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生命价值的思考
对于生命价值的思考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的一生转瞬即逝。人为什么而存活于世呢?生命的长度是有限的,每个人的生命只是众多生命旅程中很小的一部分,人生是短暂的,但短暂的人生质量不同。生命的价值是什么,体现在什么方面,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每个人活得都有每个人的方式,生命怎样才算是有价值的,各自理解不同。但我们有共同的理解,居里夫人的生命有巨大的价值,袁隆平的生命具有巨大的价值,的生命具有巨大的价值。这里面确实包含了许多认识。
首先生命的价值不是用时间衡量而是用质量,千年混沌不如一朝芳华。有的人可以浑浑噩噩地度过一生,贪图个人的享乐中就结束了生命,可能他享受了很多,但他没有为整个生命的创造出很多的价值,这种生命的质量对于全社会无足轻重。可见一斑。同时生命的价值也并不单纯等同于个人的功绩名誉,更多的功绩并不指的是有更多的价值存在,如同历史上的众多政客,
时代中可能有许多的功名利禄,但他们总会迅速被历史遗忘,人民不会铭记,因为人民并不认可这等同于生命的价值,人民记住的永远是为人民留下价值的人。
以二十元钱的比喻生命吧,有的人把二十元完全放在了自己的利益之中,只单纯为自己的私利去生活,可见这样的生命对于社会是基本无价值的。有的人创造出了部分价值却只自己去享用,这也不是生命价值的体现。有的人能奉献出自己的一部分,这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自己的价值。有的人则创造出了更多的利益并与大家分享,这就最大程度的实现了生命的价值。所以在对于生命的质量思考中,我认为生命的价值在于创造和奉献。在哲学的角度来说,因为人具有思考的能力和劳动的能力,具有主观能动性和社会性。运用思考的能力,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是劳动、就会创造;人具有社会性,不管我们主观上劳动的目的是什么,客观上都是在奉献神会。所以,人的生命在于创造和奉献。
创造与奉献中,生命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是不同的。生命的意义在于为什么活着,而生命的价值在于为自己、他人、社会服务向更高的程度延伸,即比生命的意义更高一个层次。生命的意义可以概括为低层次创造和奉献,生命的价值就是更广度的更深度的创造与奉献。华罗庚曾说过:我们最好把自己的生命看作前人生命的延续,是现在共同生命的一部分,同时也
是后人生命的开端;如此延续下去,科学就会一天比一天灿烂,社会就会一天比一天更美好。即站在更高的角度上去理解。
创造指的是提高自身的价值。一个人无法提高自身生命价值,也是一种低质量生命的体现,不是以成败论英雄,而是因为很个人不通过努力去提高,同时创造指的是广义上的,并不单指财富。作家鲁迅他痛感国人的麻木愚昧,“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为了唤醒国人,一生呐喊不止。把喝咖啡的时间都用来工作,一生著述数千万言。对昏睡的国人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思想财富。他为当时国民创造了一批无可估量其价值的精神思想财富。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以毕生精力、亲历实践、广收博查与实地考察,对本草学进行了全面的整理总结,编成中医巨著《本草纲目》,此书是集我国16世纪以前药学成就之大成,既对中国的中医药学的发展具有重大贡献也对世界自然科学也有举世公认的卓越贡献。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的理论提出、推广,为人类创造出了巨大的价值,已累计增产稻谷3500亿公斤,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这种创造显然是生命价值的体现。
奉献指的是共同分享所创造的价值。正如裴多菲所说:“生命的多少用时间计算,生命的价值用贡献计算。”具有创造了价值,能去与整个社会去分享,无论数量,能够尽到自己的能力,
便是 巨大的生命价值,此价值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个人生命价值。上海交大的学长钱学森曾可以是留美博士,为了为祖国创造更大的价值,他突破重重阻力后毅然回国,为中国的导弹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牺牲了在美国幸福安乐的生活,选择了为中国奉献自己的青春,正如他所说:“我作为一名技术工作者,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如果人民最后对我的工作满意的话,那才是最高奖赏。”其实,我们还忽略了更多奉献的人物:母亲。母亲为孩子奉献了自己的一切,这经常被忽略的奉献难道不是很高的价值吗?
