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历史全国卷选择题最可能考的13个知识点
四、宋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推荐理由】2015-2019五年高考14套全国卷,本知识点共出现选择题9道,考查频率64%。
【真题例证】
1.(2019全国II卷,26)程颢诗云:“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其体现的主旨是(  )
A.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              B.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
C.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              D.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
【答案】B
【解析】由材料“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可知要以平静的心情欣赏万物,享受自然
的乐趣,人们对四季中美妙风光的兴致都是相同的,所以人应随着四季的变化享受自然的乐趣,保持内心的快乐,荣衰宠辱、春夏秋冬,与普通人一样高兴而来、怡然而去,体现了人和万物的相通之处,故选B项;道家主张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处,且材料强调的是人和自然的相通之处而非和谐共处,排除A项;材料强调静观其变,悠闲自得而非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排除C项;无为而治是道家老子的思想主张,程颢是儒家思想代表人物,排除D项。
2.(2019全国III卷,26)北宋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120多万人。这一制度(  )
    A.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              B.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
    C.弱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D.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
【答案】A
【解析】“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120多万人”可见养活这么庞大的军队需要巨额的财政支出,故选A项;“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与军队战斗力无关,排除B项;“北宋实行募兵制”是中央集权之下的军事制度,形成“守内虚外”的
格局加强对地方控制,排除C项;“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120多万人”这与社会的“贫富分化”无关联,宋代贫富分化的原因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政府不抑兼并,土地高度集中造成的,排除D项。
3.(2018·全国Ⅰ卷·26)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这反映出当时(  )
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              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
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                D盐业专卖制度解体
【答案】A
【解析】根据“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可知井研县制盐业规模较大,并且井主所雇工匠具有选择权,可看出井研县制盐业不是官营手工业,而是民营手工业,故A项正确;材料所反映的工匠仅是少部分手工业者,而且材料只是提及工匠对工作有自主权,无法体现社会地位高,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以“佣身赁力”为生的仅是少数井研县制盐业工匠,
不能说明雇佣劳动普及,并且与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井研县制盐业的发展不能说明盐业专卖制度解体,解体太过于绝对化了,故D项错误。
4.(2018·全国Ⅲ卷·25               
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
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情况
宰相人数
历史的选择北宋(71
南宋(62
高级官员
20
8
中级官员
15
10
低级官员
12
8
无官职记录
24
36
  1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  )
A.世家大族影响巨大                B.社会阶层流动加强
C.宰相权力日益下降                D.科举制度功能弱化
答案B
解析材料中从北宋到南宋,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的宰相人数在减少,世家大族影响削弱,故A项错误;随着宋代科举制的发展,材料中无官职记录的平民子弟担任宰相的人数增加,从而跻身于社会上层,加强社会阶层流动,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出宰相的来源,与其权力变化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出宋代科举制促进社会阶层浪潮,功能加强,而不是弱化,故D项错误。
5.(2017·全国Ⅲ卷·27)关于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时为晋王)的活动,北宋时期有不同记载。《续湘山野录》记载,宋太宗当晚曾与其兄宋太祖在宫中饮酒,并宿于宫中;《涑水记闻》则称,那晚宋太宗并未进宫。这反映出(  )
A.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
B.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记载
C.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
D.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
【答案】B
【解析】历史事实除了通过历史叙述,还可以通过实物呈现,故A项错误;对于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的活动,两则文献有不同记载,说明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记载,故B项正确;北宋时期的文献虽然对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的活动有不同记载,但这并不代表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故C项错误;历史叙述不一定都是真实的,因此综合多种历史叙述不一定能够确认历史事实,故D项错误。
6.(2016·全国Ⅰ卷·26)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此事反映了(  )
A.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          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
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        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了君主专制的相关内容。由“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可知,宋太祖不开心的原因是因为史官对帝王的日常行为秉笔直书,他害怕自己偶尔的行为失误也会被史官如实记录,所以说修史会影响到君主个人的行为选择,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项。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部真实可信明显过于绝对,所以B项说法错误;宋太祖主要是担心史官如实记录自己不好的言行,并没有反映出史官与君主之间的尖锐矛盾,所以C项不符合题意;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可知宋太祖确实对史官如实记录的做法不开心,不愿意其记录,但这是表面现象的描述,不是对此事本质问题的反映,所以D项不符合题意。
7.(2016·全国Ⅱ卷·26)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
A.经济严重衰退        B.土地政策调整
C.坊市制度崩溃        D.政府管理失控
【答案】B
【解析】宋代经济较唐代有进一步发展,没有出现严重衰退,故A项错误;宋代为加强专制
主义中央集权,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导致土地高度集中,租佃制进一步发展,进而出现“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的现象,故B项正确;坊市制度崩溃主要与商品经济关系密切,但与农民租种土地并无直接关系,故C项错误;材料中谈到的宋代土地高度集中的问题与宋代实行的“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有关,不能表明政府管理失控,而是政府对土地政策的调整,故D项错误。
8.(2015·全国Ⅰ卷·26)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这反映出(  )
A.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          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
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        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
【答案】C
【解析】中国古代实行防御性的海洋政策,政府不鼓励海洋开发,故A项错误;宋代受理学影响,女性社会地位低下,对女性神话人物的民间崇拜,并不意味着女性地位的提高,故B
项错误;东南沿海地区的民间崇拜得到了政府认可,反映出随着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其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故C项正确;朝廷认可东南沿海地区民间崇拜,是维护统治的需要,不能表明其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故D项错误。
9.(2015·全国Ⅱ卷·26)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动力之一是(  )
A.坊市制度瓦解          B.土地集中加剧
C.农业技术进步        D.海外贸易拓展
【答案】C
【解析】坊市制度瓦解只体现出商品交换场所的变化,而不能作为促进全国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土地集中导致自耕农数量减少,国内购买力下降,不利于农业和商业经济发展,不是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动力,故B项错误;唐宋由于北方战乱,大量人口南迁,给南方带来先进的农业技术,促进了江南开发,是推动全国经济发展和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动力,故C项正确;中国古代海外贸易多为官府控制的朝贡贸易,对国内经济发展影响
不大,不是促进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动力,故D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