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词鉴赏2020版辛弃疾的词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生查子·独游西岩①
辛弃疾
青山招不来,偃蹇②谁怜汝?岁晚太寒生③,劝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
【注】①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被诬罢官,长期闲居于上饶城北的带湖之畔。西岩就在上饶城南,风景优美。这首词是他闲居期间的记游之作。②偃蹇:高耸,傲慢的样子。
③生:语助词,无义。
8.本词刻画了怎样的词人形象?请概括回答并结合词意加以分析。(5分)
9.有人评价这首词物与我、景与情“融溶亲密”,请结合词意具体分析。(6分)
答案:
8.本词刻画了忧国忧民、傲岸高洁的词人形象。(2分)词人虽然心怀天下,但遭受排挤,闲居深山,独游西岩,无人理解,无人赏识;夜不能寐,独诵《离骚》,表现出屈子一般忧国忧民的情怀;(2分)“偃蹇”的青山,高洁的明月,都与词人惺惺相惜,心心相印,可见词人胸怀之磊落高洁。(1分)
9.青山感念岁暮天寒“劝我溪边住”,对我深切关怀;明月夜夜到青溪陪我“听读《离骚》去”,更是视“我”如知己,词中的青山明月都是人格化的自我,而我亦如青山傲岸、明月高洁,物我之间亲密融洽。(3分)岁暮天寒,素月清辉与澄澈的溪水相映,画面凄清幽独,与独游西岩的词人孤寂、忧愤的内心情感融合无间。(3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瑞鹧鸪
辛弃疾
期思①溪上日千回,樟木桥边酒数杯。人影不随流水去,醉颜重带少年来。
疏蝉响涩林逾静,冷蝶飞轻菊半开。不是长卿终慢世②,只缘多病又非才。
【注】①期思:地名,在今江西省上饶市。罢官后的辛弃疾长期闲居并终老于此。②长卿慢世:汉代辞赋大家司马相如字长卿。慢世:傲世,以傲慢的态度对待世事。
8.这首词描写了作者罢官后怎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6分)
9.下阕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绪?是怎样表达的?请简要分析。(5分)
答案:
8.这首词描写了作者罢官后落寞、无聊的闲居生活。(2分)作者本有杀敌报国的雄心,然而时光流逝,青春不再,他只能在期思溪边借酒浇愁,与滞涩的蝉声、寂静的树林、轻飞的冷蝶、半开的菊花作伴,落寞、无聊。(3分)
9.下阕后两句表达作者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无奈与愤懑。(2分)是借用典故来表达的。(2分)作者用反话说以文章名世的司马相如远离世事,是因其多病又非有才之人,实则是借以委婉地表达自己空有报国之能、却不被任用的无奈和愤懑不平。(2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水调歌头·送杨民瞻
辛弃疾
日月如磨蚁,万事且浮休。君看檐外江水,滚滚自东流。风雨瓢泉夜半,花草雪楼春到,老子已菟裘①。岁晚问无恙,归计橘千头②。
梦连环,歌弹铗,赋登楼。黄鸡白酒,君去村社一番秋。长剑倚天谁问,夷甫诸人堪笑,西北有神州。此事君自了,千古一扁舟。
【注】①菟裘:春秋时鲁隐公隐退后居住的地方,后人遂以此称隐退之所。②橘千头:三国时丹阳太守李衡曾在宅旁种橘千株,临终时称家有“千头木奴”,岁岁收入足够儿辈使用。
8.下阕“黄鸡白酒,君去村社一番秋”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请简要分析。(5分)9.上阕表达了词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6分)
答案:
8. 词人运用想象(虚写)(2分)描写杨民瞻返乡后鸡酒秋社的欢乐情景(2分),表达了对友人归乡的美好祝愿(1分)。
9. (1)表达了词人时不我待、壮志难酬之感(1分)“日月如磨蚁,万事且浮休”两句,谓日月旋转,时光流逝,世间事物皆有生灭;“君看檐外江水,滚滚自东流”两句,以江水滚滚东流,比喻时光飞逝,不因我留;隐寓时不我待、壮志难酬之感(2分)。
(2)表达了词人报国无门、只得退隐的惆怅与无奈(1分)。“风雨瓢泉夜半,花草雪楼春到”,描写词人隐居生活;菟裘、橘千头,运用典故,表达词人归隐之愿;隐寓词人报国无门、只得退隐的惆怅与无
