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十三 多元共生
——世界区域文化的碰撞交融与人类文明传承发展
世界多区域文化的发展构建了丰富多彩的人类文明史。多区域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使得人类形成了多样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形成了多样的信仰和思想体系,形成了多样的文化艺术成果。正是人类文化的多区域性成就了人类生活的丰富性,成就了当今世界的多彩和灿烂,推动了人类文化的整体进步。人类文明的发展是一部文化不断交流、交融与创新的历史。世界不同文明的交流指的是主动地把自己的文明推介、分享给其他民族的活动过程。由于遭遇外部环境挑战的不同、文化禀赋的不同、思维取向的不同,不同民族呈现出不同文明景观,这样导致世界不同文明的碰撞与冲突。世界不同文明的交流与冲突,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共同成果。认识人类文明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家、各民族的文明传统,是永恒的热点话题。
学术前沿·史学新论
关注点1 从丝绸之路看商业在文化传播中的意义
[史学新论] “古丝绸之路”对中外文化的传播,不仅表现在中国文化对西方及东方的重大影响,也表现在外国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在这方面,印度佛教传入中国,是最典型的例证。印度佛教在汉朝传入中国,对中国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但在隋唐时期,印度佛教逐渐为中国文化所消化,成为有中国特的佛教。这从“唐僧取经”中可以得到说明。总之,汉唐时期的中西文化的传播主要是中国文化向西方及亚洲的传播,得力于商业通道“古丝绸之路”,商业在文化传播中的意义是一目了然的。
——张建生《文化传播的商贸媒介思考》
发现问题 整体来看,文化交融的突出特征是,处于东方的文明几乎吸收了所有来自西方的文化要素。因为其自身独特的包容性,使得东亚板块吸收了来自其他板块的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等元素,并与儒家文化进行融合。
激活思维 商路的开辟对促进文化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商品流动促进了各国的文化交流,文化在不断交流、借鉴中向前发展。
关注点2 交通工具与文明交流[史学新论] 各民族的大迁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古代文明地
区的闭塞状态,扩大了经济、文化交流,还带来了一些先进的生产技术……马和马车的使用有助于打破各地的孤立闭塞状态,建立新的国际格局,扩大国与国之间的联系,发展经济、文化交流,赫梯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使用铁器的国家。随着冶铁技术的传播,世界进入了铁器时代。
——陈唯声《古代印欧语系各族的起源、迁徙及其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发现问题 史学新论论述了交通工具的使用有助于打破各地的孤立闭塞状态,扩大世界各地的联系,生产技术的提高,扩大了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
激活思维 交通工具的发展和生产技术的提高,促进了人类文明多样性的区域文化的交流和传播,认识世界不同文明的交流,对人类文化的贡献。
关注点3 保护文化遗产[史学新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01年《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中就提出应将文化多样性视为“发展的因素”之一,而文化遗产作为一种稀缺的不可替代的资源,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构成部分,它不仅是人类以往文明的见证和产物,也是促进人类未来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也被视为“文化创作的源泉”。因此,促进人类和谐发展,走可
持续发展道路,不仅要实现人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共生,而且保护文化遗产是促进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李玉雪《可持续发展视角下文化遗产保护的法治道路思考》
发现问题 史学新论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从文化多样性的视角,强调人类的和谐发展,要坚持保护文化遗产,促进文化可持续发展。
激活思维 中国保护遗产、传承文化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推动了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中国成为推动世界遗产保护的重要力量,体现出一个文明大国守护人类共同财富的担当。
话题串讲·深化认知
一、人类不同区域文明的交流与传播
1.人口迁徙与文化的交流
时期
表现
影响
古代
印欧人的
迁徙 
从根本上影响了整个亚欧大陆农耕世界的政治版图和区域文化的发展
亚欧游牧
民族的大
迁徙 
从短期来看,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造成了严重破坏,导致各个地区尤其是西欧和中国北方的战乱与衰退,但从长期来看,农耕世界在政治和文化上的优势最终胜出,吸收并同化了进入农耕世界的游牧或半游牧部落,为中古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近代
殖民扩张导
致美洲族
的变化 
历史的选择
改变了美洲的人口结构,新的族出现,白人、黑人、印第安人以及他们之间的混血后代,逐渐成为美洲大陆的主要居民,逐渐形成新的文化认同,发展了欧洲文化主导、融合多种文化因素的新的美洲文化
英国殖民活
动与大洋洲
人口结构的
改变   
英国在大洋洲的殖民活动导致当地人口的替代性变化,到19世纪中叶,白人已经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欧洲文化成为当地文化的主流
华工与美
洲、大洋洲
的开发 
华工保留和传播着中华文化,促进了美洲和大洋洲经济、文化的发展
现代
全球性人
口流动与
难民问题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推进改变着全球劳动力市场的结构,移民劳动力的“人才分层”是全球劳动力市场结构演变的主要表现;现代移民社会具有多元文化并存、互相交融的特质
2.商业贸易、战争与文化交流
形式
内容
影响
古代
贸易
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中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近现
代贸
易 
全球贸易
网的形成
随着商品的世界性流动,大大提升了文化交流的广度和深度,各国的文化传播到世界其他地区,同时在相互借鉴中向前发展
古代
战争
亚历山大
远征、蒙古
西征   
扩大了各民族已知世界的范围,加快了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的进程
近代
战争
美洲独立
战争 
随着西方的殖民侵略,北美洲和中南美洲都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经过独立战争,这些地区各自形成各具特的多元文化
