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奇与向北发展,向南防御战略方针
作者:郭祥
来源:《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06
        [摘要]“向北发展,向南防御战略方针是抢占东北的重大战略决策。刘少奇作为这一战略方针的具体制定者和执行者,正确回答了为什么去东北、如何去东北、怎样在东北发展这三个问题。向北发展,向南防御战略方针,是对关于东北战略性地位重要指示的升华和成功实践,是抗战后延安走得最高超的一步棋,由此可见刘少奇的领导才能、政治担当和历史功勋。
        [关键词]刘少奇;“向北发展,向南防御”;蓝图;关键作用
        [中图分类号]D231[文献标志码]A
        近十年来,学界对刘少奇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四个方面,即刘少奇党建思想、刘少奇与白区工作、刘少奇与发展华中和刘少奇建国后的經济思想,而对刘少奇确立和实施向北发展,向南防御这一战略方针着墨不多。但这一方针的确立和实施是刘少奇的十大功绩之一[1]1
7 也是全国革命胜利的奠基石之一。[2]241本文将在梳理中共中央文献、翻阅相关历史档案资料及部分党和军队领导人回忆录的基础上,结合学界最新研究成果,重新呈现这一方针的确立和实施过程,来领略刘少奇高超的领导艺术、政治才能和历史功勋,以此纪念刘少奇同志诞辰120周年。
        一、为什么去东北
        确立向北发展,向南防御战略方针的原因有三:一是基于地缘政治的考虑,东北地区北、西、东三面都是友邻,有了东北就有了巩固的战略基地;二是国民党在东北无一兵一卒,统治薄弱;三是东北幅员辽阔,工业基础良好,经济实力雄厚。[3]除此之外,之所以在抗战胜利初期确立向北发展,向南防御战略方针还有其重要原因:一是苏军进入东北后,给中国共产党抢占东北提供了千载一时之机”;二是配合和支持重庆谈判。由于东北掌握在苏军手中,所以苏联在东北问题上掌握着主动权。中国共产党一直渴望得到苏联在进军东北问题上的支持,但是《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于1945826日公布,苏联承诺毫不保留的支持国民政府,中共中央和刘少奇对苏军在中国共产党进兵东北问题上的态度信心不足,因此,19459月初刘少奇一度决定不派更多的部队前往东北[4]486,他迫切需要了解东北苏军对中国共
产党进军东北的态度。1945914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上,刘少奇提到,中共中央准备派大批干部和主力部队开进东北,但由于不清楚东北的具体情况,一直下不了决心。[5]这一问题因苏军代表贝鲁罗索夫中校在曾克林陪同下到访延安,才得以解决。
        东北苏军代表转达了其统帅马林诺夫斯基的口头通知:一是国共军队只能在特别规定的时间内进入东北;二是国共军队不能在苏军撤离东北前进入东北;三是请朱德总司令命令已到沈阳、长春、平泉等地的八路军退出上述苏军占领地区;四是苏军撤出东北后,苏军对中国军队如何进入东北这一中国内政问题,不予干涉。[4]489从前两条来看,苏军不同意国共两党的军队在其撤出东北之前进入东北。但据曾克林回忆,194595日在其率部进入沈阳附近时,虽然遭到苏军的短暂围困,但经多轮接触后,苏军对中国共产党军队表现非常热情,并让曾克林担任了沈阳卫戍区司令;苏军并建议他们以东北人民自治军的名义在东北活动,以免影响其履行中苏条约的义务。在曾克林下令换下八路军的臂章,改为东北人民自治军后,苏军远东司令部明确下令:对东北人民自治军的活动不得阻拦限制。[6]207-225至于第三条,刘少奇、朱德向苏军代表提出,八路军自中日战争爆发起就在热河、辽宁部分地区进行抗日活动并成功创建根据地,此处八路军不便撤出。经多次交涉,苏军同意将原属冀热辽抗日根据地范围内的锦州、热河两省完全交给我军接管(锦州为满洲一个省,辖辽西十四个
县)[6]235同时,苏军代表还友好表示:马林诺夫斯基元帅不论对总司令个人、不论对八路军,均抱深厚之同情[6]235而最后一条,实际上是暗示了苏联对中国共产党夺取东北的许可”[7]112,因为此时中国共产党在东北早已有东北抗日联军等军事力量,而国民党在东北无一兵一卒。学界围绕苏军对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发展的支持、援助有过详尽的研究。金冲及指出,苏军在中国共产党进军东北问题上的态度是一种看起来拒绝,实际上是有限度的帮助[8]而郝江东则进一步指出,苏联与中国共产党在东北是一种战略性互助关系。[9]总之,刘少奇了解了苏军对中国共产党进军东北的态度。
