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测绘:“土”老大迈上新征程
作者:暂无
来源:《计算机世界》 2011年第19期
广州市天河区科韵路的测绘大厦,在碧蓝玻璃覆盖下熠熠生辉,这是南方测绘集团的新办公大楼,总面积超过1.2万平方米。公司刚迁入这栋大厦不久,前来道贺的新老朋友啧啧赞叹。看着这栋光鲜亮丽的大厦,两位创始人马超(集团总经理)和杨震澎(集团常务副总经理)记起的却是22年前的场景:公司只有半间房,晚上加班后,他们俩就睡在简易的办公桌上。
“马云有句名言: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绝大部分人是死在明天晚上。而我坚信,我们一定能活过明天晚上。”杨震澎很有自信。他的这个信心源于南方测绘22年来风雨兼程,不仅活下来了,而且还活得很好。南方测绘集团现拥有遍布全国的30家省级分公司、130家地市级分公司、3家海外分公司、1家卫星导航公司、1家数码公司和1家高速铁路技术公司,并建立了位于北京、武汉、常州和广州的5家现代化厂房,成为一家集研发、制造、销售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专业测绘仪器、地理信息软件产业集团,在中国测绘仪器行业居第一位。
土品牌、土战术、土做派
一提“南方测绘”,很容易让人误以为它是一个挂靠于某测绘局的大国企,“名字中规中矩,甚至有些土气。”如此评价者大有人在。但另一方面,这个名字又让人觉得非常可靠,蕴含着专业性、技术性,甚至带有一丝霸气。
南方测绘的牢固根基源自其22年的辛勤耕耘。
1989年,在测绘仪器市场摸爬滚打好几年的马超萌发了创办南方测绘的想法,他与毕业于武汉测绘科技大学的杨震澎一拍即合。当时马超30岁,杨震澎24岁,血气方刚。
这一结伴,就走过了22年,南方测绘陆续实现了测距仪、电子经纬仪、全站仪、GPS、网络CORS等系列测绘仪器的国产化,取得了一系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成为信息化测绘的领航者。如今,南方测绘的产品出口到了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跻身全球行业4强,缔造了测绘行业赫赫有名的本土品牌。
南方测绘的骄人成绩,并没有什么捷径,用的就是“土战术”。因为是本土企业,对行业需求了然于心,而且本土产品可以做到性价比高、售后服务好,响应及时。马超向记者讲述了一个故事。2005年,北京筹建中国第一条高铁——京津高铁。当时1套德国测绘设备售价200多万元,而采购需求多达30多套。当施工方因为价格左思右想的时候,南方测绘亮出了一个自己最新研制的产品,报价只有对方的1/4,50多万元。在经过严格的测试后,中铁集团将轨道精调板项目交由南方测绘集团研发,这一个项
目,南方测绘总共卖了26套,价值1500多万元。凭借这一开门砖,南方测绘逐渐成为中国高速铁路综合测量解决方案的主要供应商。
南方测绘把本土资源发挥得淋漓尽致,它在国内拥有130多个省、地级分公司,服务网络遍布全国,能够为用户提供快速、优质的服务。2011年是南方测绘的“数字城市年”,在《计算机世界》报记者采访南方测绘的当天,马超刚刚接到报喜电话,有一个重点客户的数字城市项目被拿下,“这主要归功于用户对南方测绘的信任,有很多城市的国土资源部门、测绘部门原本就是南方测绘仪器的老主顾,当得知南方测绘现在开始进军城市信息化的时候,毫不犹豫就把项目交给了我们。因为两个字——‘放心’。”马超告诉记者。
让人放心的南方测绘、让人“操心”的企业老总。搭档杨震澎提起马超也是哭笑不得:“请客户领导吃饭时,马超不知道寒暄敬酒,也不说开场白,自己坐下来闷头就吃,急得我直想发短信提醒他。”马超是典型的“土做派”代表。身家过亿,但衣着普通、住在广州的城中村,骑自行车上下班,吃盒饭,背一个塞满衣服和资料的大帆布袋出差。“马超很能干,什么都懂,而且很有想法、很有智谋,观念超前、遇事沉着,关键是懂得放手让人做事,能包容错误,宽宏大度。”说起马超,杨震澎心生佩服。马超当过学徒,上过电大,做过仪器维修,跑过销售,也搞过测绘仪器研制,还从事过外贸业务,阅历相当丰富,已然成为南方测绘的一张骄人名片。
新机遇、新征程、新血液
“要没足够的耐心,劝你千万别来搞企业,否则上了‘贼船’可就下不来了,没完没了,以至永远。”马超和杨震澎不仅上了“贼船”,而且还不安于现状,意欲开启新的航程。
机遇在哪里?
