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肇庆中学高中教学水平评估
物理学科自评报告
一、物理科组概况
肇庆中学物理科组同肇庆中学一同经历了百年沧桑,又迎来了新的百年,秉承“格物、致知、崇善、尚美”的校训,经过一百年的锤炼,逐渐形成了“养文明之气,办优质之学,育和谐之才,走创新之路”的办学理念。物理科组承传了肇庆中学良好的创业精神和敬业精神,造就了物理科组良好的教风,那就是爱岗、敬业,奉献,创新,始终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种精神代代相传。物理科组现有教师17人,其中科任教师15人,实验员2人。17位教师中有特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7人,一级教师4人,二级教师2人,新毕业教师1人。一线教师来自全国各重点师范大学,全部为本科学历,其中有研究生学历的1人。科组老师年龄结构合理,有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他们传承了厚重的百年肇中的物理精神,更多的则是由中青年教师组成,他们朝气蓬勃,精力充沛,接受能力强,是肇中新百年的希望。在学校的现任领导中,有3位来自物理科组,他们是:高级教师李和,现任肇庆中学副校长。高级教师董立平,现任肇庆中学总务处主任。特级教师向国庆,现任肇庆中学科研处副主任,高一级长。
二、抓好教学管理,落实教学制度。
(一)更新教学理念,积极实施新课程改革
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在教学中的职能有了较大的变化,虽然教师仍然是教学过程的指导者和管理者。但是,在教师指导作用的表现形式和发挥主导作用的要求上,都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职能主要是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的策略和发展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便利,为学生服务,与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快乐与成功的喜悦。其次是教师教学方式和成绩评定的转变。新课程强调改变原有单一、陈旧、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为主体的多样化教学方式。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基本是灌输——接受,使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新观念,将深刻引导教学方式的改变,其具体表现为:一是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二是重教师“教”向注重学生“学”转变。三是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要改变只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单一总结性评价方式,着眼于充分全面了解学生,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关注个别差异,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发现发展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在自己的水平上发展,发挥评价的教育内涵。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切实实现两个根本性的转变,一个就是要求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思想。《教育部课程改革方案》指出,“教师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育思想观念是教育教学行为的先导。教育的不适应,应当首先是教育观念的不适应;收效不大,首先是教育观念转变不够。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新一轮课程改革决不仅仅是换一套教科书,而是一场教育观念的更新。课程提倡树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帮助者、组织者、引导者的教师观,由师道尊严、居高临
下的教师权威向平等融洽的朋友转变。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传统意义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应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另一个是要树立新的学生观,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且也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他们共同对整
个成长负责。”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意味着合作性意义建构,它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习;上课不是单向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交往还意味着教师角定位的转换: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可以说,创设基于师生交往的互动、互惠的教学关系,是本次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为了切实推行新课程的改革,使课程改革不再是一句口号,成为全体教师课堂教学追求的一个共同目标。物理科组在常规教学中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把课改的理念和目标贯穿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
(二)科学制定教学计划,落实教学目标