        同一天,刘少奇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除了讨论东北苏军的口头通知外,又听取了曾克林关于东北情况的汇报。曾克林汇报说:一是扩军容易。他率四个连于194595日到沈阳,在一星期之内就发展到四千人,且改编保安部队万余人。曾克林在其回忆录中还记载这样一件事:在沈阳,担任扩军小组长的十二团一名排长去了一趟厕所,回来后已多了一个排的新兵,一时成为笑谈。”[6]246二是物资易得。东北武器物资到处堆集,无人看管,随便可取轻重武器。曾克林的部队,仅在沈阳几天内即获三八式步2万多支,轻重机千余挺,小口径炮150余门,还有若干迫击炮、野炮、山炮以及弹药、被服、医药、通讯器材等。”[10]511三是中小城市及乡村无人管控。苏军进入东北后只驻扎在大城市和交通要道,
各中小城市原有伪组织和伪人员或畏罪潜逃或等待观望,一时土匪兴起,中小城市和乡村处于失控状态。[6]236
        了解了东北苏军的态度并拿到了曾克林带来的第一手资料,刘少奇认为,这是千载一时之机,必须改变南下意图,迅速、坚决的夺取东北。这次会议使争取东北的战略方针进一步明确起来,对东北进军的速度大大加快。”[11]4801945917日,刘少奇致电、周恩来:东北为我势所必争,热、察两省必须完全控制为了实现这一计划,全国战略必须确定向北推进,向南防御的方针。这是向北发展,向南防御方针的最初表述。1945919日,复电完全同意其部署。同天刘少奇主持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正式确立向北发展,向南防御战略方针。
        确立向北发展,向南防御战略方针的另一原因是支持和配合重庆谈判。1945828日下午,面对即将去东北工作的人员,刘少奇指出,到东北开展工作,是为积累与国民党谈判的资本。向南方[4]4811945915日,刘少奇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说,东北交通便利,物产丰富,工业发达,国民党一定不死心,会派大量军队争夺东北。我们要和他们针锋相对,力争这个战略地区……我们掌握了东北,就能为、周副主席在重庆的谈判创造有利地
位。”[5]1945919日,在一份党内的指示电中,刘少奇强调,要通过控制热河、察哈尔两省和抢占东北,争取国共谈判的有利地位。[12]371
        二、如何去东北
        为确保战略方针的顺利实施,刘少奇统筹部署中国共产党部队南撤北进;精选干部,建立和完善组织机构,并设法阻止国民党军队北进。
        (一)南撤北进,抢占东北
        刘少奇指出,为避免我之主力分散,地区太大,处处陷于被动的局面,巩固华北、华中,达成控制热、察,抢占东北的战略目标,南方必须收缩,要下决心,坚决行动,舍得把其他地方丢掉[4]4951945917日,刘少奇建议,新四军江南部队立即转移到江北。1945920日,刘少奇致电华中局,浙东、苏南、皖中、皖南部队北撤,越快越好。[13]286
        南方撤军是为加快向东北进军。1945915日,刘少奇为中共中央起草致各中央局的电报:现在最需要的是派遣大批军事干部到东北。华北、华中应派遣一百个团的干部迅速陆
续起身前去。从班长、副班长、排连营团长及事务人员、政治工作人员均配齐。”“其他到东北能做司令、市长、专员,经济、文教工作的干部亦望尽可能派去[14]680-681刘少奇特别要求,干部集中一批即走一批,不要等齐,各自寻最迅速到达的路线前进。”1945917日,刘少奇指出,要实现对东北与热河的控制,必须立即计划调集十万至十五万军队到冀东、热河一带[13]2791945918日,刘少奇请示,抽调十万到十五万兵力到热河和冀东的建议,请速做考虑。[4]4941945919日,刘少奇提出调整全国兵力部署的具体计划:山东主力调往冀东和东北;华中新四军主力大部开赴山东、一部开赴冀东,以补充山东根据地和发展冀热辽地区;浙东新四军撤至江苏南部,苏南、皖南新四军主力开至长江以北;晋冀鲁豫军区的任务则是全力阻滞并打击国民党北上部队,同时准备3万兵力,条件成熟时向冀东和东北开进。[15]601
