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说第二集真理的味道观后感
影视剧在塑造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人物时,常常难以规避当下的视角,依托模式化的情节展现史观:呈现思想交锋时进行辩论,以主人公的发言一锤定音,整体叙述在主角的高光时刻戛然而止,达成“东等压倒西风”的效果;呈现社会矛盾时塑造典型人物,并将主人公作为救世主,所有的症结都等待主角去发现,所有的弊病都需要主角去祛除。这种表达模式当然足够集中,具有强烈的观点表达性,从主角在争辩中的胜利、矛盾在主角手中解决的模式,以小见大输出启蒙的理论,进而达成影视剧的社会功能。
如果以这样的方式塑造第一单元的主人公陈望道,似乎应该将其教育背景、个人经历事无巨细,大书特书;即使选择其中最具革命意义的部分,他在留学过程中如何接触、如何坚定共产主义等等也值得着重刻画:如果选择这样的经典讲述方式,单元剧将被拉长,内容的高度饱和将时刻伴随说教式观点的溢出。
《真理的味道》的特别之处,是在当时的历史语境中刻画陈望道。剥除而今我们习以为常的“革命先辈”的神圣光环并非出于不敬,在亲近中复原其本貌,才可更真切感知其坚持理想路途中的艰辛与不易。
剧中插叙陈望道儿时与旧友江流共谈理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立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借此描绘整个时代的有志之士复兴中国的共同理想。
理想固然不灭,笃行却属实不易。文化的惯性与现实的境遇常常使人受挫。封建制度被推翻,封建思想却根深蒂固。丧夫的娟子抱着孩子奔丧,却屡屡遭拒,不仅得不到帮助还要被掠夺。陈望道与江流一同见证这一场景,力所能及地伸出援手。而后,陈望道仍在理想之路上奔走,江流却一蹶不振、脱离社会,这当然也是以个体的姿态表达对时代的不满,却终究缺乏了改变时代的能量与力度。正是在这种复原中,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时,蘸着墨汁吃粽子还觉得甜美才更真实与具有表现力:现实的苦闷压抑,在宣言中有了可以彻底排解的明晰出路,因而每一字句都成为这条康庄大道的基石,进而构成字句的墨汁就象征着黑暗中的希望,自然“够甜了”,令人畅快非常。
童年与当下的对比,凸显坚持理想的珍贵。而大量的沉默,则勾勒出的至诚至性的求索者的痛苦。置身具体的时代,每个人都是意见的表达者,而改变历史的人或许不总是通过言谈对公众输出观点。《真理的味道》中,饰演陈望道的靳东台词其实不多,绝大部分时间都保持凝重、复杂的神情。故事开篇,陈望道与众求索者同座,听众声喧哗而一言不发。陈望道曾
在书院学习,后赴日本留学,在法科毕业,这样的教育背景使得他对众人所说的“中学为体”“实业救国”“君主立宪”“民主共和”“无政府主义”“马克思主义”等观点都有深切体悟。这份沉默不代表淡漠,而来自慎重;慎重不因不够坚定,而是在斟酌如何切入。在观察中沉默,比淋漓尽致的表达更有声量。
中国青年说巍巍华夏曾因古人“为万世开太平”的理想而昌盛,浩浩历史曾被前辈“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理想而灿烂,今日之中国则将由我辈的理想照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