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传统工艺美术璀璨华夏文明——织锦、刺绣、缂丝
中国是丝绸大国,丝织是中国对世界的伟大贡献。我国最早发明养蚕缫丝大约在新石器时代晚期,考古发现在浙江吴兴钱山漾良渚文化遗址中发现了绢的残片,距今约5000多年;在河南荥阳青台村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了炭化了的丝麻织品,距今约5600多年,这是目前所知的最早的丝织品实物。
一、织锦
商代丝织工艺,实物发现不多,但在甲骨文中已有桑、蚕、丝、麻等字,在河南安阳武官村商代大墓中出土的铜戈上,发现有绢的痕迹,说明商代的丝织工艺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到战国秦汉时期,丝织品更趋多样,工艺更加成熟,花纹繁复美丽、彩缤纷的各种纺织品、绣品被大量生产出来。目前战国、秦汉时代出土的纺织品遗物非常丰富,1982年,湖北江陵马山楚墓出土了人批战国时期的丝织品,几乎包括了所有的丝织品种,织法、彩丰富,用棕、红、黄三织成的“凤鸟纹几何纹锦”,用深红、深黄、棕织出的“舞人动物纹锦”,用朱红与浅棕织出的“凤鸟菱形锦”等多种花的织锦,纹样复杂,工艺高超。
龙凤纹锦绦 战国湖北荆州博物馆藏
1982年出土于湖北江陵马山一号楚墓。绦,是用来做衣袍领的织物,此龙凤纹绦,纬线起花纹,底组织为平纹,花纹分上、下两段,各以龙凤为主题,整体花纹左右对称,纹饰优美,疏密得当。
汉锦是汉代织物水平最好的代表,它是一种五彩缤纷,有多种凸起花纹的彩织物,称“经锦”,一般由2-4种颜的彩线交织而成,花纹繁多,琳琅满目。新疆楼兰、民丰等地出土有“长乐明光锦”、“登高明望四海锦”、“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万事如意锦”、“大宜子孙锦”等。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了大量彩锦,代表着汉代织造工艺的最高水平。
延年益寿长葆子孙锦 西汉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出土于新疆民丰县尼雅。以多变的云气纹和优美的茱萸纹构成地纹,其间安排虎、龙、麒麟、辟邪等动物,并织出“延年益寿长葆子孙”的吉祥语,表达人们祈求长生,保佑子孙绵绵无极的观念。用文字为丝织的装饰图案,是汉锦一个突出特点。彩上的深红为底,配以蓝、白、黄、绿四为花纹彩,它们与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或五方中的西、北、东、南、中分别对应,这应与当时盛行的阴阳五行学说相关。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 东汉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1995年出土于新疆民丰县尼雅遗址,织锦图案总体采用弓形云纹做骨架,右起依次是孔雀、仙鹤、独角兽、虎等珍禽瑞兽,花纹间织出隶书“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文字。
汉代织锦的花纹有①云气纹,它以线条的舒卷起伏为表现形式,往往作为纹样组织的骨架,在其空间安排各种动物纹、禽鸟纹,增强了画面的动感。②动物纹,有各种禽鸟、动物和怪兽等、动物的身躯多有翅膀,具有祥禽瑞兽的含义。③花卉纹,主要是茱萸纹,在汉锦和刺绣中广泛使用,茱萸是一种香草,可入药,线条流畅,形式优美。④文字。
三国时期的织锦工艺,以四川生产的蜀锦最为著名,魏国杰出的纺织专家马钧,织出的花纹变化无穷。六朝丝织品种繁多,纹样复杂,彩丰富。织锦纹样有树纹、狮纹、忍冬纹、鸟禽纹等,以对禽对兽纹为主,改变了汉代云气纹高低不平的不规则变化格式,构成了有规则的波状骨架。
夔龙纹锦 北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藏
出土于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主题纹样是云气纹,改变了汉代云气纹高低起伏的不规则变化,构成了有规则的波状骨架,横向贯通,上下重复循环,中间安排夔龙纹,以深蓝为底,纹饰以红、黄、绿、白形成竖向彩条画面,整体既统一又有变化。
