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天津市滨海新区高一(下)期中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
A. 基本表现为匀速发展 B. 具有多元性特征
C. 一直依赖着自然条件 D. 始终在相互交融
2. 在铁农具出现之前,中欧和西欧等地茂密的森林几乎难以逾越,这些区域农业出现较晚;由于粟和高粱在雨林不能很好生长,非洲农业也长期局限在大草原。这表明( )
A. 农业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 B. 文明交流有助于农业产生
C. 各区域农业发展类型各异 D. 自然环境阻断了农业传播
3. 公元前5世纪左右,古希腊早期喜剧因以政治生活和当政者为主要讽刺对象而被称为“政治喜剧”,剧中作者经常指出名字辱骂和讽刺政府当局或显要人物。古希腊的“政治喜剧”( )
A. 体现了政治斗争的复杂 B. 反映了城邦观念的削弱
C. 折射了民主自由的氛围 D. 推动了人文思潮的兴起
4. 希腊古典作家习惯于把希腊人与波斯人的冲突演绎为欧洲与亚洲的对立、“文明”与“野蛮”的敌对。在希波战争中,希腊对波斯存在傲慢与偏见,认为波斯人是专制的、野蛮的,他们不仅是对希腊“自由”的威胁,更是对“文明”世界的威胁。希腊人的这种认知( )
A. 闪烁着唯物主义的光辉 B. 充满了对民主政治的渴望
C. 体现出对奴隶制的否定 D. 隐含着一定的西方优越论
5. 观察四幅图片,从中传达的信息正确的是( )
A. 玛雅文字的破译证明中亚地区图像文字历史的源远流长
B. 罗塞塔石碑上的楔形文字是研究古埃及历史的珍贵资料
C. 《汉谟拉比法典》可以说明印度河流域进入了文明时代
D. 《掷铁饼者》可以印证古希腊人物雕塑艺术的完全成熟
6. 早在公元前3000年,埃及精巧的花瓶、纸草、亚麻布、珠宝等大量生产和输出……得到了欧洲金矿采出的金子,自叙利亚买进了牲畜、鱼类、酒、香,甚至船只和有轮子的车辆,自南方的努比亚输入了象牙、黄金和鸵毛。这表明古埃及( )
A. 手工业生产技术领先欧亚非各国 B. 是推动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动力
7. 14~16世纪,民族国家史著述的兴起和民族英雄形象的不断树立成为欧洲一种特殊的表象。这种表象的出现源自于( )
A. 基督教会的推动 B. 资本主义的萌芽 C. 全球航路的开辟 D. 封建王权的加强
8. 在中世纪的欧洲,如果附庸一方违背约定,领主可以抛弃附庸,同样,如果领主不履行诺言,附庸同样可以离弃领主,当时有一个专用词汇谓之“撤回忠诚”。这说明当时欧洲领主和附庸关系的特点是( )
A.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B. 带有严格等级性质 C. 具有双向契约特征 D. 属于行政管理关系
9. 如图是欧洲帆船的发展概况图。据此可知( )
A. 欧洲造船技术领先于世界 B. 阿拉伯帝国垄断东西贸易
C. 新航路开辟推动技术进步 D. 文化交流有利于技术发展
10. 下表中的三个史实反映出( )
公元800年教皇利奥三世为查理大帝加冕 | 公元1077年卡诺莎觐见 (德皇亨利四世在风雪中向教皇忏悔) | 1309-1377年阿维农之囚(在此期间几任教主都是法国人,而腓力四世也趁机将罗马教廷迁至法国阿维农) |
A. 君权神授强化王权 B. 欧洲近代民族主义产生发展
C. 教皇地位不断衰落 D. 王权与教权的依存与斗争
11. 孙立祥在《日本三次社会转型及其历史启示》中指出,6世纪末7世纪初,在东亚大陆,隋、唐帝国的先后建立既给日本提供了学习样板,也使大和朝廷倍感“国际压力”;而新罗灭“任那日本府”并交好大唐王朝,进一步加深了其“民族危机感”。这预示着( )
A. 隋唐的发展经验增加了日本紧迫感 B. 国内外形势发展需要进行社会变革
C. 新罗与唐朝友好关系造成严重威胁 D. 挽救统治危机以跻身东亚强国行列
12. “诏书规定:第一,效法隋唐的均田制,实行‘班田收授法’……第二,关于租税,效法唐朝租庸调制,受田农民必须向国家交谷(租),服劳役或纳布代役(庸)、交土产(调)。第三……”据此推断,颁发该诏书的为( )
A. 明治天皇 B. 源赖朝 C. 穆罕默德 D. 孝德天皇
