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特《爱之梦》音乐分析
吕华
【摘 要】@@ 弗朗兹·李斯特(Franz Liszt 1811-1886),欧洲浪漫主义时期伟大的钢琴家,有"钢琴之王"的美誉.除了担任职业钢琴家之外,他创作了大量不同体裁的作品,大致分为原创作品、改编曲和幻想曲.许多改编曲的影响之广甚至超出了原曲,钢琴曲<爱之梦>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期刊名称】《美与时代(下旬刊)》
【年(卷),期】2011(000)003
【总页数】2页(P84-85)
【作 者】吕华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艺术学院器乐系
【正文语种】中 文
1850年李斯特将自己的三首歌曲《至高的爱》、《幸福的死》、《爱吧!》改编成三首抒情钢琴曲,并将它们一并题为《爱之梦》。这三首乐曲都采用了夜曲体裁,其中以第三首最为著名。本人拟在《爱之梦》乐曲的意境来源、音乐情绪、音乐形象等方面作一些细致分析。
弗朗兹·李斯特(Franz Liszt 1811-1886),欧洲浪漫主义时期伟大的钢琴家,有“钢琴之王”的美誉。除了担任职业钢琴家之外,他创作了大量不同体裁的作品,大致分为原创作品、改编曲和幻想曲。许多改编曲的影响之广甚至超出了原曲,钢琴曲《爱之梦》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爱之梦》(Liebestraume)作于1847年,是李斯特优秀的钢琴作品之一。正如副主题所示,这三首小曲颇具肖邦的“夜曲”风格。但它们并非一开始就为钢琴所作,而是李斯特为德国浪漫派革命诗人弗莱里格拉特(Ferdinand Freiligrath, 1810-1867)的第三部诗集《瞬间》里的著名抒情诗《无限爱意》所配的三首歌曲的声乐曲谱[1]。
第一首降A大调《至高的爱》,由德国浪漫派诗人乌兰德(1787-1862)作词。
第二首E大调《幸福的死》也是根据乌兰德的诗写作而成的。
第三首降A大调是李斯特同时代人弗莱里格拉特(1810-1876)作词的《爱吧!你可以爱得这么持久》。歌词大意为:
爱吧,能爱多久,愿爱多久就爱多久吧!
你守在墓前哀诉的时刻就要来到了。
你的心总得保持炽热,保持眷恋。
只要还有一颗心对你回报温暖。
只要有人对你披露真诚,你就得尽你所能使他时时快乐,
没有片刻愁闷。
还愿你守口如瓶:严厉的言词容易伤人!
天啊——本来没有什么恶意——却有人带泪分离。
歌词作者弗莱里格拉特是一个走过曲折道路的德国诗人。他在19世纪40年代所作的激进政治
诗被图书审查机关禁止出版。1845年二月在布鲁塞尔和马克思相识,参加共产主义者同盟,并和马克思一同编辑《新莱茵报》。1848年回国,因煽动革命罪名被捕审讯,后来又流亡英国。1866年重返德国,和马克思疏远,作品中的革命精神也渐渐消失。李斯特选用的这首《爱吧》,则是一首寓有哲理思想的抒情诗。
李斯特根据这首诗创作乐曲,但他并没有局限于歌词的内容——原诗的情调低沉,表现生死离别的伤感情绪,而李斯特却使钢琴曲的形象焕发着充沛的热情。这三首小曲中以第三首最为著名,它通常被称为《爱之梦第三首》(Liebestraume3.)直到现在仍然是各种音乐会上常演不衰的曲目。
“爱情,你能维持多久?”李斯特多彩多姿的情感世界,也许是因为他的不安全感在作崇:“孤寂的心灵像沙漠”。这说明他是个害怕孤独的个体[2]。
情为何物?
爱在哪里?
情与爱之间有多少关心与开怀?
