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模拟写作:会心之乐”写作指导及范文展示
真题回顾(2023年上海中考作文)
会心,意思是从学习、生活中领会道理,或是对别人没有明说的意思心领神会,也可以指彼此之间的情意相合。
请以“会心之乐”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1)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2)不得抄袭。
完全解读
作文题是一个偏正短语,偏正短语的命题作文题眼一般是修饰语,通常暗示写作角度,决定选材方向;中心语往往规定了作文取材的对象或者范围。修饰词是“会心”是一种心灵默契的感悟一种主观感受,导语提示了三个写作角度分别是从学习、生活中领会道理,或是对别人没有明说的意思心领神会,也可以指彼此之间的情意相合。中心语“乐”是精神上的愉悦感,是心灵上的满足
既然导语中已经解释了“会心”的意思,并提示了可以从三个角度写作,那么考生不妨也思考一下什么是“乐”,以及“乐”有哪些不同的层次。快乐是需求满足的外在表现,所以可以从马斯洛的需求分类来窥探快乐的分类,在满足不同层面需求的过程,人相对获得不同层面的快乐。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把人的需求划分为7个层次,由低到高分别为:生存需求、安全需求、爱与归属需求、自尊需求、认知需求、审美需求、自我实现需求。“会心之乐”更强调的是精神层面的快乐,和这个题目相契合的是爱与归属需求、认知需求、审美需求、自我实现需求这四种需求。
例如,和朋友有共同的兴趣爱好,都喜欢艺术(美术、书法、音乐等),在学习艺术、欣赏艺术过程中,两人志趣相投,得其意,穷其趣。如果在写这类选材时要注意最好既体现高山流水遇知音,情趣相投,心意相通之乐,既满足归属的需求,还要体现在艺术上的享受和领悟,满足审美的需求。这样文章内容会更丰富,“乐”的多元层次相比单一层次会更有广度和深度。
阅读书籍,以心会心地与作者交流与对话,灵魂的深度契合,跨越了千年的时距,寻得书中的知音,无论过程还是结果都充满了愉悦。通过阅读满足了认知需求,在求知的过程中获得会心之乐,阅读提升自我,获得成长,满足了自我实现的需要。
夜正浓摄影本身就是捕捉会心的瞬间,带来会心之乐的艺术;会心之乐不在远,得趣不在多,不必舍近求远,多观察眼前的生活和美景,随时随地可得乐境。回归摄影的本质——记录生活,感悟生活。同时自己的摄影作品又引导更多的人去多感受日常生活中的美好,分享美好,让会心之乐由个人扩散到周围。摄影满足了审美需求,探索摄影的真谛并领悟道理,满足了认知需求。
欣赏自然美景,领略古人笔下的风景,诗文中的理趣。正如《菜根谭》中所说:“会心不在远,得趣不在多。盆池拳石间,便居然有万里山川之势;片言只语内,便宛然见千古圣贤之心。才是高士的眼界,达人的胸襟。”欣赏美景、美文满足审美需求,以心会心满足归属需求,思想和境界的提升满足自我实现需求。
……
其实,语文教材中不乏“会心之乐”的“样本”,考生寻作文灵感不必舍近求远,忽略唾手可得的教材中的作文资源。若考生有“慧心”能从教材中获得写作灵感,适当引用,联系阐发,既能给阅卷老师留下学以致用的好印象,还能体现你阅读时的别有会心。
如:伯牙鼓琴,子期悠然会心,是情趣相投,心意相通的会心之乐;苏轼与张怀民在月光如水的庭院中漫步,也许谁也没有说话,但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便悠然会心;吴均与山水共情,物我合一,写下富春江的奇山异水,期望与好友朱元思共享会心之乐;陶弘景与古人康乐公会心,与天地会心,得大自在,大快乐,并邀请友人谢征共以山水怡情悦性……
林林总总,不一而足。考生的价值观以及感受外界人、事、物的能力决定了他所写的“会心之乐”的层次。想清楚所写的会心之事满足了哪些层次的需求,能帮助考生筛选出立意较深的选材。因为以往学生在写与“乐”“趣”相关的作文时,常会出现学生自己觉得“乐”的选材,读者读来并未感觉到有多大的快乐,或者就是所写的“乐”境界不高,“乐”的程度不够。要解决这个问题,除了把“乐”的神态、动作、语言(“乐”的外在表现形式)描绘出来之外,更要把因何会心而乐,为何会心而乐交代清楚,才能让阅卷老师阅读时也有会心之乐,而无繁重之苦。
下水作文:
会心之乐
芒种至,仲夏始,气温和紧张感都随着中考的临近“步步高升”。平日午自修时教室里都安安静静,只听得见纸笔碰撞的沙沙声,今天教室却格外热闹,我急匆匆进班,发现窗台边围满了人。我三步并作两步冲进人,原来教室窗台上整整齐齐排列着生态瓶。
“这是科学课老师让我们做的生态瓶。”我俯身观察这些漂亮的生态瓶,七彩透亮的斑马鱼在绿如翡翠的水草间游弋,田螺在乳白的粗沙细石上休憩,半透明的小虾开心地啃食着肥美的水草。有同学还在生态瓶里放了撑着小伞的龙猫和小石桥的摆件,充满了童趣,清新可爱,阳光倾泻而下仿佛加了一层明媚的滤镜,万物更显灵动鲜活。
“需要把软木塞拿掉吗?”我问道。“不用的,老师。”“生态瓶是一个封闭的微型世界,一个简化的地球生态循环系统……”“光线及水中的二氧化碳让藻类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供小虾呼吸,小虾吃藻类得以维生;细菌又把小虾的排泄物分解成无机营养物,供藻类使用。”“也就是说这里面的生物彼此牵连,是互相依存关系。”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兴高采烈地向我介绍着生态瓶的原理。
我的思绪飘到几年前自己制作的玻璃花房,细小的蕨类植物相互衬托,搭配小型的房屋、椅凳、动物等造型的装饰品,置于桌案上,每当我伏案工作,忙到头昏眼花、筋疲力尽的时候,
抬头撞见这一花一草一世界,仿佛置身其中。联想到沈复《浮生六记·闲情记趣》,“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悠然会心,独享这番“物外之趣”。我很欣慰同学们能忙里偷闲地搭建、观赏生态瓶,在狭窄的都市生活中,在忙碌的午后感受自然的真切与亲近,寻觅蓬莱仙境,让压力和疲惫得以释放。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真不错,你还能想到我们学过的《小石潭记》中的句子。”
“老师,我还想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你们真厉害!之前和我科普生态瓶的原理,现在观赏小鱼还联想到学过的古文。”
三五成,随意漫谈的氛围不觉令我心中一乐,会心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