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之丫鬟中的“薛宝钗”
一、前言:
袭人、平儿、小红这三个丫鬟不得不说是在《红楼梦》中结局最为美满的女子了,她们寻到了自己的良人,过上了平稳的生活,而她们的性格中都有与“薛宝钗”相似的地方。这不禁使我们感到好奇,这三个柔弱的女子是如何做到的呢?她们有怎样的处事原则?她们又是如何在经历贾府大起大落后仍保全自己的呢?
二、人物简介:
为了更加清晰地展示这三个人物,整理出以下表格:
人物 | 袭人 | 平儿 | 小红 |
出生 | 从小被卖给贾府做丫环 | 王熙凤以前的陪房丫头,贾琏房里的通房丫头 | 林之孝之女 |
地位 | 贾宝玉贴身丫环 | 比妾低一级,比丫环高一级 | 宝玉二等丫头之一,后被王熙凤看中,做了她的丫环 |
性格特征 | 对人和气、处事稳重、工作认真、深明大义 | 聪慧、干练、心地善良、善于处世应变 | 聪明伶俐、性格坚韧、有机谋 |
性格共通性 | 都很聪明,善于为人处世,能力强,有野心 | ||
主要成就 | 当王夫人内应 | 王熙凤最得力的心腹助手 | 被凤赏识起用 |
目标 | 做贾宝玉姨娘 | 在大观园中起到调节器的作用 | 先是接近贾宝玉,后变为贾芸 |
高鹗版结局 | 在宝玉出家为僧之后嫁给蒋玉菡 | 悉心照料王熙凤的女儿贾巧,后被贾琏扶正 | 只在第八十八回出现过一次,未出现明确结局 |
讨论版结局 | 在宝玉落到饥寒交迫的境地之前嫁给蒋玉菡 | 基本相同 | 嫁给贾芸,解救贾宝玉 |
结局共通性 | 结局相较其他人物都较完满 | ||
三、从判词说起:
袭人判词
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枉自温柔和顺”体现出袭人温柔娴淑的个性,体贴别人的做事原则。“似桂如兰”则暗指其名字,但“空云”二字却是对香的否定。后两句则是写她的命运。“优伶”是指戏子蒋玉菡,“公子”是指贾宝玉。
袭人出身贫苦,为了换得几两银子卖给贾府当丫头。可是她在环境影响下所逐渐形成的思想和性格却和晴雯完全相反。“温柔和顺”,颇有薛宝钗“随分从时”之风,即是当时封建礼教下的妇道标准。
平儿判词
一俗一威对,平做衡事人。村妇朦胧眼,不见洁好魂。
平儿面对王熙凤的管家之俗事和威仪,以及贾二爷的淫威,并没有任何的惧怕,而是起到了
一个和事者的作用,也可以说是一个平衡的作用。后两句是说村妇糊涂不知世事,她们卑贱的眼睛怎能分辨得出平儿的高洁之处呢。
小红
虽然在书中没有出现小红的判词,但并不是说她不重要,后经过许多红学家的考证,小红也是金陵十二钗又副册中的一位。她也是《红楼梦》中性格独特、个性鲜明,极具研究价值的一个人物。
四、性格分析:
她们温和贤惠,对待主子尽心尽力,在这个封建大家庭中既有安于本分,恪尽职守,是封建主义的维护者的一面。又有左右逢源、抗争命运,是主人的得力助手的一面。“刚柔并济”这个词便可以很好地诠释她们性格的两面性。诚然,她们拥有相对更好的命运与她们主人的得宠不无关系,但是更多地取决于她们对自己的工作恪尽职守,她们小心谨慎的处世态度,更有对命运的一种自我争取。
首先来看袭人。
首先来看袭人。
袭人性格特征是对人和气,处事稳重,工作认真,在大观园里,大家都对她夸赞不已,是出了名的贤人。书中暗示她映衬的角是薛宝钗,她们的做人准则是牢牢把握现实利益,她们是具备封建传统美德的典范。袭人,她理性而现实,从时守分,又非常得识时务。
有人说袭人世故、心机深重,是一个奴性化的人物。然而,曹雪芹在描写这个人物时借书中人物,特别是宝玉之口,时常对她流露出一种亲近欣赏之意,如宝玉问麝月“你怎不同他们玩去?”麝月说了“都玩去了,这屋里交给谁呢?…等一番话时,宝玉便感叹“公然又是一个袭人”。(第二十回)这一句“公然又是一个袭人”,可见作者对袭人的好感。袭人在宝玉心目中也是有一定分量的,最直接的比较就是第三十一回“撕扇子作千金一笑,因麒麟伏白首双星”袭人与晴雯起了争执,宝玉很旗帜鲜明地站在了袭人一边,甚至说出:“你也不用生气,我也猜着你的心事了,我回太太去,你也大了,打发你出去好不好?”