13. 埃及的考古证据表明,6500年前该地区出现了农业,最早的农夫也放牧绵羊、山羊和牛,
并在凉爽的季节种植诸如大麦、双粒小麦、亚麻、小扁豆和鹰嘴豆之类的作物。这表明( )
A. 非洲是一个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重要发生地
B. 非洲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
C. 非洲农作物受到西亚文明的极大影响
D. 非洲最早农业和畜牧业的分化
14. 玛雅历法以13天为一周,20天为一月,18个月为一年,外加5天禁忌日,一年365天。而印加历法以10天为一周,每月3个星期。一年12个月,每月30日,每年加5日,每4年再加1日。这可用来说明古代美洲( )
A. 文明的多元一体特征 B. 天文学成就领先世界
C. 不同文明的相互交流 D. 农耕文明发展的条件
15. 中国瓷器输入东非以后,东非人也像中国人一样,用瓷器作食具、饮具和装饰品,并用作墓葬和清真寺的装饰材料;他们还模仿中国瓷器烧制技术,烧制伊斯兰教--斯瓦希里风格的陶瓷。这表明( )
A. 东非国家积极学习中国的瓷器文化 B. 中国和东非文明互相的影响和吸收
C. 中国瓷器文化影响了东非人民生活 D. 东非国家为瓷器生产的适宜地区
16. 16世纪早期,意大利的热那亚人开始从葡萄牙人那儿购买胡椒,甚至威尼斯人在1515年为了完成老客户的订单也被迫在葡萄牙的里斯本购买胡椒。这一事实表明,当时()
A. 葡萄牙已垄断了东西方贸易 B. 欧洲贸易格局发生变化
C. 地中海沿岸对香料需求增长 D. 成功开辟跨大西洋航路
17. 1497年,英国卡伯特父子发现了一块“新发现的大陆”,即纽芬兰岛。16世纪,荷兰航海家巴伦支三次航行北冰洋地区,留下了详细的航行记录和准确的航海图。17世纪初,效力于荷兰的英国人哈得逊多次向西北航行,探索经北冰洋通向亚洲的航路。这些海上探索( )
①拓展了欧洲人对地球的认知
②加强了大陆与大洋间的直接联系
③形成了“三角贸易”商业圈
④推动了哥伦布的跨洋航行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8. 有学者指出,当西班牙和葡萄牙15世纪末开辟新航路时,欧洲沿大西洋东岸的航线已经被他们熟悉,而当他们在印度洋和太平洋东岸航行时,不过是航行在早已由中国、日本、印度和阿拉伯商人开辟的航线上。对此理解正确的是新航路开辟( )
A. 是古代文明与西欧扩张的共同结果 B. 源于不同文明间的相互交往和联系
C. 取决于西欧的航海技术和航线探索 D. 主要是因为亚洲商人对财富的追求
19.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地理大发现和海外开发也促进了科学的发展。新
的植物、动物、恒星甚至新的人和新的人类社会相继被发现,所有这些都向传统的观念和假想提出了挑战。”由此可知( )
A. 新航路开辟促进了物种大交换 B. 新航路开辟促进了近代科学的发展
C. 地理大发现拓宽了人类的视野 D. 物种大交换冲击了传统观念
20. 如表是樊树志的《晚明大变局》一书的部分章节。“?”处最有可能填入的内容是( )
马车夫 引言 第一章“海禁一朝贡”体制的突破 …… 第二章卷入全球化贸易的浪潮 一、新航路发现与葡萄牙人东来 二、以澳门为中心的全球化贸易 三、尼古拉•一官与“海上马车夫” 四、“马尼拉大帆船”与“太平洋丝绸之路” 五? | 第三章江南市镇:多层次商品市场的繁荣 …… 第四章思想解放的潮流 …… 第五章西学东渐与放眼看世界的先进 第六章新气象:文人结社与言论 …… 后记 |
A. 从澳门到马尼拉 B. 贸易顺差与巨额白银流入中国
C. 日本的朝贡关系 D. 利玛窦的“本土化”传教活动
21. “随着世俗社会的兴起及城市的发展,西方人终于从迷梦中觉醒,失踪的古典文化终于战胜经院哲学与《圣经》,雅典终于战胜耶路撒冷。”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智者运动 B. 文艺复兴 C. 宗教改革 D. 启蒙运动
22. 葡萄牙国王曼努埃尔为庆祝某一事件,给自己加封了一个新头衔“几内亚之主,及对埃塞俄比亚、阿拉伯半岛、波斯和印度的征服、航海与贸易之主宰。”这一事件是( )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