1、根据学校的工作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科组学期工作计划。每学期初学校召开专门的行政扩大会议,部署学校学期工作目标,科组在此基础上,召开专门的研讨会,制定本学期的科组计划,科组计划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本学期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是根据学校学期工作的总目标和对教学工作的要求来制定。
(2)本学期科组工作的总目标。主要包括学科组的本学期的教学和教研计划。各类竞赛的辅导、培优转差的安排。
(3)展示优秀课,推广探究性课堂教学模式。新课程标准把“科学探究及物理实验能力要求”、“共同必修模块”、“选修模块并列”,作为内容标准的的三大部分,不难看出,在高中物理课程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科学探究则包括以下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把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标准的内容之一,这在我国科学教育史上是从来也没有过的。显然,原先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的物理教学。我们必须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每学期我们要求科组每个老师上一节公开课,每个备课组推出能代表本备课组水平的一节探究性的公开课,在科组公开,把它作为一节比较典型的优秀课例,并逐渐形成科组课堂教学的模式。从实施新课程以来每学期我们科组都要组织老师进行课堂教学大练兵活动,其目的就是要发现和推广优秀的课堂教学模式,寻求培养学生能力的最佳形式。
(4)落实研究性活动,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社会实践活动,根据学校科研处的安排,科组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科研课题的研究,并安排科组老师参加指导,科研处安排答辩,并评出优秀论文,激发了学生参加研究的高潮。在高一我们科组的全体老师都参与了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方法的指导和选题指导,高二的全体老师参与了专业方面的研究性学习的指导工作,高三老师结合高考备考工作指导学生完成与应试心理有关的研究性学习的指导工作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5)关注高三备考工作,狠抓毕业班教学。教育的地位在新的世纪里不仅得到了巩固,而且还有了更快的提高。学生的学习也越来越受到家长的重视。所以对毕业班教学的研究不能弱化。07年是新课改高考的第一年,很多问题需要研讨。我们组织全科组的老师不定期共同研究考试的趋势,并拿出具有针对性的复习措施,把握高考动态,提高复习效率。并在学校的安排下聘请专家进行辅导,在仅几年的高考中物理科的平均分稳居全市第一名。
(6)做好传、帮、带,打造优秀的教师队伍。优秀、整齐的师资队伍是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对科组的新教师和初次上毕业班的老师,根据学校的要求,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安排骨干老师进行传、帮、带,师傅带徒弟,使新老师能够尽快适应新的教学工作,并给他们创造机会,使他们尽快成为名师。我们学校要求这些老师每月要写一篇月总结,交
学校存档,病规定新教师每学期的听课的节数要达到30节。物理科组的新、老教师都能很好的执行学校的相关规定,促进新教师很快成长。
2、各备课组结合实际,制订妥当的备课组教学进度计划
学校各级领导和年级组长十分重视备课组的作用,对备课组长的选择都是经过认真考虑的。备课组是落实常规教学的主阵地,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排头兵。是搞好学科教学,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保证。每学期初,各备课组根据科组学期工作的要求在学期初的备课组集体备课中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研究新教材,结合高考发展的趋势和本年级的情况,制定出符合实际并切实可行的备课组工作计划,并从实际出发制定学期备课组教学进度和科研计要求。内容包括备课组学年和学期计划,进度安排,期中、期末考试的分析,采取的措施和对策等。
3、落实集体备课制度,共同研究教学问题。备课组是一个学校教学工作的灵魂,是实施教学的主战场。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提出了人的9种智能,加德纳认为,在这些智能的领域中,都有其发展杰出的人才。由于教师的情感、个性、经验和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通过备课组集体备课,可以增加教师之间信息和经验的相互交流,可以促进教师之间教法和技艺的相互探讨,从而让教师分享智慧、取长补短、增进合作、提高效率。学校对备课组的工作是相当重视的,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加强对备课组的监督和管理,要求备课组做到“四定”(即定时、定人、定地点、定主题活动);“五备”(备课程标准,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思想教育)、“五统一”(统一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统一教学目标要求,统一教学重点、难点、双基要求,统一课堂主要范例、练习与作业内容,统一考查试题)。在备课组活动时,就下周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教学手段、学生学习本部分内容的学
前知识准备、心里状态、课堂可能出现的问题等进行研讨,并对上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应采取的补救措施进行共同的研究。从过去强调“共性”向“共性”和教师“个性”的统一转变;从过去强调“集中”向“集中”和平时“交流”相统一转变;从强调“课前”向“课前”和课后“反思”的统一转变;从强调“形式”向“形式”和备课“内容”的统一转变。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实现新课程倡导的以人为本的思想。
三、改善办学条件,促进教学改革
