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对未来的影响
作者:周磊娜
来源:《读写算》2013年第10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诺贝尔获奖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要问我在什么时期学到的东西最有用,我的回答是儿童时期。因为在那时,我学会了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把东西放整齐.....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这些,就是指习惯。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好习惯能成就一个人,坏习惯则能毁灭一个人。可见,习惯养成教育是整个教育特别是德育的基础性、奠基性工作。
        一、提高认识,明确意义
        经过长期的观察和研究,我们把当前学生的行为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不自觉行为。比如老师在场学生就守纪律,老师不在场时就不守纪律。二是比较自觉行为,它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要靠自我监督。比如高年级的学生,老师不在场也能守纪律,但还需要自我控制,自我提醒,并且不能长时间坚持。三是自觉自动行为,即习惯。这是我们养成教育的终极目标,也是小学德育的最主要内容。
        二、遵循规律,细化内容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养成教育着眼于人的素质提高,不但关注习惯的培养,还关注内在品质的提升。学校通过诵读比赛、讲典故比赛等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既陶冶情操,又开阔了视野。此外,我校还开发了《古诗文诵读》校本课程,开展了诵读《弟子规》活动。以中华传统美德的道德魅力,指导学生习惯养成,塑造学生健康人格。
        三、探求方法,注重实效
        养成教育最关键的是抓住训练,促其内化,最终形成良好的习惯。课堂是我们实施养成教育的主渠道,每个教师都在备课中按照德育系列化方案的要求,确定每课习惯训练内容和教育结合点,紧紧围绕低、小、近、细一步一步地抓紧抓实。,就是起点低。如,孩子一入学就要教他们怎样坐、怎样站和怎样听课、回答问题等。,就是教育要求的坡度要小。我在培养学生说话轻声好习惯成就大未来”习惯时,让学生懂得在学校进办公室与老师说话要轻声,不要妨碍其他老师办公;在家庭,如大人在交谈时,问话要轻声在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就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从小学生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事情做起。,就是要求要具体。
        几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好习惯广而告之,好习惯广而习之,好习惯常而持之。因为我们坚信: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可以成就学生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