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 Northern Music
徐 瑾
(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0)
【摘要】古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本文以当代民族唱法与古曲的融合价值作为切入点,给予简述。再以此为基础,重点论述当代民族唱法与古曲的融合方式以及建议,给出旋律融合、节奏融合、商业化建设、古曲的保护等诸多内容,以期通过分析为后续工作提供必要参考。
【关键词】古曲;民族唱法;《如梦令》;《枫桥夜泊》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一、当代民族唱法与古曲的融合价值
(一)提升文化多样性
当代民族唱法与古曲的融合,是艺术发展的一种体现,可以直接提升我国文化的多样性。《如梦令》《枫
桥夜泊》分别为我国古代著名的词、诗篇目,其作者分别为李清照(本篇所选)和张继。从文化的角度来看,《如梦令》《枫桥夜泊》均具有突出的时代感和艺术价值,现代民族唱法中,相关内容较为缺乏,尝试将《如梦令》《枫桥夜泊》作为乐曲,应用民族唱法进行表达,能够有效地将不同时代的艺术因素结合在一起,既能够保证古曲的吸引力,也能增加现代音乐的美感,使艺术文化的多样性得到加强[1]。
(二)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我国传统文化中,诗词作品多可以谱曲进行演奏,较为典型的如乐府诗和宋词、元曲等。将当代民族唱法与古曲进行融合,在提升文化多样性的同时,也可以看做是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发展,使其得以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依然获取关注,得到更为直接的传承和发展[2]。
二、当代民族唱法与古曲的融合方式
(一)旋律融合子夜吴歌 秋歌
旋律融合是当代民族唱法与古曲融合的最基本方式,在《如梦令》古曲中,其曲谱变化虽然多样,但带有典型的复调特点,与之对应,当代民族唱法中,《如梦令》也依然保留了复调的旋律特点。其曲谱(简谱)如表1所示。
图1 《如梦令》曲谱(简谱)
从旋律上看,乐曲不强调大幅度的骤然变化,以低音作为首句的开始,以高音作为结束,并给予加长,顺利过渡到第二句的高音开头部分,在我国传统曲目中,这一特点十分常见。与民族唱法中的戏曲唱法十分类似,是二者的一种典型融合。此外,对现场唱法中的高音部分进行斟酌,也可以寻觅到古曲中的因素,如《如梦令》的终句(图2)。
图2 《如梦令》曲谱终句(简谱)
该句中,旋律的特点鲜明,依然通过高音作为开始,与此前唱段的不同是节奏出现了变化,但结局部分,“瘦”字处依然为高音,这同样符合我国民族唱法的基本特点,属于二者的融合体现。
(二)节奏融合
我国古曲的节奏变化带有各自的特,这种特往往与曲目的具体风格相关。如古曲的《枫桥夜泊》,节奏始终较为舒缓,而现代民族唱法对节奏的把控显然更为多变。古曲《枫桥夜泊》的曲谱如图3所示。
图3 《枫桥夜泊》曲谱(简谱)
在该曲目中,可以发现一个非常突出的规律,即四句之中,每一句的旋律都比较多变,但节奏上,几乎保持了从头到尾的一致性。首句中“乌啼”两字之间出现了节奏改变(第一次改变),次句中“渔火”两字之间出现了节奏改变(第二次改变),第三句中“城外”两字之间出现了节奏改变(第三次改变),第四句中“钟声”和“客船”进行了节奏改变(第四次改变),最后一句则增加了旋律变化,使节奏变得冗长,以突出作者心境。现代民族唱法中,《枫桥夜泊》的融合在节奏上保持了一贯的风格,即只进行个别词句的变化,以旋律更改加强艺术表现力,但保证节奏变化的一致性。
(三)思想融合
如在《如梦令》《枫桥夜泊》的演唱中,表演者不但需要熟练掌握曲目的节奏和旋律变化,也要求深刻理解作者的心境,才能更好地将作品创世表达的感情完整展现出来。在《如梦令》创造期间,李清照已经步入晚年,早期带有浪漫彩的作品不再出现,作者更强调将自身凄苦、孤单的状态通过作品表达。如梦令强调表达的是一种“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的思想感情,其曲作也因此带有类似特点。对应的,在张继的《枫桥夜泊》中,表达了科举不
第、黯然还乡的愁思,在乐曲中,旋律舒缓、承重,节奏
(下转第48页)
借诗化的鼓词语言,如泣如诉地抒发着内心深处的情感。她化壮美为柔美,转叙事为抒情。
对新作品《故乡是北京》、京腔京韵的运用和表现这是一首以北京戏曲、曲艺音乐为素材而创作的歌曲,由李谷一演唱。李谷一具备了深厚的戏曲声乐的功底,加之通俗歌曲演唱的丰富经验,故这首歌曲的演唱,可说是此种类型的典范作品。