(一)重视教师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物理科组专任教师能够满足物理教学工作需要,都具备本科以上的学历。物理科组针对科组的具体情况,制定了物理学科学科发展规划,努力创建特学科。重视对教师的培训工作,2007年物理科组有12人次参加了学校和市组织的各种培训。制定了学科带头人基本要求,产生了在当地有一定声望的特、高级教师。并能开设有一定影响的示范课和公开课。物理教师充分利用学校良好的条件,进行多媒体教学,100%的教师能开发课件可见并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二)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成长,他们思维活跃,善于接受新事物,理解力强,肯干,想干,希望自己尽快进入角。但他们也存在经验不足,方法不多等缺陷。他们是学校从辉煌走向更加辉煌的希望,我们一贯重视对他们的培养,实行导师制,以老带新,传、帮、带,新教师和新上高三的教师每月写一篇总结,教导师考核并签字。要求新教师先听课,后上课,课后多反思,备课组活动中积极发言,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这些老师成长都很
快,象年轻的张智鸣老师、廖海荣老师现在已经能胜任高三的教学工作,并担当班主任,工作相当出。另外,学校也积极创造条件让年轻的优秀教师外出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王琦老师、于逢明老师、向国庆老师、董立平老师等都被派出学习,收获极大。
(三)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新课程标准对物理实验的仪器有了新的要求,学校每年都有一定的经费用于实验室设备的更新。仅2006-2007学年就购置了62套共1103件仪器,有效地保证了物理实验的顺利开展。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的开出率均达到100%。
肇庆学校开通了宽带校园网,能接通广东省基础教育网。学生、老师查阅资料方便,并有配套的物理教学应用软件。学生可以在网上和老师交流,有力地促进了教育和教学的开展。
四、落实三维教学目标,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立足课堂教学,落实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因此,当课程方案一旦确定,课堂教学改革就成了课程改革的重头戏了。新课程对课堂教学提出了严峻挑战,面对新的课程标准,对物理课堂教学如何尽快走进新课改,物理课组全体老师经过共同研究,达到了共识,并采取以下措施:(一)学习新课程的基本理论,转变课堂教学理念。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过分强调知识的重要性、理论性,忽视学生的实际兴趣,淡化了学生的学习思维、创造性和终身学习的一贯性,重视知识的接收和理解,忽视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和体验获得知识的乐趣。新课程标
准倡导以学生为本位,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不再是教学的主宰者。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角,尊重学生,和学生一起去感受、认识、探索、分析、概括,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因此,应在课堂教学中超越学科本位的理念而以提高学生科学素质为教育目标,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物理科组的老师在进行新课程的教学前都先进行岗前培训,参加市组织的学课程培训,做到先培训后上岗,在课组和备课组活动中,自觉用新课程的理念来指导教学。
(二)倡导自主学习,重视科学探究。教学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一个交流互动的过程。包括教师、学生和教科书等一切资源在内的教学资源之间互相交流、启发和补充的过程。教师应该努力促进学生与多种教学资源的直接联系,丰富和发展学习的内容,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进入自主学习的境界。在教学中,老师努力为学生创造各种有利条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精神。无论是从课前的准备,教学内容的引入,教学过程中的引导,学生可能出现的学习困难等都作了充分的准备,老师创造条件,学生发现问题,通过交流讨论设计解决问题的步骤,老师指导学生完成对问题的解决,师生共同反思的课堂教学模式。上学期,物理科组在新课程的教学大练兵中,向学校推荐了三堂优质的探究课,受到了好评。
(三)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在学期开学时,科组要求备课组对本学期课本上的每一个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都做要做到心中有数,实验前一周通知实验员准备实验器材,老师上课前
自己动手做一遍,发现问题及时改正,确保实验的成功率和可见性。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的开出率达到100%。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学校加大了对实验室建设的力度,对需要添置的实验器材、每学期学生实验过程中损坏的器材都进行详细的登记,该换的换,该买的买,确保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的开出率达到100%。
(四)充分利用探究实验室,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校高标准建设了物理探究实验室,能满足高中物理所要求的一切探究实验。在2006年国家级示范高中的评估验收和学校对外的大型公开课中,张智明等老师的公开课受到了好评。科组组织比较熟练的老师对新的老师进行指导,熟悉对探究实验室相关软件的操作,使每个老师都能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把探究实验室变成开放的实验室,在学生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探究实验室进行探究学习。
