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时度势人物素材
第一例:
杜如晦出生于世代为官家庭,在动乱的时局中,他和房玄龄一样,密切地注意着时局的变化。
隋朝统治阶级内部也高举起了反隋的大旗,隋的统治已分离析,摇摇欲坠。大业十三年(617)太原留守李渊,在晋阳举兵反隋他率领其子李建成、李世民等向南方进发,由于甚得民心,加上策略得当,子李世民英勇有谋,因而进军神速,所向靡,在十一月,就迅速占领了隋代的都城长安。
李世民把杜如晦视为心腹,常与他商议军国大事。李渊虽然称帝,但实际上只掌握着关中和山西、巴蜀等一些地区,周围都是割据势力。如何消灭这些割据势力,统一天下,是李氏王朝面临的重要问题。李渊父子经过商议,确定了巩固关中,出兵西北,进而进占关东,收并江南,统一全国的方针政策。李渊命李世民为右元帅,率军征伐,杜如晦亦随李世民转战南北。
第二例:
向南方
洛克菲勒具有过人的思维,他遇事总是冷静分析,不盲目跟风,审时度势,作出自己的判断,然后决定自己如何去做。
洛克菲勒在谈到他的创业史时,只说了一句话:压倒一切的是时机。那么把握时机靠什么呢?最重要的当然是胆量、思考和预见能力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发现石油后,成千上万的人像当初采金热潮一样拥向采油区。一时间,宾夕法尼亚土地上井架林立,原油产量飞速上升。克利夫兰的商人们对这一新行当也怦然心动,他们推选年轻有为的经纪商洛克菲勒去宾州原油产地亲自调査一下,以便获得直接而可靠的信息。这时洛克菲勒21岁,他只身一人来到宾夕法尼亚州考察石油的生产情况和行情当时,宾夕法尼亚的石油刚开采一年多,而且石油的用途由于技术的局限还并不广泛,只是当做照明用油和工业润滑油。
洛克菲勒来到产油地。眼前的一切令他触目惊心:到处是高耸的井架、凌乱简陋的小木屋、怪模怪样的挖井设备和储油罐,一片乌烟瘴气,混乱不堪。透过表面的“繁荣”景象,他看到了盲目开采背后潜在的危机。但是,凭直觉,他认为这“黑的血液”将来有不可估量的前途,于是他决定在石油领域好好地干上一场。
洛克菲勒没有急于回去向克利夫兰的商界汇报调查结果,而是在产油地的美利坚饭店住了下
来,进一步作实地考察。他每天都看报纸上的市场行情,静静地倾听焦躁而又喋喋不休的石油商人的叙述,认真地做详细的笔记。而他自己什么也不说。他对合伙人克拉克说:“现在还为时过早”,“他们只知道一个劲地抽油,而根本不考虑到市场。照这样下去,不出多久,一定会供大于求,油价一定会跌下去”。
经过一段时间考察,他回到了克利夫兰。他建议商人不要在原油生产上投资,因为石油需求有限,油市的行情必定下跌,这是盲目开采的必然结果。他告诫说,要想创一番事业,必须学会等待,耐心等待是制胜的前提。
果然不岀洛克菲勒所料,“打先锋的赚不到钱”。当时石油需求量很少,但是盲目开采出的石油又太多,这样造成生产过剩,油价一跌再跌。那些钻油先锋个个损失惨重。
这个时候,洛克菲勒了解到产油地正在计划修建铁路,铁路一旦修成通车,运输费自然会减少许多。他觉得时机己经成熟,于是便克拉克投资原油。克拉克听了,还以为是洛克菲勒发疯了:现在泰塔斯维原油暴跌,你还想投资,我怀疑你是不是脑袋岀了问题。不管洛克菲勒如何劝说,如何分析时势,克拉克就是不愿意投资。
这时,洛克菲勒遇到了英国化学家安德鲁斯。安德鲁斯与克拉克是同乡,曾经在大不列颠大学做过油母岩硏究,他决心要从宾夕法尼亚州的石油宝库中搞岀精炼油来。在他的说服下,安德鲁斯一克拉克石油公司成立了,而克拉克只是名义上的主管人。洛克菲勒抓紧时机大批地购进原油,经过加工运输到各地,这样他的石油生意日益发展起来。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