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65回读后感550字
红楼梦第65回读后感550字篇1
滚滚红尘,携着记忆的枷锁,永远地尘封了那场悲伤的爱恋。在那最后一抹余晖中,被风静静地吹散了,也吹淡了往日的思念。终于,消失在茫茫人海,留下了世人的遗
憾和指责……
一次偶然的邂逅,翻开了《红楼梦》,于是我认识了她——林黛玉。她,让我深深
的震撼,宝黛空前绝后的爱恋,流传千古,被世人妄加褒贬。普天之下,又有谁有这
资格呢?从那以后,黛玉的影子就荡漾在我心里,来来回回,隐约中似乎听到她娇弱的喘息,脑海里是她伤感的容颜,带着一分憔悴却万分迷人。她落泪,因为只有放
纵的哭过后才会更舒展,笑容才会更加绽放。闭上眼仿佛看见了他那柔情似水的眼神,闪烁着点点泪光,让人沉迷其中,为之动情,不能自拔。
常听人评价黛玉“小性子”甚至“心胸狭窄”,可我不这么认为!因为在这背后,只是因为她太在意宝玉了,因为爱的深、爱的切,所以不能不介意。我总觉得宝玉给黛
玉的时间太少,黛玉的心太细腻,而宝玉却体会不到。在她某个抑郁的瞬间,心情像
是走丢的小孩没了方寸,宝玉不该到来的问候会被她驳回,狠狠的、凶凶的,却是无
心的,不是不接受,只是因为太难受,于是她只有用诗来发泄内心酝酿已久积压不了
的情感。
诗,是她美丽的灵魂,是她精神的寄托。每当读到她的诗,总有振人肺腑的感觉,
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像是一把尖锐锋利的刀,深深地插入了读者的心里,让人有至
窒息的幻觉,无形之中像是有谁掐住了自己的喉咙,挣脱不了的伤感,只能不情愿地
放下书,让自己慢慢地清醒过来。记得她的《葬花词》:“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
花依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读完后像是被万箭穿心,肝肠寸断般的阵痛。
她的泪,像涓涓细流一样潺潺流动,汇聚成一泓清泉,澄清着她的悲剧。她哭泣,
因为她太委屈,她是悲惨的、是值得人们怜悯的,她和宝玉的爱情在那样的社会是不
被容许的。她对宝玉太痴情,她一生无限伤感,然而临终前她笑着喊“宝玉,宝玉……”然后她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
虽然她的故事结束了,但是给我留下了万千思念,合上书想要把这份内心的尘埃封住,但一闭上眼,那段应该被禁锢的伤感像尘埃一样在空中飞扬、旋转、舞动……
红楼梦第65回读后感550字篇2
捧起《红楼梦》这本书,心却满是沉重。
《红楼梦》始于一个美丽的神话,有一块被女娲用剩的五彩石在荒山里自叹自怨,
为什么同样是女娲制造的五彩石,别人都可以用之于补天,发挥各自才能,实现各自
价值,为何独剩我一个,天既不用我,为何造我于世?五彩石啊五彩石,你不必自哀自怨,终有一天,你会等到有个人带你走入红尘,去品味人生中最有意义的事情——情。想了很久,为什么《红楼梦》能成为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我想是因为这本小说告诉我们,曹雪芹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无爱的时代,中国无视爱,耻谈爱,而且在和爱做了数
千年无谓的斗争的荒.唐时代。《红楼梦》告诉我们,我们应该真诚地发自内心地去表达这份爱,这份爱
并非“男女之爱”、“我要做个好皇帝”、“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而是在互相尊重的前提下,用心去爱身边的每个人,让身边的人活得更好,这样的爱,如亲情之爱、血缘之爱,出于天然。看贾珍贾蓉在父亲灵前守灵哭丧,极其哀痛,甚
至从进大门开始跪至父亲灵前,这样的举止,谁能说他们是不肖子孙?然而转身就去和尤氏妹调笑,似乎死的是别人的父亲。贾赦病了,身为生母的贾母让宝玉代安,宝
玉代安时,作为病人的贾赦还要起身躬听宝玉传达贾母的话,这到底是谁看望谁啊?这样的爱,本该出自真心,却被人活生生的扼杀了,这告诉我们那个时代是多么的荒.唐! 我看着别人写出对《红楼梦》的评价,看到这样让我震撼的故事:一位学者到国外
旅游,在国内带走的唯一东西就是《红楼梦》,当国外有朋友问他为什么这样做时,
他说:“每当我想念我的祖国时,我就打开《红楼梦》,每当我打开《红楼梦》时,
我就看见了我的祖国。”
朋友,当你听到这样的话时,难道不为之动情?当你看见这样的情景时,难道不热泪盈眶吗?曹雪芹笔下的《红楼梦》是中国几千年来的完美结晶,至今为止,还未能有一部作品能超越它,我想以后也不会有作品能如它横空出世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红楼梦》是一部空前绝后的精品,我们中国人应该为之而自豪,因为我们是中国人,因为我们亲爱的祖国诞生了伟大的《红楼梦》!