未来3年,我国大规模铁路建设将进入收获季节。预计2010年~2012年,新线投产达到2.6万公里,其中客运专线9200公里。在国家投入的4万亿元基建资金中,其中高铁建设用了5000亿元,包括京沪、哈大、武广、郑西、沪宁、沪杭、广珠、广深等,给测绘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效益。高速铁路对轨道平顺度要求非常高,对钢轨之间的缝隙、轨道铺设的水平度等都有着严格的标定。因此,在高速铁轨铺设完后,就要用高速轨道测量仪来检验和把关。南方测绘开发出的轨道测量仪(轨检小车),全面应用于各条高铁线路,如成灌、哈大、京沪、沪杭、沪宁、京石、石武、广珠、海南东环等高铁建设。使用南方测绘的仪器,误差能控制在1毫米,与国际先进水平不相上下。
除了传统的仪器市场外,软件领域更是南方测绘着力挖掘的部分。从2010年4月~2011年1月,新国十条、国五条、国八条,连续三个国务院办公厅红头文件都是相关房产调控政策的,除了用地和住房的有效供给外,无论是加强市场监管还是有效控制投机需求,最有效的调控武器就是差异化信贷和税收政策。但数次调控政策都没有得到严格落实,原因何在?技术层面上,这在于是否有完善的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和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因此,当务之急应该加快全国性个人住房信息系统的建设,同时开展全国
范围内的房屋基础数据普查建库工作。南方测绘旗下的南方数码,近年来就致力于房产行业管理软件的开发,形成一系列解决方案。
据记者了解,南方测绘的战略定位,是要形成测绘仪器、卫星导航、地理信息三大支柱产业。2003年,南方测绘成立了南方数码公司,面向数字城市,以数据为基础,以基础测绘、房产、国土、市政、规划等行业为核心,发展地理信息产业。专业提供数据建库、数据加工、数据质量监理、数据管理、遥感影像处理等全方位数据工程服务,以及数字国土、数字房产、信息化测绘、数字市政等数字城市建设中的软、硬件产品、系统和服务。南方数码的地形地籍软件CASS、房产测绘软件BMF等已基本成为事实上的行业标准,20多个软件产品取得了产品登记,并建成各行业的信息系统200多个。
此外,南方数码在国土、测绘领域也颇有斩获。南方数码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国土应用软件产品链,确定了以GIS+OA+MIS的集成模式发展独具特的省、市、县三级国土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在国土资源部的第二次土地调查期间,南方数码完成了吉林、宁夏、云南等省区统一采购的“二调”相关软件的开发与服务。
但是,杨震澎对这些成绩仍然没有满足:“在南方测绘集团的17个亿元的营收中,南方数码不到1亿元,只占1/20。南方测绘集团提出2015年实现45亿元的规划以迎接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南方数码更要跨越前进,2015年实现近5个亿产值。”
而由于南方测绘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它对人才的需求也如饥似渴。南方测绘是行业中的“黄埔军校”,公司有95%的员工都是应届毕业生。在行业里,南方测绘有个著名的针对新员工的“黄埔培训”,马超和杨震澎都会亲自给他们授课,“现在的学员很多都是80后,甚至85,这些人曾经也让公司头疼,有人抱怨现在的毕业生不如从前,但是,我告诉大家,咱们应该努力去适应年轻人,要尊重他们,敢用他们。”杨震澎与员工沟通上很有技巧。
聚产品、聚网点、聚团队
南方测绘的产品涵盖测绘仪器、GPS产品、水上产品、测绘软件、GIS产品等几大类别。光是测绘软件,又包括地形、地籍成图系统、遥感图像处理软件、扫描矢量化软件、工程精灵、管线数字化普查一体化方案等多种产品,在为用户提供整套服务时更显示出聚合的优势,使系统之间的衔接更加平滑流畅。
从2000年开始,南方公司逐步发展销售网络,在全国各地创办分公司。“地理信息产业处于春秋战国时期,我们早就建成了遍布全国的网点。当全国各地开始兴建数字城市时,我们已经比竞争对手先行一步了,那就是我们密集的网点,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马超表示,数字城市的建设很重要,但是后续服务和可持续发展更重要,因此,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开始考评乙方的服务能力。数字城市建设是持久战,南方测绘以22年来的扎实功底和聚合的网点,为自己在竞争中屡次加分。
向南方 如此长的产品线和如此多的网点,自然需要非常庞大的团队,从技术、销售、售后服务,到经营管理、财务、市场、外贸、宣传企划等,岗位类别繁多,对南方测绘来说,如何凝聚遍布全国的员工,难度不亚于对产品和市场开发。南方测绘的员工,有着特殊的集体荣誉感,亲切地称呼自己为南方人,而有一个笔名为“南人”的员工,更是发表了多篇文章,这些或激昂或朴实的文字,无异于团队的粘合剂,这个“南人”,就是杨震澎。他组建起了一批南方测绘的文人团队,创办的 《南方测绘》杂志(季刊)每期发行两万份,《南方测绘》报(月刊)每期发行5万份,免费向行业的用户朋友们赠阅,而小人书《南方传奇——追逐梦想的故事》更是生动地描述了南方测绘的成长故事。
“南方测绘的成功确实非偶然,而是必然,甚至可以说是‘教科书’式的成功,完全符合企业的发展规律,也符合一般的成功规律———认准目标,坚持不懈努力,总会做出点名堂来。”杨震澎的这段话是坚持、勤奋、创新的南方测绘的浓缩精华。
冠军观点
我们 “身无分文,目标远大”,每次制定的目标似乎都高于自己的实力,但每次我们都能达到目标。虽然客观条件暂时不行,但我们有必胜的信心,并且积极创造条件,最后我们能取得胜利的结果。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