法部门的严厉打击有效地遏制了食品市场上不法分子锐不可当的势头,极大地净化了我市的食品市场。
B. 如果“支付宝”的“圈子”里藏污纳垢,就可能吸引不法分子将病毒植入其中,对用户权益构成伤害。
C. 年轻的城市,更需要有青春和活力,更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摧枯拉朽的创造力。
D. 这部电影以抑扬顿挫的情节和宏伟壮观的场面掀起了全民观影热潮。
【答案】B
【解析】A项,锐不可当:形容来势凶猛,不可阻挡。此处用来形容分子不恰当。
B项,藏污纳垢:比喻包容坏人坏事。使用正确。
C项,摧枯拉朽:摧折枯朽的草木。比喻迅速摧毁腐朽势力。使用错误。
D项,抑扬顿挫:(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此处用来形容电影情节不恰当。
故选B。
6.下列关于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韩翊,生卒年不详,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
B. 十五夜,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夜晚。王建,字仲初,许州(今河南许昌)人,唐代诗人。
C. 《那个星期天》选自《务虚笔记》。史铁生,作家,代表作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我与地坛》《合欢树》《病隙碎笔》等。
D. 《别了,语文课》的作者何紫是广东顺德人,台湾儿童文学作家。
【答案】D
【解析】D项,“台湾”错误,应为“香港”。
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
7.(1)解释下列画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
②尊君在不
③元方入门不顾
7.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②友人惭,下车引之。
7.(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答案】(1)①约定, ②同“否”, ③回头看
【解析】(1)①句意为: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期:约定。
②句意为:令尊在不在?不:同“否”。
③句意为: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顾:回头看。
【答案】(2)①过了正午朋友还没到,陈太丘丢下(他)而离开。
②朋友感到惭愧,便从车上下来,想拉元方,(以表示歉意)。
【解析】(2)①中:正午。至:到。去:离开。此句为省略句,省略了“友”。
②惭:感到惭愧。引:拉,牵拉。
【答案】B
【解析】(3)B项,“想挽回自己的颜面,这表现友人的狡猾”有误,不是“想挽回自己的颜面”和“表现友人的狡猾”,而是表现“友人知错就改的态度”。
8.
(1)解释下列画线词语。
①野芳发而幽香( )
8.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8.(3)下列画线词语用法与例句一致的一项是( )
例句: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8.(4)“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一句有何深意?试简略分析一下。
【答案】(1)①花, ②以……为乐(以……为快乐)
【解析】(1)①句意为: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芳”:花。
②句意为: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画线的第一个“乐”:以……为乐(以……为快乐)。
【答案】(2) 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
【解析】(2)蔚然:茂盛的样子。
【答案】C
【解析】(3)例句,名:名词作动词,取名,命名。
A项,阙:通假字,同“缺”,空隙、缺口。
B项,名:名字。没有活用现象。
C项,腰:名词作动词,在腰间佩戴。用法与例句一致。
D项,凄:使动用法,使……感到凄凉。
故选C。
【答案】(4)这是文章的主旨句,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情怀。太守在公务之余带着宾客,在山水美景中宴饮,民众只知随从太守宴游之乐,而太守自有其乐。曲折地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寄情山水以排遣愁怀的复杂感情。
【解析】(4)“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的意思是: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这一句是文章的主旨句,点出太守的快乐其根本在于百姓的快乐,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情怀,曲折地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联系全文内容可知,本文虽写于作者被贬期间,但作者没有消极悲观,在公务之余带着宾客,在山水美景中宴饮,作者也没有忘记自己被贬的事实,所以,这一句也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以排遣愁怀的复杂感情。
三、古诗词鉴赏(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
9.(1)赏析“月如钩”中“钩”字的妙处。
9.(2)“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如何理解其中的“滋味”?
【答案】(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将残月比作玉钩,渲染孤寂凄凉的环境;“钩”谐
音“勾”,勾起词人的离愁别恨,为下文直抒胸臆铺垫蓄势。
【解析】(1)“月如钩”把“残月”比作“玉钩”,“如钩”不仅写出月形,表明时令,而且意味深长:那如钩的残月经历了无数次的阴晴圆缺,见证了人世间无数的悲欢离合,“钩”谐音“勾”,更能勾起了词人的离愁别恨。这里“如钩”的“残月”渲染出一种凄凉的境界,反映出词人内心的孤寂之情,同时也为下片的抒情做好铺垫。结合分析概括答案即可。
【答案】(2)离愁别恨,亡国之愁。
【解析】(2)解答此类题,要在整体感知诗意、体会诗歌意境的基础上,结合诗中的关键词句,联系写作背景、诗人的特殊经历以及内心的情感来理解。“别”应作“特别”“另外”解释。所谓“别是一般滋味”是无人尝过之滋味。作者李煜由昔日的帝王沦为阶下囚,被赵匡胤幽囚于汴梁,其所受之痛苦、所尝之滋味自与常人不同。结合这首词中的“无言”“寂寞”“离愁”“梧桐”“月如钩”等词语,可以体会到这里的“滋味”包含着作者的孤独寂寞、离愁别恨和亡国之思。
赞美祖国的古诗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
10.(1)下面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10.(2)选文主要记述了一件什么事,请简要概括。
10.(3)“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这句用了什么修辞?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0.(4)阅读选文,请你试对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原因加以概括并评论。
A. 这是一篇鲁迅回忆自己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生活的散文。
B. 全文线索分明线与暗线,明线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暗线是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
C. 文章写了不少与藤野先生无关的事情,看似形散,实则神不散。
D. 文章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也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答案】B
【解析】(1)B项,明线是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暗线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
【答案】(2)电影事件改变了“我”的观念。
【解析】(2)解答此题可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结合文章内容概括。通读语段,可以出文中的要素。人物:“我”。事件:看影片。结果:“我的意见却变化了”。将以上分析综合起来,可知文段主要记述的是:电影事件改变了“我”的观念。
【答案】(3)运用反语,表达了作者在遭受屈辱之后极为辛酸和愤懑的情感。
【解析】(3)题干中的句子承接上文而来,因为“我”的考试成绩及格了,所以“我”受到无端的怀疑。这个句子引用了帝国主义对弱国人的一种轻蔑说法,在本无因果关系的“弱国”和“低能儿”之间加上“所以”,再加上“当然”强调,深刻揭露了这种逻辑的荒谬,作者运用反语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在遭受屈辱之后极为辛酸和愤懑的情感。
【答案】(4)原因:在课堂上看电影时,看到中国人那种麻木、不觉醒的精神状态,他认为学医只能医其身体上的痛苦,而不能医其心灵上的疾病,只有拿起笔写文章,才能唤醒国人的不觉醒的意识。
评论:这是鲁迅崇高的精神境界的反映,表现了他总是站在国家与民族利益的高度想问题与
做事情,将自己的人生与祖国和民族联系起来,具有极强的爱国精神和民族自尊心。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