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不仅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而且也是著名的科学家。墨子的科学成就主要有:一、逻辑学:墨子提出“以实举名”、“以辞抒意”、“以说出故”,对相关的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问题作出研究。同时他又提出“三表法”,作为最终判别是非的标准。二、自然科学:他的著作涉及几何学、光学、力学等领域,远远超过了先秦其他各家。
墨子把“辩乎言谈”当成人才的标准,还专设“谈辩”一科教育弟子,所以墨家也是“名辩”思潮中重要的一家。墨家的逻辑学著作主要包括在《经》上、下,《经说》上、下,《大取》、《小取》六篇中,被后人统称为《墨辩》。墨家认为,要在辩论中取得胜利,首先要“以名举实”,即是说所运用的名词概念必须正确地反映客观的事物。概念正确与否,要看它是否准确反映了事物的真实面貌,否则就是“过名”。概念的进一步发展是判断,墨家称为“以辞抒意”。“辞”即是判断,“以辞抒意”是要求语言清楚正确地表明判断的内容。墨家研究了多种形式的判断,如“尽,莫不然也”,是全称判断;“或也者,不尽也”,是选言判断;“假也者,今不然也”,是假言判断;“必,不已也”,是必然判断。墨家学者对判断的研究,使思维进一步深化。“以说出故”是把判断联系起来,形成了推理。推理的方法是:“夫辞(判断)以故生,以理长,以类行”。其中,“故”是推理的前提,“理”是推理的规则,“类”是推理的基础,按此推理,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也就是说作出判断时,要有一定的推理规则和理据。墨家对逻辑的研究,促进了
中国古代逻辑学的发展。
墨子不论与人辩论或是论证问题时,都用“三表法”来证明自己正确。所谓“三表”就是三个标准:一、“上本于古者圣王之事”:一个学说如果是正确的,就必须在古代圣王的历史经验中有依据。二、“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百姓确实听说过,见到过。三、“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百姓人民之利”:把言论变成具体的刑法或政治措施,看看是否合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例如在论证“非命”论时,墨子先以古代圣王为例,指出商汤、周武王励精图治,爱护百姓,天下因而大治;相反夏桀、商纣骄奢淫逸,暴政虐民,天下自然会混乱,可见治乱事出有因,并不是由命运所安排。然后再去问一问老百姓,有谁见过“命”长什么样,“命”有什么声音呢?可见命运是不存在的。最后,他将“命运”论运用于实际的政治上,如果统治者相信“命运”论,他会认为反正自己有命运的保佑,并且安于享乐,不努力治理国家,最终必然导致财用不足,国家混乱。民众如果相信“命运”论,安于现状,不努力生产,就会使自己的家庭陷入贫困。通过这三方面的论证,墨子彻底否定了命定论。
墨子的“三表法”在理论上正确吗?应当说,“三表法”有一定的理论合理性。第一,“上本于古者圣王之事”,就是以前人的历史经验为依据,以史为鉴;第二“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是以
人民众的直接经验为依据;第三“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是以实际社会功效为依据。“三表法”在今天也可以作为我们思考问题,处理问题的借鉴。墨子的“三表法”也有狭隘经验论的倾向,即把某些经验绝对化了。古代圣王行得通的经验,在今天不一定行得通,因为时代发展变化了。多数人亲眼见到、亲耳听到的直接经验,也可能是错觉,不能作为判断真理的依据。至于某项政令的推行,是否得到国家、百姓一致的赞成,也是很难判断。由于“三表法”有一些局限性,所以墨子用“三表法”也论证了一些错误的命题。例如他以古书上记载过圣王祭祀鬼神,百姓中许多人自称看到、听到过鬼神,以及宗教理论对政治统治有用处为理由,就肯定鬼神的存在,从而写出了《明鬼》论,这难免使墨子的学说流于庸俗浅薄。
墨子本人出身于社会下层,长期从事木工工作,他的弟子也多是来自各方面的工匠,因此墨家很注意研究工艺技术,墨家的著作也涉及到几何学、光学、力学等多方面的内容。墨学提出的科学概念中,有些更是在世界上最先出现的。在几何学方面,墨家学者探讨了许多重要的概念,如方和圆的概念。“方,柱隅四欢也”,其中“柱”指边,“隅”指角,“欢”是相等的意思,就是说,正方形的四个边与四个角都相等。“圆,一中同长也”。也就是说,圆从圆心到圆周的每一个点,长度都是一样。这些科学概念是精确而严谨的。在光学方面,墨家在二千
年前已经注意到针孔成像时的倒影现象。墨子指出通过针孔而形成的影像,是上下倒转的,原因是光线是直线前进,犹如箭射,“足敝下光,故成景于上;首敝上光,故成景于下。”也就是说,从下面进入小孔的光线,被人的脚挡住了,于是脚部的影子就投影到上面;从上面进入小孔的光线,则被头挡住了,于是头部的影子却投影到下面。这种光学现象正是现在照相机的倒影原理。在力学方面,墨家提出了时间和空间,运动和时空,力、杠杆、滑轮等原理。他说:“久,弥异时也”,包括“古今旦暮”。久是时间的概念,涵盖古今旦暮等所有时间。关于空间,“宇,弥异所也”,包括“东西南北”,宇是空间概念,囊括东西南北等所有空间。
墨子及他的弟子不但注重科学观察,更致力将这些科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准,减轻人民的劳动量。《韩非子》记载:“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像鸟儿一样在天空中飞翔,是人类自古以来就孜孜以求的理想,墨子是其中最早尝试的科学家。据说他用三年时间制作的木鸢,能够在天空飞翔一天。虽然这只木鸢最后掉了下来,但其成果还是相当惊人。比起当时尚无具体功用的木鸢,墨子更重视实用的生产工具。有人问墨子:“公输班制造的木鸢可以在天上飞三天,是不是比你更高明呢?”墨子不以为然地说:“我制作的木鸢虽不如他,但我用三寸的木材制成的车辖(车轴上的关键部件),可以载重五十石。所以我在制作对人有用的东西方面,要比他更巧。”
《墨子》书中有十几篇文章都是专门研究军事战术与军事装备,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军事著作,其中一些军事装备的制造,充分显示出墨子的巧手慧心。例如桔槔是利用杠杆原理制造的一种起重机械,墨子不但研究了桔槔的科学原理,而且将它应用于战争之中。他说:“城上之备,桔槔。”桔槔不但可以用来提水,而且可以用来打击从城外坑道进攻的敌人,“穴且遇,以桔槔冲之。”就是利用桔槔可以提起重物的特点,命令几名大力士提起重物来冲击从地道里爬出来的敌人。利用滑轮原理制造的辘轳也可以用来守城,方法有两种:一、用辘轳牵引弩车的弦,一次可射出六十支箭,同时射击多个目标。二、在城头每隔二十步设置一台辘轳,敌人密集时更可每隔十步设置一台。兵士用辘轳牵引木制的舱,木舱可上下升降,内藏手持长矛的战士,以刺杀攀爬城墙的敌人。这些军事装备在古代都是很灵活又很实用,墨子希望这些设备能加强防御能力,阻止战争发生。
*名辩:名辩是指春秋战国时思想家为“名实”问题的辩论。其中孔子主张“正名”;老子主张“无名”;墨子则提出“取实予名”,其他参与辩论的还有惠施、公孙龙和荀子等人。这场争辩对中国的逻辑学发展有很大影响。
墨子公输公输班:公输班是古代的建筑工匠,公输氏,名般,春秋时鲁国人。般与班同音,故称为鲁班。旧时建筑工匠尊称他为“祖师”。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