        需要特别指出,在实施战略方针的过程中,刘少奇强调必须利用时机、加快动作、一刻千金。1945828日,刘少奇指出,要赶快抢占东北。1945915日,指示各中央局要迅速坚决争取东北。1945920日,指示山东分局,时机紧迫,要迅速动作,越快越好。1945923日,再次要求各地去东北的部队和干部加速前进,不要迟延,以免错过时机。[4]501
        (二)一体两翼,协调推进
        刘少奇主持成立东北局,调整晋察冀分局和山东分局为中央局,与先期成立的晋冀鲁豫中央局一起,形成协调推进战略方针实施的一体两翼组织格局。
        为全力控制东北,1945913日,刘少奇就拟议成立东北局。1945915日,经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决定,中共中央东北局正式成立,以彭真为书记,、程子华等5人为委员,全权代表中央指导东北一切党的组织及党员的活动。但是,刘少奇觉得东北局领导班子还不是很强,特别是缺少军事领导人员,因此,1945917日,刘少奇建议立即成立冀热辽中央局并扩大冀热辽军区,派高岗、富春、康生等去工作,并须组织强有力的軍事指挥机关,以陈毅、林彪或徐向前去担任[13]2791945109日,由程子华任司令员的东北军区司令部正式成立。在此前后,为确保完全控制热、察和华中、江南部队安全北上通道,194595日,刘少奇和中共中央决定将中国共产党晋察冀分局改为中央局,1945919日,刘少奇和中共中央又决定将山东分局改为中共中央华东局,将中共中央华中局改为华中分局,归中共中央华东局领导。为进一步加强东北局的领导力量,刘少奇让山东的、肖华到东北,而由陈毅、饶漱石到山东。[16]6刘少奇先后选派、彭真等4名中央政
治局委员,李富春、林彪等5名中央委员以及黄克诚、黎玉等10名中央候补委员到东北开展工作。
        东北局是夺取东北的主体实施机构,而晋冀鲁豫中央局(1945820日成立)、晋察冀中央局一并和华东局构成确保夺取东北的东、西侧翼,为实施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提供了组织保障。1945920日,刘少奇在致山东分局并转林彪的电报中指出,中央是完全依靠山东分局及山东的部队和干部,去完成控制冀东、热河,进而控制东北的任务,希望山东分局以全部力量去全力执行,各地加以帮助。[4]498这里刘少奇仍然习惯称山东分局,但实际上已是华东(中央)局。1945929日,刘少奇以中央军委名义要求晋察冀中央局的和肖华破坏、控制正太路和平汉路等铁路线,迟滞蒋军行动[13]306;1945106日,刘少奇又以军委名义致电晋冀鲁豫中央局的、,为掩护正在挺进东北、冀东的部队,晋冀鲁豫必须阻止胡宗南、孙连仲北进[13]317晋冀鲁豫中央局先后发起上党、邯郸战役并取得完胜,成功守住了华北的南大门,掩护了中国共产党部队在东北的战略展开。
        (三)纠缠扭打,迟滞国民党军队
        为达成抢占东北的战略目标,中国共产党必须迟滞国民党军队北进,粉碎其控制华北,以图东北的战略规划。
        1945922日,刘少奇为中央军委起草致(时任中国共产党晋察冀中央局书记)、(时任中国共产党晋冀鲁豫中央局书记)的指示电,提出要以主力兵团配合地方武装和民兵,采取纠缠扭打的战术,尽一切力量迟滞国民党军队两个月以上的时间。1945926日,刘少奇强调,我们的方针是阻止其前进,随迹尾追,追跟扭打[4]4981945929日,刘少奇再次以军委的名义致电华东局、晋冀鲁豫中央局、晋察冀中央局主要领导人,再次强调我为争取时间,扩大解放区,发展东北,整编主力,必须迟滞蒋军行动,批评有些地区对打击与迟滞蒋军行动、争取时间的当前政治任务认识不清,明确要求对津浦路、正太路、平汉路、同蒲路必须坚决进行破坏,愈彻底愈好[13]306-307上党战役结束后,刘少奇要求晋冀鲁豫刘邓主力有计划的向交通要道集中,进行交通破袭战。19451012日,刘少奇要求陈毅、截断津浦路,阻止顽军北上,为此发动津浦路战役。19451015日,刘少奇以中共中央名义要求各局和各区党委全力进行交通作战,要求华北、华中解放区将作战的重心放在铁路线上,阻止国民党军队前进。凡我有强大力量足以控制铁路一段时,均应力求控制一段,布置战场,和顽军作战,求得整批消灭顽军力量,阻止其前进。
凡不能控制一段时,则应积极破路、袭扰,埋设地雷、翻车和相机打击顽军,务使其不能乘车而必须步行前进。”[13]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