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新青年——谈在祖国发展中成长
作者:韩昊鹏[北大附中高三]
来源:《作文通讯·高中》 2018年第10期
    今天, 众多2000 年出生的同学走进高考考场。18 年间,我们见证了祖国的蓬勃发展,自己也成长为青年。身处新时代,作为在祖国发展中成长起来的新青年,我们应当立鸿鹄志,做实干家。
中国青年说    苏轼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立鸿鹄志,是志存高远、心系天下。昔有周恩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这样远大的志向犹如启明星一般指引着他一步步前行,最终才能有今日的“十里长安盛世繁华”;今有潘建伟26 岁拜见导师时立志要在中国建成世界一流的量子科学实验室,为此,博士毕业后他毅然回国,带领他的团队一起奋斗近二十年,完成了“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升空、“京沪干线”量子保密通信工程等重大项目。由此观之,立鸿鹄志,犹如在遥不可及的远方点亮一盏明灯,它指引我们在层层迷雾中不断向目标靠近。
    然而,志向是远大的,现实是残酷的,如果不能在遥望远方时走好脚下的路,便永远不会抵达远方。个人如此,民族亦如此。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做实干家,在确立志向后,付诸实践。袁隆平为他那“解决中国十三亿人的温饱问题”的理想,头顶
烈日,在全国各个农场做地毯式搜寻,终于发现了对于杂交稻研究有重大意义的天然杂交稻; 黄敞带领他的团队在大山里潜心研究, 几十年如一日, 最终使得中国在航天微电子领域取得突破……无数这样的例子告诉我们:每一项伟大成就,都是靠脚踏实地、一点一滴干出来的。
    立鸿鹄志,是为梦想埋下一颗种子;做实干家,便是以辛勤汗水为甘露,灌溉、滋养这颗种子不断生长,最终开出灿烂的花朵。从2000 年至今,祖国取得了无数伟大成就:创造多项世界纪录的港珠澳大桥、打开人类探索宇宙之门的FAST 射电望远镜、完全依靠自主创新研发的大飞机C919……作为在祖国发展中成长的新青年,我们应当立鸿鹄志、做实干家,将青春梦融入中国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助力!
    名师点评
    本文紧扣“立鸿鹄志,做实干家”来论说新青年之于新时代的作用, 观点清晰, 素材丰富,语言流畅。但可惜未能从事件中清晰概括出新时代的特点, 也未能呈现新时代之于新青年的意义, 若能对新时代特点加以阐述, 并分析时代对个人的意义,文章立意会进一步提升。
    (朱倩)
    记叙文题目解读
    自2015 年高考北京卷大作文实行“二选一”的方式以来,议论文和记叙文双轨并行的格局延续至今。关注时代主题、紧扣社会发展脉搏是北京卷一以贯之的命题特,记叙文题目的命制自然也不例外。2015年《假如我与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高唱英雄赞歌,剑指甚嚣尘上的历史虚无主义;2016 年《神奇的书签》针对“快餐”时代的浮躁阅读,弘扬“爱读书、读好书”的主题;2017 年《共和国,我为你拍照》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之际,引导考生展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前景。
    2017 年10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这一战略定位,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2018 年北京卷记叙文题目便紧扣这一时代话题,引导考生关注生态文明建设,共创优美生态环境,体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道,站位高远,视野宽广,依然体现了北京作为国家首都应有的境界与情怀。
    议论文通过分析事理来阐明观点,而记叙文则通过讲述故事来表现主题。因此,考场上选择记叙文写作的考生在下笔成文前,务必思考两个问题:讲述一个怎样的故事? 故事表现什么主题? 既为考场写作,题目总或多或少会对故事内容及表现主题有所限制,审读这些限制性条件,在划定的舞台上翩然起舞,才能赢得一片喝彩。与前三年一致,今年北京卷的记叙文依然是命题作文,因此,构思此文,我们就先从破题说起。
    “绿水青山图”———
    “绿水青山”可描绘包含绿水青山的优美自然生态环境,例如塞罕坝风光、京郊美景、桂林山水等;也可取其比喻义,以喻体比本体,描绘人和自然和谐共生,例如三沙岛水下珊瑚礁、可可西里藏羚羊等。
    “图”,可实可虚,可大可小,既可指绘制的具体图画,例如美院学生仿照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绘制当今时代的《绿水青山图》;也可指展望的生活景象,例如守林人以梦为马,种树巡山, 发誓再现记忆中绿水青山的美好图景。此外,“图”既可以是被欣赏的客体,例如令城市孩子返乡惊叹的故乡美景、假期出游欣赏的五岳风光;也可以是被创建的对象,例如采参人长白山种参还愿、伐木工人转业守护山林。既为记叙文, 必然需要记叙事件的变化发展; 既取名为“图”, 也必然需要展开图景的具体描写。有记叙,文章才有波澜;有描写,文章才能生动,二者缺一不可。
    今年北京卷记叙文题目在命题形式上依然承继传统,不仅在故事内容指向上具体清晰,也明确地告诉考生故事所表现的主题,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主题是记叙文的灵魂,故事的构思设计应该为表现主题服务。因此,在写作中,无论是记叙的事件,还是描写的图景,都应紧紧围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展开。当然,过往的错误、当下的争执、对未来的担忧都可入文,但若笔墨集中于此,恐难合题意。另外,考生对主题的理解也存在高下之分、天壤之别。如果只停留于自然美景的展现而缺乏人与自然的互动,怎称得上“和谐相处”呢? 假若只有人类对自然一厢情愿地奉献, 或者自然对人类既往不咎地给予,又如何算得上“和谐”呢? 因此,“和谐”必定是双向的。人类热爱、珍视脚下的土地,土地总不会亏待人
类;把青春留给绿水青山,绿水青山也定能让梦想结出硕果。人类与自然在互动中共生、共融、共进,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相处”。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丹尼尔·平克在《全新思维》中向我们展示了引领未来的六种基本能力,其一便是故事力,即用贴近的故事解释抽象的分析,使人易于理解,使物脱颖而出。近一个世纪以来,重分析的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指引着社会发展,但如今,这一情况正在悄然发生变化。正如认知学家罗杰·尚可曾言“人生来就理解故事,而不是逻辑”,讲故事是人类的天性,人类也更习惯于通过故事来获知意义。每位考生的经历、性格、兴趣各不相同,并不一定都喜欢并善于分析说理, 那何不另辟蹊径,尝试去挖掘自己讲故事的能力呢?此处更有一番天地,等待你来开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