安全感歌词
在李斯特还年仅1 6岁时,他满腔的爱就这样地蔓延开
来……
当年李斯特父亲病重时,留下了“勿让女人毁了你一生”的遗言给他。然而父亲过世后没多久,在巴黎以授琴为生的李斯特随即爱上学生嘉洛琳·圣格雷。但这对师生恋人却在女方父亲圣格雷伯爵的极力反对下,硬生生地被拆散。
李斯特在23岁时认识大他6岁的玛丽达古伯爵夫人。达古伯爵和他的年轻妻子相差了20岁,因此李斯特这个才华洋溢的少年,很快地吸引住玛丽。两个人私奔到日内瓦,当年12月他们的第一个女儿布兰丁诞生,1837年第二个女儿柯西玛出世,两年后幼子达尼埃尔也在罗马出生。
1847年,李斯特赴俄举行演奏会时,在基辅认识了维根斯坦王妃。这位美丽的王妃在18岁那年就奉命嫁给大她20岁的俄国王子,情形与达古夫人非常相似,而她更是热情自动地向李斯特投怀送抱,两人在威玛同居了11年。
但是在一起后两个人常为“名分”的事争吵。
1861年,50岁的李斯特觉得两人这样没名没分地同居下去并非长久之计,于是决定到罗马去完成正式的结婚手续。没想到王妃的前夫出面阻挠,使他们的结婚计划遭到罗马教皇的反对,两人最后仍未能成为正式夫妻。后来王妃在罗马进入了修道院,而李斯特对宗教的信念也更深了,他在1865年获得神父职衔。
然而,投身圣职之后的李斯特,浪漫的个性依旧。1869年,58岁的李斯特爱上了足以当他孙女的19岁少女欧尔嘉·梅耶多尔,一直到70岁高龄时仍纠缠不清。
海涅曾说:“李斯特的琴声表达出最精纯的爱意,在他手指下乐器消失于无形,独留音乐”。有人统计,李斯特的爱情史有26段之多,是个十足的多情种。也许这样的多情是自私的,也许这样的多情是饱受伤害的,我们却在《爱之梦》里,解读出李斯特爱情柔美的一面。
1.呈示部1—25小节
作品1-6小节音乐由中音区出现的一个轻声吟颂,情意绵绵的旋律开始,宽广而平稳,如同从心中涌出一样。在长达22小节的行进中,固定节奏,固定音型只发生些许变化,它就像饶口令那样地绕来绕去。作为全曲的爱情主题,这样做,恰当地以羞怯的婉转,替代了大胆的
直言。同时,以二至三度音的微弱变化,造成一种蒙的梦幻般的感觉。正是这种似真似假,若有若无的情中梦,梦中情,给听众带来了浓浓的审美情趣[3]。
作品25小节,出现了一串平缓,舒展以二度音型为主的下行音阶,是一个较长的双音华彩乐句,富于流动感和起伏感。李斯特的华彩手法极其讲究彩的丰富与技巧的辉煌,并要传达出诗意的柔美调。如果说,第一乐段是一个主观的爱的表达,那么,这一串二度下行音型的跳跃式华彩行进,快速,连贯,轻盈,似梦非梦,对爱情的向往在这里已达到了神化的境界。
2.展开段2 6—58小节
展开段是用呈示段的材料发展、变化、推进,形成的一个展开性中段。这是一个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结构。从第26小节开始,音乐就好像一座桥梁,由呈示段宁静、深沉的情绪到展开段热烈、激昂的情绪转变过程中,它起到一个过渡的作用。尽管李斯特在这段开始处写着活泼而热情激动(Piu animato con passiono),但在演奏中不应操之过急。笔者认为开始第一句应承袭前段的基本情绪和力度(P-弱)来演奏。这样可以很自然地从前段过渡过来,不会给人一种突然感。在第二句中才真正应该做一个很充分的(Poco cresc-渐强),将情绪烘托
出来,从而将音乐导入热烈的第二部分。在音乐的表达上,我们可以听到,在经过呈示段述离的幻觉之后,梦已渐渐苏醒,羞怯已转化成勇敢,这就是热情和激动的原因所在。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