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灵巧遭人怨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晴雯遭遇的阐述与分析揭示了晴雯悲剧的内在原因,对晴雯追求人格与尊严的歌颂与赞扬;批判贾府为代表的封建等级制度的
黑暗,从不同的角度上,对在封建肌体中产生的新思想给予讴歌。
关键词:《红楼梦》晴雯曹雪芹
在《红楼梦》中,成功塑造了大量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除了各种类型的主子外,还有大量的女婢,其中作者将大量的笔墨都集中在年轻的丫鬟身上,不乏具有个性彩的人物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晴雯就是她们中最具代表的一个。
在《红楼梦》中,表象上看诗书缨之礼,温柔富贵之乡,但作为下等仆人的丫鬟们,很多都是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有的被折磨致死,像晴雯;有的被赶出贾府卖往别处;也有像鸳鸯那样,因不服从贾赦而被逼自尽。
情乱夜中环
晴雯从小无父无母,很小就被卖做丫头,因贾母看中,赏给宝玉作丫头,在众丫鬟中,论人才长相晴雯算是很拔尖的,在某些方面和林黛玉很相象,虽然身为丫鬟出身下贱,但她始终保持着强烈的自尊,显透出她独特的个性,说话心直口快,做事雷厉风行,在《红楼梦》中,作者对晴雯的塑造丝毫不亚于主子们。在她身上,有着作者不自觉的偏爱,而且,晴雯就像林黛玉的影子作为林黛玉悲剧的照应,在她的判词中这样写到:“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遭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在这里,晴雯的“心比天高”并不是贬低的意思,而是指她的心灵的正直和纯洁。我们俗话说的“小身子丫鬟命”用在她身上再合适不过了。她身处奴才地位,却很厌恶别人的奴才思想和行为,她追求的是人格的自尊自重,看不惯自私、庸俗和虚伪,凡她看不惯的事莫不尖刻的加以讽刺。她讽刺过想爬高攀枝的小红,耻笑过鄙俗贪财的秋纹,揭露过碧痕和宝玉共浴,更重要的是她揭露了袭人和宝玉之间的苟且之事。这些都成为她得罪人的主要方面。再加上和宝玉的特殊关系,成为她被赶出大观园后被迫害致死的重要依据。晴雯的命运是悲惨的,当她带着满腔的怨恨被悄无声息的拉出怡红院,最后悲惨的死去,没有一个人为他申辩鸣不平。那么为什么口称仁义道德的贾府,活菩萨似的王夫人一定要赶她出去呢?晴雯的命运悲剧的原因在哪里呢?我们通过下面几个方面来简单的论述一下。
一、深刻的社会根源。封建社会森严的等级制度是晴雯悲剧的内在原因,在封建社会里,维系
整个封建体系的就是被统治阶级奉为金科玉律的等级制度,在制度面前绝不敢越雷池半步。袭人是奴仆中委屈婉转以媚求荣的奴才代表,深受等级制度和奴才思想的麻痹,一心只想往上爬,最大的理想就是做宝玉的小妾,她的这种委曲求全甘心做奴隶的行为当然能讨得封建主子王夫人的欢心,增加了月钱,俨然以小妾对待,而晴雯有强烈的人格要求,更多追求的是个性的解放维护自己起码的人格与尊严。她的这些要求是向封建等级制度的挑战和蔑视,加之倔强的性格,火暴的脾气,当然不能为封建统治者所容忍,封建势力的魔爪决不会放过一个无权无势,无依无靠的少女,那吞没着无数可怜少女的无边黑暗终于也把晴雯完全的吞没了。在封建社会里,剥削与压迫无处不在,蓄奴制度更是助长了这这种风气,有
钱人花钱可以买下人的自由甚至生命。对待奴仆随意处臵,作为丫鬟只能听命于主人,命运不能掌握在自己手中,一旦作了奴才就要世世代代做奴才。《红楼梦》中所说的“家生子”就是主子将丫头许配给小厮,生的孩子天生就是做奴才的命,像丫头小红就是林之孝的女儿,父母都是贾家的奴才在,自己自然也逃不了做奴才的命运。晴雯从小就被赖大买来,后来又送给贾母,几经周折才进入怡红园,这一系列的变动都是晴雯自己所不能改变的。她来到人世后,除了在大观园里和宝玉等相处的短暂岁月获得一些真诚的爱护、领略了一点人世间的温暖和快乐外,她基本上是一个没有父母之爱的苦难孤儿。