袭人一出场时,作者是这样介绍的:原来这袭人是贾母之婢,本名珍珠、贾母因爱宝玉,生恐宝玉之婢不中任使,素知袭人心地纯良,克尽职任,遂与了宝玉。宝玉因知她本姓花,又曾见前人诗句有:“花气袭人知昼暖”之句,遂回明贾母,即更名袭人。这袭人有些痴处,服侍贾母时,心中眼中只有一个贾母;今跟了宝玉,心中眼中又只有一个宝玉。只因宝玉性格
乖僻,每每规劝.宝玉不听,心中着实忧郁。“心地纯良,克尽职任”这八个字是袭人得到的最初评语。到了第二次出场的时候,也就是第六回“贾宝玉初试云雨情,刘姥姥一进荣国府”,袭人就与宝玉发生了关系,甚至有人认为这是的秽笔。可是,她对于宝玉,对于贾府都是有一种情感的归属感的,正是这种归属感,才使她“心中眼中又只有一个宝玉”,也正是这种归属感,才使她认为“素知贾母已将自己与了宝玉的,今便如此,亦不为越礼”。可见她对贾府、对宝玉的依恋之深,在她的内心里,早将自己的当做了贾府的一份子。在骗宝玉说母兄要赎自己回去时,更在无意中将这种归属感表露无遗:袭人道:“我妈自然不敢强.且漫说和他好说,又多给银子,就便不好和他说,一个钱也不给,安心要强留下我,他也不敢不依.但只是咱们家从没干过这倚势杖贵霸道的事,……”(第十九回)“咱们家”这三个字,真是神来之笔,袭人潜意识里早就把贾府当做“咱们家”。类似的话,袭人还说过很多,比如第三十一回袭人与晴雯起争执时说的:“好妹妹,你出去逛逛,原是我们的不是。”中的“我们”两个字等等。很显然,对贾府这种深切的认同和归属感,是袭人一切行为的出发点。理解了这一点,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袭人会站在贾母王夫人的立场上,时时对宝玉进行规劝,甚至对王夫人说出:“我也没什么别的说。我只想着讨太太一个示下,怎么变个法儿,以后竟还教二爷搬出园外来住就好了。”的话来了。
袭人对贾府的认同,不仅仅是自我身份上的认同,更是一种精神上的认同。而她的出发点,却是为着宝玉好。在整个大观园里,袭人是与宝玉肉体距离最近的女孩子,然而她的精神,却与宝玉相隔很遥远。宝玉挨了打,她却说贾政打人打得有理,如果不打,宝玉可能又要做出超乎理法的事情来。袭人道:“论理,我们二爷也须得老爷教训两顿。若老爷再不管,将来不知做出什么事来呢.。”王夫人一闻此言,便合掌念声“阿弥陀佛”,由不得赶着袭人叫了一声“我的儿,,亏了你也明白,这话和我的心一样。我何曾不知道管儿子……” (第三十二回)
当我们细细探寻袭人的心路历程,会从这个女孩身上看到一种生存的无奈。其实,如果把我们放在那个时代,那个社会,处在她那个位置,我们未必能做得比她更好,活得比她更磊落。曹雪芹送她一个“贤红楼之我是贾赦的奶奶”字,可见她也是作者满怀着同情与惋惜的。也许,在别人的眼中,她攀上了高枝,乌鸡变成了凤凰,但无人知道,在这蜕变的过程中,她付出了多大的代价,忍受了多少屈辱!
首先,袭人忍受着来自周围人的明讥暗讽和冷言冷语。当晴雯听到她说出“我们”这两个字时,便冷笑道“我倒不知道你们是谁,别教我替你们害臊了!便是你们鬼鬼祟祟干的那事儿,也瞒不过我去,那里就称起‘我们’来了。明公正道,连个姑娘还没挣上去呢,也不过和我似
的,那里就称上‘我们’了!”(第三十回)宝玉的奶娘李嬷嬷更是公然骂她是“忘了本的小娼妇”(第二十回)。面对这些冷嘲热讽,袭人只有忍气吞声、暗自落泪,却不敢做丝毫反驳。在她那妩媚的笑脸下面,始终隐藏着一颗痛苦呻吟的心;在那受宠的荣耀背后,永远隐埋着一份不为人知的辛酸。
在王夫人她谈话时,她便未雨绸缪,孤注一掷,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怎么个变法儿,以后竟还叫二爷搬出园外来住就好了。”并说出来自己的顾忌:“如今二爷也大了,里头姑娘们也大量,况且林姑娘、宝姑娘又是两姨姑表姊妹,虽说是姊妹们,到底是男女之分,日夜一处起坐不方便,由不得叫人悬心,便是外人看着也不象。”(第三十四回)袭人的深思远虑触动了王夫人担心宝玉“作怪”的心事,王夫人对她感激不已、“感爱”不尽,给了她许多实际的好处。袭人的“告密”在令王夫人感激和感爱的同时,也引起了许多人对她的鄙夷和唾骂。袭人一向息事宁人,宁愿自己受委屈受劳累,也不愿惹起事端,她“告密”的初衷只是想要保护宝玉,防“丑祸”于未然,保全宝玉“一生的声名品行”。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