隋代历史短暂,但丝织品的生产却遍及全国,四川蜀锦是著名品种。唐代是中国历史上非常开放的时代,唐代文化一方面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又积极吸收海外先进文化,不断更新和发展,织锦在继承传统经锦的基础土,吸收波斯纬线显花的纬锦织法和波斯萨珊联珠纹样,这时的丝织艺术出现飞跃,大放异彩,在中国丝织史上出现了黄金时代,花品种极其丰富,织锦最为著名,称为唐锦,又称“纬锦”,用纬线起花,用二层或三层经线夹纬的织法,能织出复杂的花纹和华丽的彩效果。唐锦花纹内容以花鸟植物纹为主,忍冬纹和葡萄纹等来自西方的纹样也很盛行,图案组织有联珠纹、团窠纹、对称纹、散花纹等。在新疆阿斯塔那古墓出土了大量唐代织锦,有“联珠同字双狮纹锦”、“联珠鹿纹锦”、“联珠对鸭纹锦”、“花鸟纹锦”等。唐锦的彩非常丰富,达二十多种之多。唐代著名的丝织专家窦师纶,设计了十多种纹样,以鸡、羊、凤、麟为题材,组成对称图案,也称对鸡斗羊,因封爵“陵阳公”,他设计的这类图案被称为“陵阳公样”。cuican
花鸟纹锦 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藏
出土于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图案以盛开的牡丹花为主要纹饰,组成团花图案,其间有祥云,飞翔的绶带鸟穿插在花丛中,一派鸟语花香的欢快气氛,以大红为锦地,彩华丽。
宋代,中国丝织工艺又达到一个新的水平,管理机构庞大,分工细致,品种齐全,在造型上崇尚端庄大方,在彩上多用青绿、褐、黑等,特点是淡雅柔和,追求宁静、朴实、简洁的风格,1953年在新疆阿拉尔出土的“灵鹫球路纹锦袍”就是宋锦的代表作,在古代波斯,灵鹫被认为是灵魂的守护神,生命树象征生命不朽,是一种古老的植物崇拜。而联珠纹最初代表太阳,即为日神崇拜,纹饰极具异域风情。
灵鹫球路纹锦袍 北宋故宫博物院藏
1953年出土于新疆阿拉尔。米黄底,两只灵鹫昂首挺胸,振翅欲飞相背而立,中间为生命树。独特的构思,华丽典雅的装饰,神秘的宗教气息,具有强烈的异域风格。
元明清时期,是织锦发展的繁荣时期,元锦的主要品种是织金锦,又名“纳石失”,元世祖忽必烈于1280年在建康建立官营的“东、西织染局”,除了江南的十几万织锦能工巧匠外,还从西域(新疆)招募来专职织金锦的回族高手。织金锦采用捻金和片金两种加工方法织造,织出的锦,光彩夺目,结实耐用。
明代是我国丝织史继汉、唐、宋之后第四个盛期,全国分四大产区,一是江浙,这是全国的
生产中心,产量大,质地精美,二是四川,蜀锦仍是主要品种,三是山西,“潞绸”最为有名,四是闽广,福建的“改机”,两面都有花纹,以质薄润滑而闻名天卜。明代的织锦以其富丽典雅,庄重大方,彩绚丽如云霞而闻名。纹样丰富多彩,有花草鸟蝶、云龙风鹤、吉祥图案等,此外还有几何纹。在图案组织上,有团花、缠枝、折枝等形式,彩亮丽,又称“云锦”。
牡丹花纹锦 明故宫博物院藏
这件是产在南京的织锦,这是一种多彩的丝织物,突出盛开的花朵,叶子则相对较小,在大红的锦底上,用深蓝、浅灰、浅黄、浅粉、黄等多种彩线织造,图案组织严谨,彩异常丰富、艳丽,主题纹样十分突出,代表了明锦的艺术特点。
清代的织锦又有所发展,苏州、杭州和江宁为三大织造中心,此外广州,四川等地的丝织工艺也很发达,清代宫廷用锦基本上以南京云锦,苏州宋氏锦为主,南京云锦豪华壮丽,苏州宋氏锦古朴典雅。雍正时织锦纹样写实生动,风格清新雅致。乾隆时织锦华美,出现了繁琐堆砌的倾向。乾隆以后,中国丝织日趋衰落。
八达晕锦 清北京艺术博物馆藏
明锦图案花纹,丰富多彩,其中几何纹中就有一种八达晕锦,而清代的织锦纹样,大体和明代相同。这种八达晕锦的图案,和建筑中的藻井图案是一脉相承的,锦地厚重,图案纹样十分规矩、繁缛,彩华丽。
二、刺绣
刺绣是以彩线在布帛上用针绣成图案花纹的手工艺品,我国刺绣工艺历史悠久,起源于史前时期的帝舜时代.到西周时期,在陕两宝鸡出土的陶片上面,就有用辫绣针法绣成的刺绣印痕。战国时继续用的是辫绣针法,1982年在湖北江陵马山砖厂一号墓出土了“龙凤虎纹刺绣”、“凤鸟纹刺绣”、 “蟠龙飞凤纹刺绣”均是战国时期杰出的刺绣作品。
龙凤虎纹绣衣 战国湖北省博物馆藏
1982年出土于湖北江陵马山砖厂一号墓。这是
战国时期一件杰出的刺绣作品,是用锁绣针法在罗地上刺绣而成,蟠曲的龙和飞舞的凤,穿插自然,线条流畅。昂首扬尾的斑斓猛虎,张着大口,似在与龙搏斗,虎身红黑相间的斑纹,成为画面的重要点缀。
到了汉晋时期,刺绣工艺有了长足发展,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现了铺绒绣,是中国刺绣史上的一大进步。此外还出土了“长寿绣”、“信期绣”、“乘云绣”等作品。
南北朝及隋唐时,刺绣工艺有了很大发展,北魏时敦煌125、126窟之间发现一幅“刺绣佛像”残片,用辫绣制成,花纹清晰、线条流畅,形象生动,具有很强的装饰效果。1987年在陕西扶风县法门寺地宫中出土的唐代“大红罗地蹙金绣半臂”,是唐代珍品。
长寿绣 西汉湖南省博物馆藏
1972年出土于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纹样是云气纹和茱萸纹,茱萸纹在汉代十分流行,丝织和刺绣都大量采用。
宋代,刺绣工艺已达到很高水平,刺绣针法多样,以著名花鸟画为蓝本,代表作“秋葵蛱蝶图”和“瑶台跨鹤图”。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