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要:数学教学不应该只是对一些刻板的知识的传授,而应该遵循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教师应该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熟知的、亲近的、现实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数学课堂。
关键词:数学教学;生活现象;实践活动
生活处处是课堂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教学,联系生活学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
一、创设生活情境
创设生活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探索规律的兴趣,有利于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的培养,有效的课堂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能积极主动、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结合教材特点,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作为实例。引导学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经验探索新知识,实验“生活经验数学化”,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让学生更深切地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教师要从学生生活中的事件引出所要学习的内容,把比较抽象
的内容转化成为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实际的问题。
如在《平均数》一课中,我让学生回忆学校广播操比赛时,评委给班级打分和计算分数时的情境,我向学生提出的问题是:计算班级的最后得分时,为什么要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在日常生活中,你遇到哪些这样的情形?学生在要解决新问题的迫切心情下,和我一起开始了新的数学知识的学习,这样的数学学习是主动的、积极的,更是有效的。
二、寻生活现象
数学知识都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到其“原型”。寻数学知识的生活“原型”将有助于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激活学生的直观思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许多数学知识的生活“原型”是学生不一定能接触到的。加之现在的中学生离实际生活越来越远,所以,在课堂问题设置上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以便消除学生对解决数学问题的畏惧感。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设计,使教师和学生都体验到了课堂生活的快乐,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数学来源于生活,离开了生活,数学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重
视学生生活和学生发展的需要。教授与当代生活或未来社会发展有关的知识,从社会生活挖掘数学学习的素材,让学生亲历社会问题探究的实践过程,获得用数学知识研究和解决生活中现实问题的初步体验,加深对社会问题的思考与感悟,激发起探索、创新的兴趣和欲望,并且逐步形成喜爱质疑、勤于思考、乐于在探究中获取新知识的心理素质。
三、加强实践活动
数学来源于生活,反映生活,服务生活,这是数学新课标的宗旨和特点。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适应了这一特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数学课堂教学往往花费了相当多的课时,但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还是相当差的,普遍存在的情况是:讲过的题型会,但题型一变就不会了。这种状况不能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追根溯源,可以发现学生的情感投入是关键。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从根本上说是学生还没有意识到学习的重要,不知道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的生活及未来的前途有什么关系。因此,如果数学课堂缺乏生活化的细节,学生不仅听起来没有味道,而且也让学生失去了“数学终将回到生活中去”的本质。有一个捷径,那就是坚持数学实践活动,构建生活化的数学课堂。教师可开展一些数学实践活动,在这些数学实践活动中,学生会感受到数学符号标志在金融、商业、科技等行业的应用价值,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现实世界是数学的丰富源泉,也是数学应用的归宿,任何数学概念都可以在现实中到它的原型。只要留心观察,现实世界到处都有数学。我们要设法在现实世界的许多方面寻到数学概念的影子,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伴随着丰富的生活情境走进数学世界。我们不应该企盼每个学生都成为数学家,但应通过我们的教学,让学生有一种在生活中应用数学去思维的习惯,这将使他们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赵振威.中学数学教材教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季素月.给数学教师的101条建议.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厉庄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