红楼梦第65回读后感550字篇3
“金陵十三钗”中,我最喜湘云,喜欢她的率真,她的洒脱,她的豁达。
且看湘云第一回出场,并不感其突兀,概因前之已伏之笔吧。而后由贾母,王夫人
眼中写出湘云之衣着打扮,再由宝钗口中说出湘云旧事,至此,一个有血有肉的形象
便跃然纸上了,丝毫不费笔墨,却有如此传神。
与宝黛初会比较看来,宝湘在书中的初会便是有一番景象了。如此文字,似犯而不犯,似重而不重,又有几多。而这位云妹妹当真是心直口快且俐齿伶牙,几个绛纹石
的戒指换出的那一番道理,想来读者应记忆犹新吧。直到玉卿挨打,宝钗赶蝇,龄官
划蔷,湘云才结束了她的第一次小住。此间数个故事,纷乱头绪,却从未有缺何人,
象凭空消失一般,必在纷乱中有几笔点到,象宝玉挨打时,众人来看,便点了湘云一笔,宝钗赶蝇时,
湘黛二人偶见,又是一笔。如此又生出多少故事,至龄官划蔷后,
湘云来辞,一切就顺理成章,总在乱中添置几笔,让人看后觉得简单而又有绪。
再看湘云二次来访,便是海棠结社后了。若上一次雪芹先生要突出刻画湘云的性格,此一次则刻画湘云的才情。两首白海棠诗写尽多少故事,而其中“却喜诗人吟不倦,
岂令寂寞度朝昏”,“蘅芷阶通萝薜门,也宜墙角也宜盆”两句我窃以为便是其真实
写照,再看她的菊花诗“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数去更无君傲事,
看来惟有我知音”,“隔座香分三径露,抛书人对一枝秋”倘若陶彭令再生,也比慨
然菊有此咏者,不枉矣。再看红楼最精妙的一副百笑图中,也不乏湘云的身影,雪芹
先生在刘姥姥二进大观园中写到“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如此这般,红楼
中的人物性格便全部展露在读者面前,如此文字,试问古今小说中非红楼而谁有?好一副红楼百笑图,如见如闻。
待到湘云第三,四次来,便应是整部红楼梦中最热闹非凡的文字了“琉璃世界白雪
红梅”“怡红院芳开夜宴”等。如果说从前那两次只不过是湘云的一个剪影,那么
红楼之我是贾赦的奶奶此两回中,湘云便得到了一个升华。在庐雪庵的联诗中,湘云的联句是最多的,在我
看来质量也是的。雪芹先生以如此笔墨将新到的宝琴,李纹,岫烟都给了读者一个大
致的交代,如此便不感陌生了。憨湘云醉眠芍药洇,在我看来是红楼中画湘云最美的
一副图画,如黛玉葬花,宝钗扑蝶一般,湘云则是眠花了。试想红楼众闺阁中,除却
湘云,还有谁会如此酣眠,无拘束,无牵挂的醉卧于花阴之间。在湘云的世界里,没
有解不开的烦恼和忧虑,试问钗黛二人可有如此胸襟吗?所谓“是真名士自风流”,湘云便是这样的真名士。“英豪阔大宽宏量,从不将儿女私情略系心上,好一似霁月光
风耀玉堂”。
此后逐晴雯,死金钏,尤三自刎,尤二吞金,大观园从此便笼罩上一层阴云,
再也没有散开,湘云此后再来,没有了从前的那种笑声了。也许是胜极必衰的原因吧,此等繁荣文字的背后便隐藏了无限的悲哀,红楼便真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
大地真干净。
湘云最后的结局到底怎样,我不得而知,曹雪芹先生只一句“云散高唐,水涸湘江”留给我们我先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