(五)重视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亲身体验获得知识的乐趣,把科学的思想方法贯穿在日常的教学当中。在高中物理课程中,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作为目标,科学探究是一种精心设计的,为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服务的教学活动。作为一种教学方式,要求学生经历与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相似的过程,深入理解、掌握物理学的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相比较以前的接受式学习,重视过程的教学更加能提供给学生丰富多彩的学习条件和内容,学生对知识理解和掌握更加深刻。例如,在“电场强度”的教学中,首先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相同的电荷在电场中不同位置受到的电场力不同,使他们认识到电场中的
不同点有强弱之分。然后提出:如何比较电场的强弱?通过学生讨论总结出两种方法:一是比较相同电荷受电场力的大小,二是比较受到相同电场力的电荷的电量大小。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讨
论,为了表示电场的强弱,用哪种方法更好?通过讨论确定用第一种方法更好,因为第一种方法更方便,并且电场强处,相同的电荷受力大,电场弱处,相同的电荷受力小,这更符合人们的习惯。最后提出:对“相同的电荷”取多大电量的电荷更简便?通过这一研究过程,使学生明确“单位电荷所受的电场力大小表示了电场的强弱”,进一步总结出电场强度的定义,加深了学生对电场强度概念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体验了形成概念的过程,学会了建立物理概念的方法。
物理学中每个概念、规律和理论都是人类知识的结晶,具有科学的价值,同时又无不铭刻着人类思维发展的烙印,具有思想文化的价值。如果我们在进行物理概念、规律教学的同时,能把浓缩在其中的思维历程再现,让学生沿着前人思维活动的足迹短暂而迅速的走一遍,从中体验和学习科学思维的方法,那就等于教给学生一把打开思维宝库的金钥匙,从而把物理概念、规律的教学作为帮助学生认识事物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学习方法的手段.在教学中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强调的是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主动探究的精神,强调的是学生的主动发展.因此,设计教学过程时,要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力求从探究的角度去安排教学内容,将知识本身的严谨性逻辑性同发现知识的各种可能性有机的结合起来,使教学包含探索的因素.
(六)充分利用和挖掘教材中的教育因素,重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1](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对于物理学史的要求更加明细化,共有12处之多.比如,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二)共同必修模块物理1模块之(一)“运动的描述”。1.内容标准(1)指出:通过史实,初步了解近代实验科学产生的背景,认识实验对物理学发展的推动作用.例1:了解亚里士多德关于力和运动的主要观点和研究方法.例2:了解伽利略的实验研究工作,认识伽利略有关实验的科学思想和方法.例5:通过史实,了解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所用的实验和推理方法.2.活动建议(2)指出:通过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并讨论伽利略对物体运动的研究在科学发展和人类进步上的重大意义.可见,课程标准虽未明确提出要让学生理解科学的本质,但对物理教学需要讲授的物理学史内容给出了明确的要求.过去对这一部分的处理方法就是要么学生自己看,要么老师读,学生学得枯燥无味,没有达到把物理学史的掌握融入到物理知识的掌握之中,老师不重视,学生不关心。通过新课程标准的学习,老师及时更新观念,通过可操作性强、学生感兴趣的方式进行物理学史的教育。将物理学发展过程中那些激动人心的、出人意料的发现过程以及科学家们的感人事迹引入课堂,激发出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以“主人”的身份参与探究,融入物理发现的矛盾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与失败的悲伤之情,从而教学更加高效.
(七)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及时对师生教与学的状况作出价值判断和量化评估,而且对课堂教学起着直接的导向作用。科学的评价体系有利于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教育的首要职能是
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必须以促进学生自主、全面和可持续发展为目的,评价是教学的组成部分,是教育学生的一个重要途径,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手段。
1、抓课堂教学中激励性评价。为有效落实评价的激励性和发展性功能,我校要求教师要把鼓励性评价贯穿于日常教学活动中,肯定长处、激励进步。我们学校要求对学生要采取全程激励和全员激励,即要对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都进行激励,要求全体老师都要对学生进行激励。在采取口头评语和书面评语两种形式时,要求评语具有趣味性、鼓励性、建设性。评价要及时、恰当,不流于形式,要注意寻学生身上的亮点。实践证明,恰当的激励性的评语,可以打消学生许多顾虑,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2、以课改为切人点,抓新的评价理念落实。在评价过程中,力求体现评价主体的互动化、评价内容的多元化、评价过程的动态化,以课改为切人点,通过抓典型,搞研讨,使教师在实践中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