二、性格的火爆,语言的尖刻。晴雯悲惨的命运就其自身原因,主要归咎于性格方面的特征。这位“身为下贱”的奴隶却有一股“心比天高”的骨气,还有过人的“风流灵巧”,眼里撂不下半点灰尘的爽直和暴碳式的嫉恶如仇的个性,这种下贱的身份和桀骜不逊的气质之间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更加强化了她的鲜明个性。正因为如此,也得罪了很多人,引起了主人的不满,造成了她悲剧的内在因素。在抄捡大观园事件中,面对这一践踏人格尊严的行为,小们都没有公然的抵制,丫鬟们虽然不满,谁也不敢公然违拗,而晴雯的性格表现出来了,面对耀武扬威的王善宝家的“挽着头发闯进来,豁一声将箱子掀开,两只手捉住底子,朝天往地下尽情一倒,将所有之物尽都倒出来。”虽然出了一口恶气,但是把小人给得罪了,在后来晴雯被赶出去时,王善宝家的起到了助纣为虐的作用。当然,封建等级制度忠心的维护者王夫人是最终决定晴雯命运的主宰者。作为连人身自由都没有的丫鬟,却要与掌握生杀大权的主子较量,无疑是鸡蛋碰石头。这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品格,与鸳鸯反抗贾赦是前后辉映的。
晴雯心直口快,心高气傲,语言上难免会有一些尖酸刻薄,因为这样也得罪了不少人。在落难时,没有一个站出来替他说句公道话的人。小红偶遇凤说上几句话,便想钻营着往高枝上攀,对此,晴雯鄙夷并加以嘲讽;秋纹得了王夫人赏赐的两件衣裳,自以为荣,有意炫耀,晴雯也瞧不起她这种受宠若惊的浅薄;坠儿偷了平儿的镯子晴雯十分生气,以致于用簪子往坠儿手上戳,虽然未
免苟严,但也反映了她这种嫉恶如仇的性格。就是宝玉,她也是一点不服软,敢于顶撞主子。如晴雯给宝玉换衣,因失手将宝玉的扇子跌折而引起口角,晴雯冷笑道:“…二爷近来气大得很,行动就给脸子瞧。前几日连袭人都打了,今儿又来寻我们的不是,要踢要打凭爷去。……这会子一把扇子就这么着了。何苦来!要嫌我们就打发我们,再挑好的使。好离好散的,倒不好??宝玉听了这话气的浑身乱颤。……。”可见,晴雯性子是天不怕地不怕,从侧面也体现了晴雯要求平等的表现。她最好的主子都敢这么说话,当然都是些气话,但是就是这些气话也是对她很不利的。言谈爽和,口角锋芒给她的将来埋下了祸根。
三、与宝玉特殊的关系是晴雯被撵出大观园的最主要原因。生的出众是晴雯在贾府所公认的。凤曾评道:“若论这些丫头们,总共比起来,都没有晴雯生的好。”从王夫人口中我们也可以侧面了解晴雯的形象:“水蛇腰,削肩膀,眉眼有些像你林妹妹的。”可见晴雯论姿,丝毫不逊于贾家小。她和宝玉之间既是主仆又是好友。在怡红院里,宝玉最喜欢的也是晴雯,这种喜欢不同于与林黛玉的那种爱情。晴雯那种不伪饰的性格正是宝玉、晴雯主仆之间友谊的根基。
晴雯对宝玉的照顾也是无微不至,才会使晴雯不顾身上有病,为宝玉补雀衾裘。
当时,晴雯“正病的蓬头鬼一样”,作为一般丫头,在重病缠身的情况下完全可以不管此事,但为了宝玉还是“恨命咬牙捱着”为之织补,而宝玉为得晴雯一笑,让他撕自己的扇子。晴雯敢于在宝玉面前如此大胆不拘,也正好说明了他们既是主仆又是好朋友的相对平等的关系。王夫人听信谗言,认为晴雯会把宝玉带坏才把她撵出去。其实真是冤枉她了。晴雯临终前和宝玉话别时被晴雯不正经的嫂子听到,感叹说:“我料定你们……若有偷鸡戏狗的事,岂有不谈及于此,谁知你们俩个竟还是各不相扰。可见天下委曲事也不少。如今我后悔错怪你们”,可见,晴雯是清白的。她爱宝玉,但从来没做过出格的事。
四、晴雯之死还有其不可抗拒的外部原因,《红楼梦》主题就是“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悲剧结局,而书中认为也多以悲剧的形式出现。随着贾府日益衰败和后继乏人的危机,作为全府希望的宝玉就不能出现任何问题。对于王夫人来说,宝玉就是她的命根子,为了贾家,为了娘俩的声名体面,前程命运,她时时处处防范,只要是出现不利于宝玉的人或事,她就会不顾一切的扫清障碍,晴雯正是这种情况下的牺牲品。何止晴雯,就是黛玉也无法实现自己的愿望,以悲剧的命运泪尽而逝。明明和宝玉两情相悦,却不能结合,归根到底还是她们不能给贾府带来转机,得不到封建家长的认同。人物命运的悲剧与家族命运的悲剧休息相关。