前文所提到的创造与奉献并不是只得空洞高大的概念而是体现在细微具体之处的。世界无论大小价值皆是价值:你可能无法创造巨大的财富,你可以安稳地挣自己的工资;你可能无法惊天地地裸捐,你可以为慈善尽到自己的一份力量。可能你个人无法做到像伟人一样巨大的价值,但但你一样可以创造属于自己的一份独特的价值,可能不甚伟大,但一定光荣。联系到生活实际中,更有它存在的意义。现在有许多的青年人受到浮躁思想的冲击,不肯为社会做些什么却一直在索取,同时还看不起去创造和奉献,这类人是社会的蛀虫,确实也在被社会鄙视。现在大批的作家、文艺工作者、思想家,他们也在奉运用自己的思维,创造社会的正能量,奉献着自己的精神力量。我国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在大力发展物质文明的同时,更需要提倡精神文明。这正是精神文明为经济建设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由
此可见,精神力量的奉献不可忽视。
我也要,努力地去创造自己的生命价值,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二篇:关于生命价值的思考
关于生命价值的思考
——读《温州的踪迹》和《阿河》有感
熊兴
《温州的踪迹》收纳在朱自清于1924年出版的诗文合集《踪迹》中,而《阿河》收纳在朱自清于1928年出版的散文集《背影》中。两部作品虽时隔4年,但因此可以反应出朱自清从来没有停止过关于生命价值的思考。
《温州的踪迹》由“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绿、白水漈、生命的价格——七毛钱这四个部分组成。前三篇都是写画和写景的,感慨自然的“鬼斧神工”,感叹自然的可爱,然而到第四篇时朱自清的笔锋一转写起了人。前三篇笔调清新、自然和轻松,而最后一篇的笔调
却是灰暗、沉重和悲伤的。所以我在读朱自清的《温州的踪迹》时,有一种先出世然后又入世的感觉,就是因为前后跌宕,所以当我看到第四篇时心里分外难受。文中的每个字都在此处化为了尖刀和寒冰,令人害怕和寒心。
其实,之前我也通过电视或者网络看见过一些关于贩卖妇女和儿童的新闻,当时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这些失去孩子或者亲人的家属们怎么办呀?然后对这些贩卖人口的不法分子深恶痛绝,感觉有时候人为了利益真的什么事情都干得出来。我好像都没有真正站在人性的角度考虑过这个问题。是呀!他们贩卖的不是货品,他们贩卖的是生命,他们贩卖的是一个人的人生和一个人的全部。
在“生命的价格——七毛钱”一文中,我看见了一些触目惊心的字眼,比如“人市场”、“人货”、“厂家”、“仲买人”等等,这些词为我们勾勒了一条完整的“贩卖人口工业链”,因为有市场,所以有厂家和卖家,因为有厂家和卖家,所以有人货。鲁迅先生笔下展现过吃人的画面,现在朱自清先生又将卖人的画面展现出来。好像在上个世纪20、30年代“人性”这一词都不被看重,或者说是完全不知道何为人性,也许是因为长期受到封建思想统治的影响。当时的中国人还不懂得尊重生命,认为人可以作为货物进行交易,殊不知这场交易将改变一个人
的一生,使这个被贩卖的人的人生价值降到低谷,也许这场买卖还会让这个被贩卖的人失去做人的自由和价值。为了让读者更清晰地看见这场交易的可怕性,朱自清特意写了以下这段话:
······一个五岁的“女孩子”卖七毛钱,也许不能算是最贱;但请您细看:将一条生命的自由和七枚小银元各放在天平的一个盘里,您将发见,正如九头牛与一根牛毛一样,两个盘儿的重量相差实在太远了!1
这七个银元不仅仅成为了这个女孩低贱生命的烙印,也是这个女孩非人生活的发端。因为被卖过一次,就意味着可能会被卖第二次,长大的女孩或许会成为奴婢,或许会成为小妾,又或许成为,总之她的命运永远被掌握在了买她的人的手中。也难怪朱自清会在文章快结尾的地方发出“生命真太贱了!”的感叹。
在文章的最后一段,朱自清这样写道:因此想到自己的孩子的命运,真有些胆寒!钱世界里的生命市场存在一日,都是我们孩子的危险!都是我们孩子的侮辱!您有孩子的人呀,想想看,这是谁之罪呢?这是谁之责呢?2其实,在最后我们真正要考虑地是导致生命低价的原因是什么,在朱自清先生的两个反问句中我们已经知道了答案,就是人货市场。我想只有当
全世界人类有了人权意识,有了人性思想,理解何为人道的时候,人货市场才会消失吧!生命的思考
第二篇《阿河》实质上也是一篇讲述关于人货买卖的文章。文中讲述了一个名叫阿河的女孩子被卖,帮佣,逃婚,被绑,再逃,告贷赎身不得,而最终自卖的过程。我读后感觉朱自清笔下的阿河和鲁迅先生笔下的祥林嫂特别像,只是结局不一样。阿河最后卖掉了自己,将自由断送在了自己的手中,而祥林嫂却是死在了别人的笑骂之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