欧洲拿破
仑战争 
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与成果向整个欧洲大陆传播,许多地区的民主和民族独立意识不断高涨,欧洲的政治文化得以重构
西方列
强的侵
略战争
以欧洲文化为主的西方文化与被侵略地区的传统文化发生激烈碰撞,被殖民者不同程度地接受外来文化,但也努力保护传统文化,使自身文化呈现出新的多样性
现代
战争
两次世
界大战
自由主义、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在东欧、亚洲、非洲等地的传播,与当地文化发生碰撞和交流,使这些地区出现了两次争取民族独立和推进民主进步的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潮,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瓦解。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呈现出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新面貌
二、人类不同时期文明的传承与保护
1.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
(1)在数千年的发展进程中,中华文化形成独特的品格,儒家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流。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构成了中华民族的思想基因,是促进中华民族不断前行最深层、最持久的力量。
(3)中华文化在同外来文化交流中不断发展,极具包容性,同时又源源不断地向外辐射和传播,促进了其他文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世界意义。
(4)不同的生存条件和不同的生产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文化类型。
(5)西亚地区的早期文明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明,西亚文化成就具有开创性。阿拉伯文化融合了东西方的文化遗产,阿拉伯帝国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6)古希腊、古罗马文化是欧洲文化的源头;西欧的基督教文化和拜占庭、俄罗斯的东正教文
化是中古时期欧洲两个主要的区域文化。
(7)中古西欧文化是在世俗王权和基督教会两种权力的竞争、妥协过程中形成的。
(8)古代朝鲜和日本在吸收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发展了独具特的民族文化。
(9)在区域文化的发展进程中,除了本土文化的传承,区域文化间的交流和互相影响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每一个区域的文化传统都不仅仅是本土因素的产物,也不是亘古不变的,而是自身的发展与其他区域文化交流的结果。
2.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及其保护原则
(1)遗产价值
①历史价值:世界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文化的载体,是人们认识历史文化无比珍贵的教科书。这种价值不仅属于当代人,也属于未来的人类。
②世界价值:世界文化遗产是不同民族、不同国家进行交流,促进了解、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宝贵资源。
③学术价值:世界文化遗产是进行学术研究,尤其是历史、文化、民俗、宗教和民族学研究的重要资源。
(2)保护原则
①真实性:指遗产产生时以及后来形成的各种特征,包括形式与设计、材料与实施、利用与影响、传统与技术、位置与环境、精神与感受。
②完整性:一是指范围上的完整性,要尽可能地保持遗产组织与结构及其周围环境的完整性;二是指文化概念上的完整性,要尽可能地保持遗产地理位置上互相连接的相关部分,完整地体现其文化价值。
权威预测·创新应用
1.[2023·天津一模]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我们发觉自己处于这样一个世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这世界是有生以来唯一的一种经济统治——工业文明统治的一部分;它不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在此,作者强调的是(  )
A.工业文明的传播具有单向性、平等性
B.西欧文明引领着世界文明的发展潮流
C.人类文明的传播具有互通性、整体性
D.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是必然的趋势
2.[2023·重庆市高三等级性考试]下图是分别在埃及、阿富汗和中国出土的罗马搅胎玻璃瓶,有学者指出它们是罗马工匠制作的。这可用于佐证(  )
A.大月氏成为丝绸之路的中心
B.丝绸之路促进中西文化交流
C.罗马搅胎玻璃瓶技术沿丝绸之路东传
D.东汉与罗马帝国建立了官方直接往来
3.[2023·山东枣庄月考]在拉丁美洲文化中,既有印第安人在偏远内陆地区保留的传统文化,如多神信仰、图腾崇拜,也有欧洲白人的天主教,还有非洲黑人带来的音乐舞蹈等因素。该现象说明(  )
A.拉丁美洲的文化具有多元性
B.欧洲的宗教文化具有先进性
C.印第安传统文化自成发展体系
D.拉丁美洲文化受美国文化影响
4.[2023·葫芦岛市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在西方文明演进过程中,修道院、大教堂和大学图书馆,在保存古典时期文化遗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9世纪下半叶,英美等国家出现了面向所有人开放的具有近代意义的公共图书馆。
——摘编自《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人教版)
材料二 1627年,法国图书馆学者加布里埃尔洛代在《建立图书馆之倡议》里提出,要在民众中获得巨大声望,没有哪种方式比建藏书丰富、规模宏大的图书馆更保险。这正是近代早期国家图书馆兴起的缘由……
1850年,欧洲第一部公共图书馆法案在英国诞生。此后,公共图书馆得以稳步发展,并逐步消除了对读者经济状况、身份等诸多限制。
——摘编自梁跃天《近代欧洲公共图书馆的兴起》
材料三 1909年,清政府开始筹建京师图书馆。1916年起,凡在内务部立案的出版图书均
交京师图书馆收藏,国家图书馆的职能开始体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京师图书馆改名为“北京图书馆”,1998年改称“国家图书馆”,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在全国范围内逐渐建立各级各类的图书馆。
——摘自《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人教版)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近代图书馆的发展趋势,并说明其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析图书馆的社会功能。如果你是一名地方公共图书馆的馆长,如何规划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