通过对晴雯悲剧命运原因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封建社会,特别是统治阶级所推崇的程朱理学的影响,思想被牢牢的控制,扼杀人的天性,对追求个性解放的行为给以严厉的打击,特别是对于女性更是压抑扼杀。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始终存在重男轻女的思想观念,在古代,妇女的地位很低下,往往成为男人的附庸,而且,男女价值标准也是截然不同的,“男以强为贵,女以弱为美”。女子应该是天生的弱者,由于这种价值观的支配使许多女子人格、个性被扼杀,要么就向封建社会势力妥协,要么就像晴雯一样,落得个悲惨的下场。曹雪芹通过晴雯这一个悲剧的人物形象,赋予她风流灵巧的先天气质,把她摆在一个受压抑、受迫害的位臵上,形成强烈鲜明的对比,给人以极大的反差,使晴雯悲剧的力量得到很大程度上的加强,曹雪芹对晴雯有种不自觉的偏爱,在这种偏爱中也表现出深深的同情之感。晴雯作为贾府的一个小丫鬟,本是无足轻重的人物,而作者把她放在又副册的首位,可见对她的喜爱与欣赏的程度了。在晴雯身上寄托着作者的某种情结,那就是民主、平等。通过。晴雯之死的悲剧描写,可以看出初步民主主义人生观在曹雪芹审美观中的充分表现,他不仅要歌颂封建贵族内部的叛逆者,更要尽情的赞美“身为下贱”但却“心比天高”的丫鬟,作者同晴雯不受拘束和爽利明朗的性格产生了共鸣。
晴雯之死体现出曹雪芹的浓重的悲剧意识,作者以现实的描写告诉我们,凡是在任何一点上表示自己应该享有做人权利的要求,任何一点上表现出桀骜不逊的丫鬟婢女,最后无不遭受残酷
的践踏,甚至被迫害致死,只有那些被麻痹的安于奴才地位或极力压抑自己的婢女才有可能作为供给统治者驱使的工具而苟安下去,贾宝玉为晴雯之死而写的《芙蓉虐女儿诔》也正是作者为丫鬟们的人性遭受肆意践踏而发出的强烈抗议呼声。这种悲剧的意识和整部作品的爱情悲剧以及家族悲剧是一脉相承的。晴雯就是林黛玉的影子,晴雯的悲剧也是宝、黛爱情悲剧的前奏和预演,在《芙蓉女儿诔》中宝、黛共同修改诔文,对其中的“红绡帐里,公子多情;黄土垄中,女儿薄命”这一联,黛玉建议改成“茜纱窗下,公子多情”。场景由怡红院变成了萧湘馆,人物也由晴雯换成了黛玉,由祭奠晴雯变成了祭奠黛玉自己。对晴雯悲剧
命运的同情和感叹还体现出曹雪芹对自己命运的不满和控诉。曹雪芹自从抄家后,一直过着不近如人意的生活。在坠入贫困的过程中经历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看惯了人生百态,作者把自己不幸的遭遇深刻的赋予书中人物命运之中宝、黛爱情的悲剧是主要的体现。身为丫鬟的晴雯的悲剧命运遭遇更成了作者对社会的控诉,通过晴雯的不幸来表达自己的心声,叙说自己的苦处。晴雯的悲剧命运在《红楼梦》前八十回完整的展现出来,让我们少了一些猜测,她不像宝、黛、钗之间的命运一样,出于续书者之手。可以说晴雯是完全有曹雪芹塑造的人物形象,给人以特殊的美感。鲁迅先生说过:“悲剧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晴雯以绚丽的火花,快速燃烧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以惊人的速度完成了悲剧式的命运,给我们展现出了一段
悲惨而又美丽的人生。
晴雯的性格是一个悲剧的性格,晴雯的悲剧是性格的悲剧。她那种强烈的自我意识,不甘心做奴隶的愿望,火暴的性格使她像一朵美丽的兰花,还没绽放就开始枯萎、凋落。晴雯的时代是一个悲剧的时代,晴雯的悲剧也是一个时代的悲剧。人吃人的封建社会的主子们是不允许他们的奴隶有向往自由的意识,反抗的精神,一旦出现反抗的苗头,他们会疯狂的给以镇压与打击。在那黑暗如漆的年代里,像晴雯一样身处下贱的人无法获得起码的人生权利。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