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桥流水的诗词 小桥流水诗词 现代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小桥流水的诗词,以及小桥流水诗词 现代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关于小桥流水人家的诗句有哪些关于小桥流水人家的诗句有哪些1. 关于小桥流水人家的诗句有
关于小桥流水人家的诗句有 1.关于小桥流水的诗词有哪些
《天净沙·秋思》 元代: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天净沙·春》
元代:白朴
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
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3.《如梦令·春思》
宋代:苏轼
手种堂前桃李,无限绿阴青子。帘外百舌儿,惊起五更春睡。
居士,居士。莫忘小桥流水。
4.《和沈石田落花诗》
明代:唐寅
万紫千红莫谩夸,今朝粉蝶过邻家。昭君偏遇毛延寿,炀帝难留张丽华。
深院青春空白锁,平原红日又西斜。小桥流水闲村落,不见啼莺有吠蛙。
5.《减字木兰花·春情》
宋代:王安国 马致远的诗
画桥流水。雨湿落红飞不起。月破黄昏。帘里馀香马上闻。
徘徊不语。今夜梦魂何处去。不似垂杨。犹解飞花入洞房。
2.有“小桥流水人家”这句诗句的诗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万中无一”之作。
《天净沙 秋思 》作者 马致远(元)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只廖廖数语,便将人在天涯的秋愁刻画得淋漓尽致。 这是一首描述羁旅游子的极品,以其意境高远而为千百年来传唱不朽。
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他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合称“元曲四大家”。马致远的作品多写神仙道化,故有“马神仙”之称。其曲词豪放洒脱,散曲成就尤为世人推崇。
鉴赏
这是一首描述羁旅游子的极品,以其意境高远而为千百年来传唱不朽。
整篇二十八字,由十一个意象构成,看似杂乱, 实则经过精心布置排列在一起,孤立的景物就构成有机整体,显现出一派萧瑟与黯淡。前三句十八字之间无任何动词连接,前两句写的是眼中所见,第三句乃游子自身描述,这三组意象组合到一起,就勾勒出旅途中的孤单与寂寥。后两句写游子的心理感受,夕阳独立,寂寞无言, 恍若日暮途穷一般。如果说前面三句还只是烘托了一种悲伤的、萧瑟的氛围,那么这两句就把这种氛围推到了极端。
古代诗文在铺排多种意象时有两种写法,一是平行,二是加倍。这首小令可谓兼而有之。从枯藤、老树、昏鸦、古道、瘦马,夕阳等意象的形状、彩来看,无不渗透着天涯浪子悲凉的心境,可谓情景交融,意境悠远。
这首妇孺皆知的小令全文仅仅二十八个字:“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在短短的篇幅里,马致远描写了一个天涯过客的愁思,意境萧瑟悲凉。时已深秋又临黄昏,藤是枯藤,树是老树,吹着飒飒西风。道是古道,马是瘦马。飘零在天涯的游子,面对如此萧瑟的景怎能不断肠呢?看那小桥、流水、人家是那么安详,那么静谧温馨,而家乡、亲人却又离得那么遥远。天气渐冷,家中的一切的一切让人牵挂。
可作为游子,却还要骑着疲惫的瘦马,一颠一簸地漂泊天涯。此情此景,怎不叫人肝肠寸断啊!
