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防暑降温科普知识大全
夏季防暑降温科普学问大全
气温高是夏季最显著的气候特征,但因地域、干湿环境的不同,会产生酷热干燥或者湿热多雨的不同气候,下面给大家共享关于夏季防暑降温科普学问大全,欢迎阅读!
夏季防暑降温科普学问篇1
中暑的类型
(2)轻症中暑。除有先兆中暑的全部症状外,还有面潮红,胸闷、皮肤灼热;面苍白、恶心、呕吐、大量出汗、皮肤湿冷、血压下降和脉搏细弱 、体温在38.5℃以上等症状。一般在4-6小时内可恢复。
(3)重症中暑。除有以上中暑症状外,并伴有昏迷或痉挛,皮肤干燥无汗,体温达40℃以上等症状。
夏季防暑降温科普学问篇2
中暑的急救
发觉有人中暑,应乐观实行措施,准时抢救和。
(1)马上将患者移到阴凉宁静的地方,平卧休息。
(2)松开衣服,实行将温通风措施,帮忙散热。
(3)准时补充凉爽含盐饮料。
(4)服用解暑药物。如人丹、十滴水、解暑片或涂凉爽油。有头晕、恶心、呕吐或腹泻者,可服用中药霍香正气水等。
(5)严峻的中暑病人,经急救后马上送医院。
夏季防暑降温科普学问篇3
防暑降温学问
(1)在高温季节到来之前,要制定防暑降温工作方案和详细措施。对高温作业点要做好调查摸底,心中有数;对防暑降温设备要组织维护保养;对高温作业工人进行体检等。
(2)制订合理的劳动休息制度。暑季要依据生产特点,适当调整作息时间,增加工休时间,支配好工间休息地点,休息室或凉棚,有条件的可在休息室设置空调设备。
(3)充分保证高温作业工人睡眠时间。在室内设立肯定床位的高温临时宿舍,供路远或家庭环境差的高温作业工人临时住宿,同时做好食堂和家属工作,保证工人吃好、睡好、休息好。
(4)改革工艺。通过技术革新,改进操作方法和工具设备,提高生产过程中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消退或减轻笨重的体力劳动,从根本上改善劳动条件。
(5)合理布置和疏散热源。在不影响生产的状况下,应尽可能将各种热源布置在车间的下风外,或放置在室外自然冷却或用喷水的方法冷却。
(6)热源隔绝方法:
①用水隔热。一般有水幕、水箱、水凉亭等几种形式。
②用固体材料隔热。如利用石棉板、土砖等传热慢的材料制成隔热罩、挡板或筑成隔热墙。
③露天作业可搭工地凉棚遮挡太阳辐射热。
④通风降温。尽一切力气利用好自然风以后,再采纳机械通风。如空调机、排气风扇、各种电风扇等。
(7)卫生保健措施
①预防性体检。凡患有高血压、溃疡病、活动性、肺气肿、肝肾疾病、明显的贫血、急性传染病、重病恢复期及体弱者,均不宜从事高温作业。
②准时补充水分和盐分。供应的各种饮料必需符合卫生标准,饮料肯定要含有0.1-0.3%的食盐、糖精不超过0.08‰,饮料温度不宜太低,应保持在8-12℃为宜。
③加强巡回防治。医务人员在高温天气应加强现场巡回医疗,宣扬防暑学问,准时发觉和处理中暑者,乐观开展防治工作。
④加强自我防护。从事高温作业的人员,最好穿着白工作服,备有防辐射的面罩;露天作业戴太阳帽,同时备有必要的防暑药品。
夏季防暑降温科普学问篇4
1、喝水:喝的时候要渐渐喝,不要渴了就猛喝;要喝温开水,不要喝冰水;要定时饮水,不要等口渴时再喝;要喝烧开过的水,不要喝生水;要喝新奇温开水,不要喝“陈”水;还可以多喝加淡盐的温开水。
2、多吃苦味菜:有利于泄暑热和燥暑湿,苦瓜、苦菜、苦丁茶、苦笋都是夏季防暑的上乘食品。
3、喝一些稀释的电解质饮料:要远离酒精、和香烟。
4、多吃凉性蔬菜:像番茄、茄子、生菜、芦笋等等。
5、多吃各种瓜类:冬瓜利尿消炎、清热解毒;丝瓜解暑祛风、化痰凉血;苦瓜祛暑清心;黄瓜中的纤维素可以排出肠道中腐败的食物,降低胆固醇;南瓜补中益气,消炎止痛。
6、留意体重变化:中暑有可能导致身体在连续几天内渐渐虚脱,所以假如消失体重在数天内直线下降的状况,应加以留意。
7、外出不要打赤膊:以免汲取更多的辐射热,通风的棉衫和赤膊相比更有消暑的作用。
防暑降温 8、外出戴帽子:夏天外出要戴帽子减缓头颈吸热的速度,特殊是秃头或发量不多的人。
9、准时散热:当过于酷热的时候应当用冷水冲淋头部及颈部,让水分蒸发帮忙散热。
10、保证充分睡眠:合理支配作息时间,不宜在酷热的中午剧烈日光下过多活动。
11、渐渐地适应气温的转变:从事户外活动的时候要放慢速度,不要逞能。
12、穿浅的衣服:棉花及聚酯合成的衣物最为透气。
夏季防暑降温科普学问篇5
炎炎夏日,温度居高不下,许多人都躲在了空调下而不愿出门。尽管如此,还有许多人不幸中暑了,那么在这高温的夏季,应当怎样防暑降温呢?防暑降温有哪些方法呢?下面就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中暑的发病缘由
在高温(一般指室温超过35℃)环境中或炎夏烈日曝晒下从事肯定时间的劳动,且无足够的防暑降温的措施,常易发生中暑。有时气温虽未达高温,但由于湿度较高和通风不良,亦可发生中暑。常见易患因素有:
1.环境因素
为必备因素,包括高温、高湿度、通风不良,导致人体获热增多而散热障碍。
2.热适应障碍
慢性疾病、肥胖、养分不良、年老体弱、孕产妇、衣着过多、过度疲惫、缺少体育熬炼、睡眠不足、饮酒、脱水等均可干扰机体热适应。
3.机体产热增多
从事重体力劳动。代谢亢进如感染、发热、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4.机体散热障碍
主要见于汗腺功能障碍,如先天性汗腺缺乏、汗腺损伤、皮肤广泛受损(大面积烧伤、硬皮病等)、过敏性疾病以及抗胆碱能药物如阿托品等;在湿度较高和通风不良的环境,亦简单发生散热障碍;心血管疾病患者凼心血管调整反应迟钝可影响散热机制。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