演唱这首歌曲,我们要十分注意它的戏曲风韵和京味儿。在咬字、行腔、韵昧甚至包括外部形体的表演上,都有那种“份儿”。歌曲开头是“引子”,恰似戏曲的“散板”或“倒板”,用外松(即唱腔缓慢松弛)内紧(即内心情感的充实与伴奏音乐的紧凑)或称紧拉慢唱的方式,用松弛而连贯的声音,带出歌曲的主题。例如“最爱我的北京”。这一句,演唱时艺术家饱满的气息,明亮而有力度的声音把这个主题明朗地展现给观众。其中“我的北京”四个字饱含感情唱出韵味。第l、2段,歌词的口语化,字字清晰而流畅,声声圆润而传情。颤音的运用丰富了旋律的内涵,每一段最后“情”字的拖腔要在母音(qing一情)“ing”上进行,但收音要到最后才能收入鼻韵母“ng”。在行腔时,气息轻巧灵活,若笨重了,就会影响声音的流畅。最后一段是第一段的重复。节奏比前稍慢而稳,演唱时不可拖拉、要唱得紧凑、连贯。第一个“静”字与“爱”字均比第一段加长了节拍,更突出了情感的表现。
四、结语
有着优秀民族文化传统的中国声乐艺术,是广泛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之荟萃,声腔唱法所形成的颤音异彩纷呈魅力无限,它所集中体现出的中华民族在声乐艺术审美的艺术创造中所具有的独特表现力,呈现
在世界东方的音乐文化传统的历史与时代的积淀中,更凝聚着中华民族在声乐艺术美学的创造中所体现的民族审美意识与智慧。中国民族声乐体系的确立,不仅要有在丰富的艺术实践中积累,也要我们在积累学习中认识到的缺陷和不足来加以改进。如何在理论上全面的认识它,需要我们在不断的实践中掌握和发展它,使我们更好的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精髓,不仅要在技术上掌握和运用,更要从理论层面加以研究和探索,使我们更好的理解它的文化内涵,从而真正达到从技术层面到文化层面的飞跃。
参考文献
[1]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第二次修订版)[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2]孙继南.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史纪年1840-1989[M].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2000.
[3]《中国音乐词典》续编[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6).
[4]孙继南.中国音乐通史简编[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1.
[5]王石玲.浅谈戏曲音乐[J].北方音乐,2011.
[6]余灼.梗桔与反梗桔:大陆刮起“港台风”的前庭后院[J].四川戏剧,2011.
[7]杨维仕,闻童.流行歌曲演唱之我见[J].大舞台,2011.
[8]孙道东.谈中国戏曲音乐与民族民间音乐的关系[J].艺术教育,2011.
[9]刘光华.老歌星的伯乐[J].音乐生活,2011.
变化也很少,传递的思想感情明确,也需要演唱者给予精准的思想把控、融合,才能更好的进行表演。
三、当代民族唱法与古曲的融合建议
(一)商业化建设的可能
为求进一步实现古曲和现代民族唱法的融合,可尝试进行商业化建设,将其作为一个产业进行发展的引导。各地可以选取当地古典文学名家或者其他大家的佳作,进行加工,融合当地民族唱法的特点,使其感染力得以增强。如江西地区可以选取王博的《滕王阁序》,将王博“一介书生、三尺微命”作为重点展示人文文化,或者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作为核心传递自然景象,丰富作品文化内容,提升文艺吸引力,为地区旅游等产业的发展提供助力。
(二)古曲的保护和融合的边界
在尝试将古曲和现代民族唱法融合的过程中,不能一味强调商业元素,还应重视对古曲的保护,要求在进行商业化建设前,将古曲的核心部分以标准化的形式保存下来,并适当融入当地中小学的音乐课堂中,使真正的传统文化得到有效的保存。与此同时,已经进行了商业化建设的古曲,也不能肆意破坏,应尽量保证传统文化得到尊重。融合的边界方面,要求保护各地稀少少数民族古曲文化,以免少数民族文化在融合过程中消失。
四、总结
综上,我国民族音乐在多年的发展中形成了自身特,也在现代社会寻求更多的相互融合。当代民族唱法与古曲的融合,可提升文化多样性,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参考文献
[1]蔡枫丹.声乐教学中民族唱法美声化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8,34(5):105-107.
[2]刘坪.声乐教学中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相互借鉴与融合[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7):189-190.
作者简介:徐瑾(1987—),女,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声乐教学与研究(民声方向)。
(上接第46页)
48 Northern Music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