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培训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冬天的秘密简谱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痛定思痛是什么意思【内容】全诗以“行”字为线索,从孤山寺起,至白沙堤终。以“春”字为着眼点,写出了早春美景给游人带来的喜悦,表达了作者西湖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中间四句,景中有人,人在景中,写出了自然美景给予人的感受。
一.填空:
1.在钱塘湖所有的景致中,作者最迷恋的是“”。
2.本诗以“春”为着眼点,抒发了的感情。诗中直抒胸臆表达这种感情的一个词语是。
3.全诗以“行”为线索,从“”起,到“”终。以“”为着眼点写出了自然界的美景。最后两句中的“”两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迷恋。
4.诗的第3句字面上是讽刺(),实质上谴责()。由此可知这是一首()诗。
二.选择:
1.下列对《钱塘湖春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这首诗处处紧扣环境和季节的特征,用准确而极富表现力的词句,恰到好处地描绘了西湖春日美景,抒发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英国注册会计师
B. 莺是春的歌手,燕是春的使者,它们富于季节的敏感,成为春天的象征。诗人善于选取典型景物,在莺歌燕舞的动态中展示春的活力。
C. 诗人很讲究炼字,在颈联中巧用“乱”“迷”“没”等字,客观真实地再现了姹紫嫣红、草长莺飞的西湖暮春的盛景。
D. 全诗在结构上很有特,以“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终,从点到面,又由面回到点,章法变化,条理井然。
2.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写诗人行径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山光水,勾勒出西湖早春的轮廓。
B.三四两句从莺、燕的动态中,把春天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渺的组词
C.五六两句写骑马游春的人们,包括诗人自己。以人们的感受写西湖的春景。
D.结尾两句详写湖东的白沙堤,在绿杨荫里,更是美不胜收。
3.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的西湖生意盎然的景,抒写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春光的喜爱。
B.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
C.五、六两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
翠绿如茵,刚刚能将马蹄埋没。
D.结尾处写诗人来到绿树成荫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不禁发出“最爱”这样的赞叹。
阿肯诺
三.问答:
1.出诗中体现初春特点的词语(任选两个),并加以品析。
“初平”,写出了春水新涨,几与岸平的情景。“几处”“谁家”,表现飞鸟不多,候鸟还未都从南方返回。“早莺”“新燕”说明刚刚从南方飞回。“渐”写出了野花渐开渐多的情态。“浅草”“才能”表现了草刚萌发的情形。
2.这首诗的第二联和第三联分别从怎样的角度来描写钱塘湖初春景?
第二联主要从动态方面进行描写,第三联主要从静态方面进行描写,如从动物的变化、植物的变化角度回答也可。
3.诗歌第二联中“几处”“谁家”用得极其精妙,换作“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效果。
联系全诗,说说为什么。
“几处”“谁家”照应“早莺”“新燕”,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表达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和作者的欣喜之情。如果改为“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4.“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两个动词很有表现力,请说说这两个动词好在何处。
“争”和“啄”两个动词,写出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场景,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机。
5.“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
勃,试品一品其妙处。
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浅草”、“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
6.分析“乱花渐欲迷人眼”诗句中“乱”字的表达效果。
“乱”字贬词褒用。因为是早春,还未到百花盛开季节,所以能见到的尚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东一团,西一簇,比较散,没有规律,用一个“乱”字来形容。准确而生动地把“早”春的气息状写得清新宜人。
7.任选角度赏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