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二(1—4)期末练习
1、古代中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下列几幅图中生产工具的演变对于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们反映了古代中国
耜 铁农具 曲辕犁
A.播种方式的变革 B.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2、关于右图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是继汉代犁耕发展后农具改革的又一次突破
B.自此之后,牛耕得到广泛的推广
C.与旧犁相比具有省力、提速、耕作随心所欲的特点
D.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3、下列现象中能够体现出中国封建自然经济特征的是
A.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B.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
C.均有无而通万物 D.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4、剪纸是我国的民间艺术,观察下列剪纸,其内容形象地反映了
陕西民间剪纸 河北民间剪纸
A.领先世界的手工技术 B.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
5.唐人有诗云:“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来。”但后人一直认为秘瓷开始生产于五代,直到1987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出土了十多件精美的秘瓷,最终印证了唐代就生产秘瓷而非五代。以上材料说明获取史料的有效途径有:
①文学记载侧面反映 ②考古发掘 ③史书记载 ④民间传说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6.1980年,湖南马王堆西汉古墓中出土了包含“嫦娥奔月”内容的帛画,
由此可以看出
①丝织品是当时百姓的主要衣料 ②汉代丝织品达到了很高水平
③汉代的绘画水平已经相当高超④中国人二千多年前的飞天梦想
马王堆汉墓帛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7.中国古代每一个历史时期,都会有某种手工艺品代表该时期手工业的最高水平,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商周/铁器一唐宋/陶器一明清/瓷器
B.商周/青铜器一唐宋/瓷器一明清/棉布
C.商周/漆器一唐宋/青铜器一明清/瓷器
D.商周/玉器一唐宋/漆器一明清/玻璃
8.张籍的《贾客乐》:“金陵向西贾客多,船中生长乐风波。……金多众中为上客,夜夜算缗眠独迟。”姚合《庄居野行》:“客行野田间,比屋皆闭户。借向屋中人,尽去作商贾”。唐人的这些诗句,反映了
A.唐朝出现盛世局面 B.唐朝的商业繁荣与发展
C.政府鼓励商业的发展 D.金钱至上的社会道德风尚
9.成语“朝秦暮楚”有多种解释,如比喻立场不坚定。假如用在商业上,该成语可以从侧面反映中国古代
①商人为获利而往来奔波 ②商业交通比较发达
③长途贩运的商业现象 ④秦楚两地商业发达
A. ①②③ B. ①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0. 都城,往往是农业社会皇权与文化的集结处和辐射中心,而从西汉、唐和北宋的都城的城市“市”“坊”布局上可以看出,都城在功能上呈现出新的变化趋势。这实际上反映了
A.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B.统治阶级重视都城建设
C.农业和手工业的发达 D.重农抑商的政策
11.据史料记载,苏州所属的太仓、嘉定,“比闾以纺织为业,机声轧轧,昼夜不休,贸易惟花布”,松江各地则“乡村纺织,尤尚精敏,农暇之时,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上材料反映了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产生 ②苏州、松江地区棉纺织业发达③以上地区纺织行业分工很细 ④商品经济渗入农村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2.丝织重镇盛浙镇,本来是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绸绫之聚亦且十倍。四方大贾辇(niǎn,载)金至者无虚日,……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材料所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A.盛浙镇丝织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B.明清政府重农抑商措施失效
C.工商业发展促进城镇的发展 D.自然经济受到工商业的冲击
13.下图为被誉为“山西紫禁城”和“华夏第一宅”的晋中王家大院,包含三大建筑,共有大小院落123座,房屋1118间,面积共45000平方米。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晋商,“以商贾兴,以官宦显”,在晋商做官发财之后,大兴土木。这一现象产生的消极影响是
A.留下了丰富的晋商文化 B.影响了工商业的扩大再生产
C.使手工业缺乏市场 D.不利农业经济的商品化
14.明朝万历年间,掌握纺织专业技能的人口开始进入苏州城。清晨,这些有技术的“机工”伫立桥头,等待拥有织机和机房的“机户”雇佣,暮息而归。这种现象实质上反映了
手工业的发展使劳动力需求增加 B.农业的发展使农村出现了富裕劳动力
C.劳动力的商品化开始出现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普及
15.下列言论中没有体现重农抑商思想的是
A.“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
B.“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C.“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16.“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海防篡要·卷七》)材料中“可谓中国不缺耶”这一认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特产丰饶,人民生活富足 B、所谓夷货,中国均可生产
C、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D.夷货不符合中国人的消费习惯
17.某同学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时,发现了中国古代某地居民的一份职业结构表。
自耕农·地主 | 佃农 | 工场主 | 商人 | |
占总人口比例 | 24% | 36% | 30% | 10% |
据此推断这种职业结构最可能出现在何时何地
A.汉代江南地区 B.唐代关中地区 C.宋代太湖地区 D.明代苏杭地区
18.清人黄遵宪在《蚕客篇》中写道:“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人错。”以下对此诗提到的“国初”之政策所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该政策禁止任何人的海外经商活动
B.是闭关锁国政策的体现
C.主观上有维护清朝统治的意图
D.是重农抑商政策在特定时期特定领域的体现
19.图3为北宋东京(今开封)示意图,
其中设置了两处错误,它们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战争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包括
①手工棉纺织业受到很大冲击 ②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③中国逐渐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④贸易中心由广州转移到上海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21、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A、是中国社会自然发展的结果 B、与西方国家侵略无关
C、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D、摧残了资本主义萌芽
22、茅盾的小说《春蚕》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但他很相信陈老爷的话一定不错。并且他自己也明明看到自从镇上有了洋纱、洋布、洋油——这一类洋货,而且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以下对这段描写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小农经济受到沉重打击 ②列强对中国进行商品倾销
③中国的自然经济完全瓦解 ④列强的侵略客观上推动了近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23、我国早期的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城市,这主要是因为
A、该地区人们的思想比较开放 B、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促使封建自然经济瓦解较早历史的选择
C、清政府扶植沿海企业 D、康有为维新派宣传推动
24、中国近代民族企业举步维艰,但是中国民族企业像一颗小树在夹缝中还是逐渐生长。以下两家近代企业的共同点有
① 它们都采用机器生产 ② 都是近代中外合资企业
③ 都是洋务运动的直接产物 ④ 是近代民族工业的代表
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 荣氏兄弟创办的申新纺织公司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5、1892年张弼士在烟台创办“张裕葡萄酿酒公司”获得了巨大成功。在他总结的“张裕”创业
史中写道:“备历艰阻”、“掷无数之金钱,耗无量之时日,乃能不负初志。”张弼士的“初志”应是
A、推翻满清政府 B、支持革命事业 C、打造中华第一品牌 D、实业救国
26、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一战期间的发展状况用下列哪句诗来形容最恰当
A、千呼万唤始出来 B、小荷才露尖尖角
C、忽如一夜春风来 D、无可奈何花落去
27、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社会并存的经济成分有
①自然经济 ②民族工业 ③洋务企业 ④外国资本主义企业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8、1912年,中华民国工业建设会成立,它在《旨趣书》中说:“今兹共和政体成立,喁喁望治之民,可共此运会,建设我新社会,以竞胜争存,而所谓产业革命者,今也其时矣!”上述材料说明
A、辛亥革命引发了中国的产业革命 B、民国建立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C、共和政体保证了国内的公平竞争 D、民主共和激发了民众的爱国热情
29、1935年以后,中国工业各行业普遍出现较好的发展局面,其原因是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