奈(2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满江红
江行和杨济翁韵
宋·辛弃疾
过眼溪山,怪都似、旧时相识。还记得、梦中行遍,江南江北。佳处径须携杖去,能消几两平生屐?笑尘劳、三十九年非,长为客。
吴楚地,东南坼。英雄事,曹刘敌。被西风吹尽,了无尘迹。楼观才成人已去,旌旗未卷头先白。叹人间、哀乐转相寻,今犹昔。
【注】①作此词时,辛弃疾已年届40,是辛弃疾离开扬州溯江上行将赴南昌新任,在途中的抒怀。②楼观才成人已去:此句是化用苏轼诗句楼成君已去,人事固多乖(《送郑户曹》),意思是说三国时吴国基业始成,而孙权就匆匆离开人间。
8.对于词中的“怪”“长为客”“头先白”,你是怎样理解的,请简要分析。 (6分)
9.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复杂的心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分)
答案:
8.“怪”,奇怪,是不能认定的惊疑感,往事虽然记得,却模糊,蕴含着久别重逢之慨;
“长为客”,长期客居他乡,不但写出了词人长期为官他乡而深怀忧愤,而且也表达了自己无奈之感;
“头先白”头发先白了,战争还未胜利自己的头发却先白了,写出了战争未胜利而自己的头发却先花白的感伤与悲叹。(每点2分,全对5分)
9.①大半生不如愿的失意与无奈。“笑尘劳、三十九年非,长为客。”可笑我忙忙碌碌,却有三十九年做得不对,长期做来去匆匆的过客。表达了作者对不如愿的大半生耿耿于怀,忙忙碌碌却终究是自己无法左右的“常为客”的失意与无奈。
②渴望建功立业却又因未如愿反先老而遗憾。下阙通过对往昔英雄人物曹操、刘备的追忆与今朝他们了无陈迹的叹息,抒发了作者既渴望能如英雄一样建功立业,又因“旌旗未卷头先白”而遗憾。
③对人事多乖的感叹。“叹人间、哀乐转相寻,今犹昔。”可叹人世间的悲欢,不过是在循环往复,从古至今都是如此。表达了作者对命运不如已愿,人事多乖的感叹。(每个2分,意思对即可。若答时光匆匆,人生如梦也可酌情给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9—20题。(8分)
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
【南宋】辛弃疾
枕簟溪堂冷欲秋,断云依水晚来收。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
书咄咄‚,且休休。一丘一壑也风流。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
【注】这首词是辛弃疾中年谪居鹅湖时所作。《世说新语·黜免》篇:“殷中军被废,终日恒书空作字,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新唐书·卓行传》:“司空图有名亭曰‘休休’,作文以见志,曰:‘休,美也。既休而美具。故量才,一宜休;揣分,二宜休;耄而瞆,三宜休。’”
19.请赏析上阙的写景艺术。(4分)
20.结合作品,从两个方面简要分析下阙中作者的情感变化。(4分)
答案:
19.(1)寓情于景,比如环境之清冷,红莲中心如醉,白鸟的无言且愁,都折射出内心的愁苦。
(2)正面写景,由远及近,由面及点地描画夏末秋初的鹅湖景象。
(3)对比(或从视觉角度突出彩感):红莲与白鸟彩鲜明;
(4)拟人:莲红或如酒醉,鸟头白而无声,拟人化为无言自愁,投射出作者心潮难平的愁苦。
20.(1)作者用典抒情,表达自己复杂的情感,批评殷浩而认可司空图,宽慰自己与其仇怨,不如恬退避祸,并称风景之中自有风流。
(2)最后两句又转为委婉和悲凉,叹息自己“衰”“懒”,流露出人老不济,功业难成的感慨。
(3)下阙貌似旷达而实含怨忿,用典表达对社会的不满,最后两句表达对身体生命的担忧,总是功业难成,故显得感慨颇深。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11分)
满江红•中秋寄远
辛弃疾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但唤取、玉纤横管,一声吹裂。谁做冰壶凉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问
嫦娥、孤令有愁无?应华发。
云液满,琼杯滑。长袖起,清歌咽。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但愿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