3.小桥流水人家的诗句和五年级语文的小桥流水人家资料
天净沙·秋思
[元]·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译文
枯藤缠绕的老树上栖息着黄昏归巢的乌鸦,
小桥旁潺潺的流水映出几户人家,
荒凉的古道上,迎着西边吹来的萧瑟的秋风走来一位骑着瘦马的游子。
夕阳早已往西沉下,漂泊未归的断肠人还远在天涯。
这是马致远著名的小曲,28个字勾画出一幅羁旅荒郊图。这支曲以断肠人触景生情组成。从标题上看出作者抒情的动机。
头两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就给人造成一种冷落暗淡的气氛,又显示出一种清新幽静的境界,这里的枯藤,老树给人以凄凉的感觉,昏,点出时间已是傍晚;小桥流水人家给人感到幽雅闲致。12个字画出一幅深秋僻静的村野图景。古道西风瘦马,诗人描绘了一幅秋风萧瑟苍凉凄苦的意境,为僻静的村野图又增加一层荒凉感。夕阳西下使这幅昏暗的画面有了几丝惨淡的光线,更加深了悲凉的气氛。诗人把十种平淡无奇的客观景物,巧妙地连缀起来,通过枯,老,昏,古,西,瘦六个字,将诗人的无限愁思自然的寓于图景中。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是点睛之笔,这时在深秋村野图的画面上,出现了一位漂泊天涯的游子,
在残阳夕照的荒凉古道上,牵着一匹瘦马,迎着凄苦的秋风,信步漫游,愁肠绞断,却不知自己的归宿在何方,透露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凉情怀,恰当地表现了主题,这首小令是采取寓情于景的手法来渲染气氛,显示主题,完美地表现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与此曲感情比较相似的还有杜甫一首诗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马致远一曲小令,短短28字,意蕴深远,结构精巧,平仄起伏,顿挫有致,音韵铿锵,直贯灵心。其四射的艺术魅力,倾倒古今多少文士雅客,骚人才子。曲中意味,既“深得唐人绝句妙景”(《人间词话》),又兼具宋词清隽疏朗之自然,历来被推崇为描写自然的佳作,堪称"秋思之祖"(《中原音韵》)。它勾画了一幅浪迹天涯的游子在深秋黄昏时刻孤寂无依的悲凉处境和思念故乡的愁苦心情。你看: 夕阳下, 乌鸦归巢, 小桥边,农人回家; 而荒凉古道上, 瑟瑟秋风中, 我们的主人公却是疲人瘦马,踽踽独行,夜宿何处, 明日何往?都还不得而知。这又怎不叫他愁肠寸断、倍思故乡! 全曲不着一"秋", 却写尽深秋荒凉萧瑟的肃杀景象; 不用一"思", 却将游子浓重的乡愁与忧思写得淋漓尽致。正所谓:“不著一字, 尽得风流。” “枯藤老树昏鸦,” 小令伊始,由近处着笔,“在一株枯藤缠绕的老树枝头,几只乌鸦守在巢边‘哇哇’怪叫”,就将一幅萧瑟肃杀的深秋景致展现在读者眼前,紧紧扣住了读者的心弦。 “藤”、“树”、“鸦”,本是郊野司空见惯的景物,并无特别之处,可一旦与“枯”、“老”、“昏”结合
匹配,一股萧瑟肃杀之气立即从字里行间油然升起,笼罩在读者心头,再加上平仄的转换与音韵的配合,“平平—仄仄—平平—”,两字一顿,语调由低转高,再由高转低,“枯、老、昏”依次递进,紧压过来,让人顿感气息闭塞,真有喘不过气来的感觉。 “小桥流水人家,”诗人笔锋一转,读者的视线也跟着带向远方,一组充满和平安详生活气息的图画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高度紧张的情绪也因此一缓,长长地吐出一口气来。这既是对远处风景的诗意描绘,也表现了漂泊的诗人对悠闲恬静的田园生活的向往与渴望。在平仄的运用上,采用了“仄平—平仄—平平—”的组合方式,语调也因平仄的转换而显得欢快与和缓起来。“小桥流水人家”也因此而成为描写诗意的田园生活的千古绝句。 “古道西风瘦马。”诗人笔锋一收,又将我们从美好的憧憬与向往中拉回到无奈的现实里来:古道萧索、西风凋零、瘦马宛然,无论情愿不情愿,喜欢不喜欢,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浪迹天涯的孤行苦旅还得继续。“仄仄—平平—仄仄—”,音声一变,气息也由舒缓再次转为短促,显示出诗人的激愤的情绪,我们的心情也不由自主地跟着紧张起来。 “夕阳西下—,”“平平平仄——”我们的心再次被诗人揪起来:落日西逝,暮霭笼罩,颠沛劳顿的诗人今夜会宿在何处?明日还将去往何方? “断肠人在天涯。” 诗人此时愁苦之情溢于言表,是一种浓浓的离愁才下眉头,又上心头,所以“仄平平—仄平平——”诗人发出一声仰天浩叹,就此作结。 “伤心的旅人,在遥远的异乡漂泊流浪。”是
伤心?是孤寂?是悲哀?是无助?还是无奈?又似乎是兼而有之。这既是诗人对人生际遇的感怀与嗟叹,也是对当时黑暗现实的有力质问和无情揭露。整首小令初看起来,纯用白描手法,仔细揣摩,却又满是比喻象征。用词之精炼准确,结构之精致巧妙,寓意之深刻广泛,实为罕见。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