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管理好小学一年级的数学课堂纪律
[摘要]生活离不开数学,怎样让学生学好数学这门学科犹为重要,特别就是一年级的小学生,由于他们身心发展的特点,想要让他们学好数学为以后打好扎实的基础,因此,管理好课堂纪律便成了上好数学课的必要条件,当然,课堂纪律并不是硬性地把学生当作机器般地控制,而是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陪养他们优秀的道德品质,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让学生爱上数学,产生学习数学的内部动力。不仅如此教师还要用适当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要用心去读班上的每一位学生,要为人师表,建立自己的威性和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最终达到管理好一年级数学课堂纪律的目的。
[关键词]课堂管理、管理、小学一年级。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构成教学关系的一个重要中介,课堂纪律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的质量。在一年级的数学课堂上突发性事件发生的频率较其他年级要高得多,要管理好他们的课堂纪律并非易事,数学教师如果管理不当就很有可能挫伤或夭折孩子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教学情景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生活处处是课堂(一)、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端正的行为习惯。
道德品质是指:“个人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为动作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是社会道德在个体身上的反映。”如:尊重他人,团结友爱,助人为乐,艰苦朴素等这些道德行为准则在某个人身上经常表现出来,因此我们就可以认为这个学
生具备了这些道德品质。一年级的小学生对道德这个概念是相对模糊的,因此教师需要多下功夫去适当地引导学生,如果在课堂上遇到有学生违反课堂纪律的情况时教师可以偿试用以下培养学生道德的方法进行教育,从而实现学生自己规范自己的课堂行为。
1、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的德育方法。包括奖励、惩罚、评比和操行评定。教师可以间接一点,可以通过讲述一些简短的寓言故事和生活中的小故事等来批评或鼓励学生的行为,正确地引导并告诉学生怎样才是一个有道德、懂礼貌的好孩子。当然故事的讲述要得当、形象、生动、具体还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便于学生的理解,教师讲述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不得占用太多的上课时间。这样不仅提供了学生学习知识、技能的有力条件,而且通过教师的说理,使学生明晓道德,分清是非,提高品德,认识。培养了学生的德育,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十几减9”时,教师引导学生根例如:一位数学教师在教学新授课:
据主题图列出算式,12-9=□后请学生回答12-9的得数是多少,自己又是怎么样想的,这时有些学生很认真地听站起来的那位学生讲述,但同样也有些学生没有用心听讲而是私底下讲话,使整个课堂纪律不好,影响到了教学效果,这时,教师便走到站起来的那位学生身边让他停止讲述并且坐下,然后教师便用眼睛扫视全班学生,沉默几了秒钟,用严厉并且强有力的声音制止在讲话的学生。待学生们都安静下来后,教师便告诉学生们一个道理“倾听是一种美德”,
教育学生为什么倾听是一种美德。这样仅仅用了一、两分钟的时间,不仅管理好了课堂纪律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德育。这比一味地叫学生安静、注意听讲等机械的手段管理课堂纪律的效果要好得多。
2、用一些榜样人物的优秀品德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感情和行为,由于榜样人物能把道德诠释得更直接、更亲切、更典型,因而能给人极大的影响感染和激励。再者,由于小学生的善于模仿、崇拜英雄、追求上进的年龄特点所以用这一方法有助于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的教育从而用道德品质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3、指导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自我品德反省,以实现思想转化为行为控制的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是中国的古话,说
的是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道理其实很简单,鱼是目的,钓鱼是手段,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教师如果经常反复地使用同样的方法去管理课堂纪律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道德情感上的疲劳,因此教师指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进行自我品德反思是管理好课堂纪律的重要手段。
(二)、把生活情景引入数学课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这样的一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样兴趣也是学生学习的“发动机”,它可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认真听讲、达到课堂纪律管理的目的,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推动学生满腔热情从事学习和探索,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运用高超的教学艺术,让学生不断体验学习的快乐与成就感,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低年级的小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形式感兴趣而对学习内容和结果不感兴趣,加之数学是一门逻辑性特别严密而抽象的学科,它没有语文那样的生动、形象也没有语文那样具有让人情不自禁去想象的
故事情节,那么,怎样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教师除了应有的知识素养外在教学中教师还应该把生活情景引入数学课,依靠学生在生活中熟悉的表象,让学生明白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即生活问题数学化和数学问题生活化,两者的辨证统一,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作用和魅力。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感兴趣,便会积极、主动、轻松愉快地认真听讲,产生对数学的求知欲望,推动学生满腔热情从事学习和探索,这样课堂纪律的管理也就随之取得理想的效果。如果不顾学生的兴趣,强制性和盲目性地管理会给学生造成不同程度的精神压力和不愉快的情绪体验,这对于课堂纪律的管理是不利的。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一个学生是否想学习,为什么学习,喜欢学习什么,以及学习的努力程度,积极性、主动性等等都可以通过学习动机加以说明,学习动机由学习内驱力与学习诱因两个基本要素构成,其中学习内驱力是指学生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内部推动力,学习诱因指的是
诸如分数、老师的称赞、父母的表扬等等。低年级的儿童他们的学习动机几乎是希望得到老师的称赞、父母的夸奖,因此教师对待小学生的评价会给学生造成很大的影响。在一个班级中都会有先进生、中等生和后进生,教师要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教师要多注意后进生,后进生在以往的学习中由于种种原因经常受到个别老师或同学的否定,受到个别老师的冷
落,得不到成功的喜悦,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把学习看成是一种负担,从而导至动机的泯灭和枯萎,表现为经常逃学,缺乏学习的信心和勇气等。因此教师要做好后进生工作,关心、爱护后进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培养和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动机。每一个后进生都有着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都有着自己优秀的一面,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这一点,依靠学生的积极因素,在课堂上表扬他们做得好的一面,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努力学习的信心。当后进生有进步时教师要给予他们及时的反馈和表扬,哪怕是从35分考到同样不及格的40分,这要求教师不仅要注意学生微小的量的变化,而且还要对学生进行量变到质变的一个极积心态的教育。学生有了学习动机,受到了老师、同学的尊重就不会在课堂上不听讲、讲小话、做小动作。
(四)、教师要用心去读班上的每一位学生。
教师除了要用心教授数学基础知识外,还要用心地去读班上的每一个学生,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学生
的成绩,思想动态,生活及身体健康状况等,教师了解学生情况的手段是多种多样,通常主要有以下几种:1、通过查看学生的档案。2、查看学生成绩调查记录表。
3、向学生家长资询。
4、教师自己对学生的观察。教师对学生的这些情况的了解有助于了解学生的动态,排除各种会对学生扰乱课堂纪
律的可能性干扰,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如:有些学生因为在家里被父母当成宝一样疼爱,但到了学校这个拥有很多孩子的大家庭里,为了能够得到老师更多的关爱,引起老师更多的关注,因而会在课堂上做出一些吸引老师注意的行为(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如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