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中怎样培养学生操作能力
数学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践,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的理解,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全方位发展。
1、创设情境,吸引学生主动操作实践 .
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应该是学生自我探索,体验和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而不是教师的给予,不是单纯的模仿记忆,机械重复。教学中,教师要时刻注意并做到:学生能说的教师不说;学生自己能通过探究或讨论得到的,教师不提示。本着这一原则,在教学长方体、正方体特征时可以这样设计情境:观察现实生活中的物体形状,出示一幢高楼模型,从不同的侧面观察,学生看到的形状是各不相同的。让学生联系实际说说自己家的左邻右舍是什么样的,然后把学生事先准备好的长方体纸盒让学生观察,然后拆开平铺再观察,在老师不作任何提示的情况下,让学生自己主动去探究、去发现长方体的特征,并让他们尽情表达自己的发现,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通过学生的动手、直观演示,模型可能是一致的,但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思维上却
是千变万化的,得到的结论也就不是一成不变的了。这是训练学生发展思维的极好机会,即使失败也是一种经验所得。
2、直观演示,引导学生模仿操作实践.
小学生的思维活动,往往是和一定的情境、动作联系在一起的,并且随着情境的改变以及对具体事物的实际操作实践而展开。因此,在教学中,要十分重视从直观演示入手,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实践,运用眼、耳、口等各种感官的协同作用来感知数学问题,理解数学概念。让学生动手操作要注意启发性、阶段性和合理性,不要为操作而操作,要融观察、分析、思考于动手操作实践活动之中,以促进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解决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如教学“有一座大桥长1850米,一列长150米的火车以每秒20米的速度开过这座桥,火车过桥需要多少时间?”这样的题目,缺乏实际经验的学生是不易解答的,这时可通过实物操作,演示火车过桥情境来帮助学生理解题意,从而实现问题的解法。可以这样指导操作:(1)让学生用短铅笔作火车,用笔盒作桥;(2)让学生模仿教师的演示,操作火车开过桥的情境;(3)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火车是怎样过桥的?到什么地方才算过了桥?操作演示结果,学生就容易明白过来,列出算式(1850+150)÷20=100(秒)。通过这样的操作实践,不仅可使学生具生活处处是课堂
体详尽地感受了题目中事物活动的全过程,还通过这一形象地模拟事物和活动过程,发现其隐蔽的数量关系,从而发现问题解决的策略。
3、设疑激趣,鼓励学生大胆操作实践.
课堂教学中如何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设疑加鼓励是很好的手段之一。设疑是教师有意识地在教学之前,设置疑障,让学生大胆猜测结果,它有利于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克服一切都要教师告知的依赖思想,并且在猜想中体验创新的喜悦和自豪感,这让学生兴趣大增,对于学生猜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不管正确与否,不要轻易下断论,对于猜测中不时出现的创新意识,教师要明确鼓励,使他增强自信心,学习的劲头会更大。如:学过“正比例”后,组织一次实践活动,要求学生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全班学生议论纷纷,各抒己见.有的学生认为爬上去量,有的学生提出根长竹竿,在太阳光的斜照下量出竹竿的影长和竹竿的长,算出影长与竹竿长的比值,再量出旗杆的影长,用正比例的知识就能算出旗杆的长。通过学生自己实践,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用处,从而实现从“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
4、循序渐进,让学生逐步动手操作实践。
如二年级“时、分、秒”的教学,涉及时间这一抽象的概念和进率复杂的计量单位制,是低年级小学生比较难于理解的。教学时可采用以下层次的实践活动实现对知识的理解。
(1)首先让学生动手制作钟面,感知将圆周等分60份的方法(先用折纸法将圆周分成12等分,再将每份等分5格),并且要求学生依照时钟,每5格标注一个数字,让学生在动手制作活动中初步形成时间概念的表象。
(2)在动手制作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观察时钟钟面,熟悉其中的秒针、分针和时针,了解它们每转一格或一圈所表示的时间。
5、联系实际,在生活中进行操作实践.
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要让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积极参与生活实践。如学习了“容积”等知识时,布置学生做小调查,调查1瓶红药水有多少毫升、一瓶墨水有多少毫升等,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会容积和容积单位的意义。再如学习了圆的知识时,让学生从数学角度说明,为什么车轮的形状是圆的?三角形或其它形行不行?为什么?这样通过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广泛应用,通过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
的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快乐,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看问题,用数学头脑想问题,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总之,教学中要重视学生通过操作、实践等活动,自己去研究、探索、发现、检验数学问题,使之成为学习中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同时又要重视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从运用数学知识的实践活动中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和学习能力。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