8.此词中的月亮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
9.同是望月怀远,这首词与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6分)
答案:
8.①浮云遮月。作者用“快”“怕”两个动词写出对月亮被浮云遮住的担忧,唤来笛声吹破浮云。②明亮清凉。用冰壶比喻月夜的天地一片清凉洁爽。③中秋月圆。“玉斧修时节”运用典故,表明刚经玉斧修磨过的月亮,又圆又亮。(给分重点在月亮意象的特点,写作技巧对学生来说是难点。1点2分,能答出2点并做简要分析得5分)
9.①苏词认为即使远隔千里也能通过普照世界的明月把彼此分离的人结合在一起。“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表现出对天下离别之人的美好祝愿以及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3分)
②辛词以“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人情未必看承别”叹息月亮圆时少、缺时多,情人之间不得如愿长聚的遗憾。结句又化幽怨的情感为对相逢的期待,想象相聚时向情人尽情诉说相思之情。(3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8分)
祝英台近·晚春
辛弃疾
宝钗分①,桃叶渡②,烟柳暗南浦③。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更谁劝流莺声住?
鬓边觑。试把花卜心期,才簪又重数。罗帐灯昏,哽咽梦中语: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
【注】①宝钗分:钗为古代妇女簪发首饰。前人每以分为两股的钗作为别时留赠之物。
②桃叶渡:在南京秦淮河与青溪合流之处。这里泛指男女送别之处。③南浦:水边,泛指送别的地方。《楚辞·九歌·河伯》:“送美人兮南浦。”
(1)这首词的的上片表达情感极有层次,请加以分析。 (4分)
(2)这首词的下片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请简要分析。 (4分)
答案:
(1)上片先写送别时的凄苦怅惘。前三句连用三个有关送别的典故,描绘了一幅情致缠绵的离别图景,表达了送别时凄苦怅惘的心境。(2分)再写别后的怨春怀人之情。残红凋落,莺声刺耳,进一步抒发了别后怨春怀人之情。(2分)
(2)运用了细节描写(白描手法)、虚实结合的手法。(2分)一个“觑”字,把闺中女子娇懒慵倦的细微动态和百无聊赖的神情生动的刻画出来。女子数花瓣卜归期。一瓣一瓣数过了,戴到头上,有拔下来,再一瓣一瓣从头数。这种单调的反复动作既令人感到可笑又叫人心酸,充分表现出女子的痴情。(1分)最后以女子的哽咽梦呓作结,借无理责问表达至深情感.(1分)(其他手法如化用、无理而妙等,分析到位也可得分)
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酒泉子
辛弃疾
流水无情,潮到空城头尽白,离歌一曲怨残阳。断人肠。
东风官柳舞雕墙。三十六宫花溅泪,春声何处说兴亡。燕双双。
(1)请结合上阙概括词人“怨”的原因。
(2)简析结句“燕双双”的表达特。
(3)清代陈廷焯认为,这首词“似老杜悲歌之作”。请结合“三十六宫花溅泪,春声何处说兴亡”简要分析。
答案:
(1)因友人离别而产生愁怨;流水无情,一去不返,物是人非,世事沧桑变化产生愁怨;年华已逝的伤感令人产生愁怨。
(2)用燕子的意象串联古今,批南宋空有帝王洲,丧失大好江山,欲重复六朝旧事。叠词运用,以景结情,燕子双双归来,以此衬托内心的孤寂之情,并承接上文“何处说兴亡”表达兴亡之叹。
(3)杜甫的风格是“沉郁悲壮”自南宋偏安东南一隅以来,经历时局变幻的词人辛弃疾愈加冷静而理性,他并未像普通送别诗般单纯抒写离情,而是将建康的沧桑历史兴亡之痛,寄托于春天残柳摇曳,百花落泪,飞燕来去的情境中。不仅抒发了深深的离愁,而且还怀古伤今,抒发了沉重的兴亡之感,体现了沉郁雄浑的词风。
临江仙·探梅
辛弃疾
老去惜花心已懒,爱梅犹绕江村。一枝先破玉溪春。更无花态度,全是雪精神。
剩向空山餐秀,为渠著句清新。竹根流水带溪云。醉中浑不记,归路月黄昏。
【注】①剩:更,再。②竹根:指竹林脚下。
1.上阕说“更无花态度,全是雪精神”,这“花态度”、“雪精神”具体指什么?
