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寄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参看注释,了解诗句的意思,理解诗中描述的情景。
2、通过诗句描绘的景象,感受同样的夜晚诗人不同的思想感情。
3、学习阅读诗歌的方法并初步赏析诗歌。
4、了解我国古代诗歌的重要性,品味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
5、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默写。
教学重难点:
1、在读懂诗句的基础上,感受诗中的美好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2、写夜雨及欢聚的情景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3、对比写法的巧妙运用。
一、导入新课,朗读诗文,根据注释理解诗文。
译文:你问我回家的日期,归期难定,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已涨满秋池。
什么时候我们才能一起秉烛长谈,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
注释:寄北、君、归期、巴山、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
二、作者简介,掌握诗的写作背景。
简介: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豀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李商隐他的诗多写时代离乱、个人失意的感慨,尤以缠绵深挚的爱情诗和借古讽今的咏史诗最有特。19岁因文才深得牛党要员令狐楚的赏识,引为幕府巡官。25岁进士及第。26岁受聘于李党王茂元幕府,辟为书记。王爱其才,招为婿。他因此遭到牛党的排斥。此后,李商隐便在牛李两党争斗的夹缝中求生存,辗转于各藩镇之间当幕僚,窘迫不得志,后潦倒终生,46岁便忧郁而死。《夜雨寄北》写于848年。
写作背景:这首诗是李商隐在一个雨夜写给他妻子的一封信。当时李商隐在巴蜀的一个州府(今四川三台县)做幕僚,妻子却在北方的长安居住,两地分居,长期不能相聚。
三、品析诗歌
1、仔细观察这首诗,从字面来看,这首诗有什么特点?
2、“君问归期未有期”两个“期”各指什么,有何作用。
3、当诗人想到妻子在一次又一次急切地询问自己的归期,而自己又“未有期”时,诗人心中会涌起怎样的情绪?
这些情感都是怎么表达出来的?
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4、说说“巴山夜雨涨秋池”中“秋”、“涨”两个字分别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马致远的诗5、在诗人幻想团聚的夜晚,诗人话点别的什么不行吗?为何偏要“话巴山夜雨时”?
6、缠绵的雨夜撩起了诗人怎样的思绪?
课后作业:
1、比较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和杜甫的《月夜》,看看它们在写法上有何异同?
《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