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洁依旧 叶韵传馨 ——写在京剧大师叶盛兰诞辰100周年之际
作者:张凯华
来源:《艺术评论》 2015年第1期
张凯华
叶盛兰先生是京剧叶派小生艺术的创始人、享誉海内外的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京剧院开院元勋和艺术风格的奠基者之一。大师百年,感怀不尽,兰洁依旧,叶韵传馨。艺术之精湛与道德之馨香是叶盛兰先生留给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叶盛兰先生是一位集前代小生艺术之大成,并以其卓绝的天赋才华、惊人的意志毅力和不懈的创新精神开宗立派,将京剧小生推向艺术与历史之巅的一代大家。小生行当历来是“绿叶扶花”,以配角为主,而叶盛兰先生则是“叶胜于花”,成为了京剧艺术史上第一个以小生挑班,领衔组团的艺术家。在上世纪四十年代京剧鼎盛繁荣,竞争激烈的背景下,年纪尚轻的叶盛兰就以其臻于成熟,独绝难匹的艺术风格与实力创立了京剧史上一个新的流派——“叶派”,成为了一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京剧艺术大师。新中国成立后,作为中国京剧院一团团长和领衔主演,在“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的指引下,叶盛兰先生焕发出旺盛的创作生命力,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新中国的京剧事业中。他第一批被文化部评定为一级演员,在他整理复
排、改编创作的如《罗成》《柳荫记》《周仁献嫂》《西厢记》《白蛇传》《吕布与貂蝉》《赤壁之战》《白毛女》《九江口》《桃花扇》《金田风雷》等传统戏、新编历史剧和现代戏中,他塑造了许多具有独特艺术魅力和富有时代精神的艺术新形象,留下了为广大观众所喜闻乐见,为全国戏曲院团争相搬演的优秀保留剧目。通过这些艺术实践,叶盛兰先生的叶派表演艺术风格又跃上了后人难以企及的新的历史高度与艺术境界,在京剧史和中国艺术史上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
叶盛兰先生对党的文艺事业满怀热情,对民族文化艺术负有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对祖国和人民无比忠诚,是一个有道德、有担当,具有高尚品格、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的爱国主义者。叶盛兰先生为人正直,急公好义,长期以来受到同业的尊敬和赞誉。新中国成立后,他积极响应号召,主动放弃高收入的私人班社,最早参加国营剧团(即中国京剧院的前身)。担任一团团长的叶盛兰治团严谨,以身作则,不论亲疏远近,完全按照艺术规律进行艺术生产与演出。抗美援朝时,他以赤诚的爱国心参加了第一批赴朝慰问演出,冒着战火硝烟跨过鸭绿江,在残酷的战争环境下为志愿军战士演出全本的文武大戏,受到了热烈欢迎与高度赞扬。1955年,他第一批赴法国、意大利、比利时、瑞士等西欧国家进行文化交流演出,其精湛的艺术征服了异国观众,为中华文化的世界传播作出了积极贡献。在“反右”和“”中,叶盛兰先生受到不公正的待遇,身心遭受折磨,但他依然把民族文艺事业看得高于一切,以忘我的牺牲精神完成了近二十出剧目的成功创作,表现了一个艺术家纯粹的、具有远大理想和顽强意志的精神底。特别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他将父亲叶春善先生创办的富连成社的383出经典剧目的手抄本——“叶氏藏本”无偿地捐献给中国京剧院,为保护文化遗产,传承京剧精粹做出了重要贡献。
“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我们为叶盛兰先生所创造的艺术成就赞叹不已。开一代风气之先,树万世表率于后,我们为叶盛兰先生毕生的追求与持守而感动折服。先贤远逝,精神永存。作为文艺工作者,缅怀和纪念叶盛兰先生,不仅要发扬他的叶派艺术,更要弘扬他的精神品格。如今,我们赶上了文艺事业繁荣发展的春天。让我们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讲话精神为指引,努力发扬老一辈文艺家的优良传统,造就人才,创作精品,为更好地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民族艺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懈奋斗!
张凯华:国家京剧院院长
责任编辑:雍文昴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