2.下阕说“醉中浑不记,归路月黄昏”,这两句是什么意思?
答案:
1.“花态度”指一般的花那种讨人欢心的颜、姿态;“雪精神”指梅花具有雪一样纯洁、高尚的品格。
2.这两句的意思是:诗人为梅花的“精神”、“秀”所陶醉,不记得游览、品赏了多久,只知道返回时已是傍晚时分,月亮已经上来了。
清平乐·检校山园①,书所见
辛弃疾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②。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注】①检校:查核。②床头:指酿酒的槽架。
1.这首词从哪几个方面描写诗人“万事从今足”的心态?
2.下片描写了一个特写镜头,试分析其中“偷”和“看”两个字的妙处。
答案:
1.“连云松竹”,欣赏大自然美景,写精神上的满足。分肉送酒,梨枣丰收,写物质上的满足。
2.一个“偷”字写出了贪嘴孩子的天真童趣和心虚胆怯,惟恐被人发现的神情。一个“看”字,既有观看之意,又有看护之意,表现了诗人对“偷”梨枣儿童欣赏、喜爱之意。
鹧鸪天
辛弃疾
欲上高楼去避愁,愁还随我上高楼。经行几处江山改,多少亲朋尽白头。
归休去,去归休。不成人总要封侯?浮云出处元无定,得似浮云也自由。
1.请赏析“欲上高楼去避愁,愁还随我上高楼”两句。
2.请简要说明作者有哪些“愁”。
3.“得似浮云也自由”中“也”字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
1.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心中的惆怅无法排解的境况;首句抒情,奠定全词的情感基调。
2、山河破碎的悲愁;年华逝去的苦愁;壮志难酬的哀愁;退居田园的闲愁。
3.壮志难酬的愤激,故作旷达的无奈。
水调歌头·盟鸥
辛弃疾
带湖吾甚爱,千丈翠奁开。先生杖屦无事,一日走千回。凡我同盟鸥鹭,今日既盟之后,来往莫相猜。白鹤在何处?尝试与偕来。
破青萍,排翠藻,立苍苔。窥鱼笑汝痴计,不解举吾杯。废沼荒丘畴昔,明月清风此夜,人世几欢哀?东岸绿阴少,杨柳更须栽。
【注】此词写于宋孝宗淳熙九年(1182),作者被投降派弹劾落职闲居带湖之初。
1.下列选项中,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词人爱湖之“甚”,故对鸥鹭产生结盟之愿,运用比拟的手法,希望结盟之后常来常往,不要互相猜疑。
B.词人与鸥鹭结盟,但是鸥鹭立于水边苍苔上,时而拨动浮萍,时而排开水藻,对词人的美意不理不睬。
C.“废沼荒丘畴昔,明月清风此夜”两句,运用今昔对比的手法,表达词人悟出社会沧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