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读书心得15篇
暑假读书心得1
临放暑假的时候,班主任老师推荐我们每人在暑假期间读五本好书。其中就有德国幻想文学作家米切尔·恩德的经典绘本—《犟龟》。
带着疑问我走进了小乌龟陶陶的童话世界。故事讲的是森林里住着一只无忧无虑的小乌龟陶陶,她每天过着悠闲自在的日子。一天她听到一个喜讯:动物王国的首领狮王28世要举行婚礼啦!邀请全体小动物去参加他的婚礼,乌龟陶陶也高高兴兴的前去祝贺。
一路上她遇到了许多困难,要穿过一片荆棘丛生的树林、沼泽,比起这些困难,更让人心灰意冷的是许多小动物跑来“好心”的劝她,有的说她走错了方向,有的觉得她走的太慢,不可能到达,有的说狮王的婚礼取消了,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劝她放弃。
陶陶并没有听信他们的劝阻,她坚信自己一步一步总能总能走到头。最后陶陶赶到了狮子洞,尽管没有赶上狮王28世的婚礼,但幸运的是意外的'赶上了狮王29世的婚礼!
读了这个故事,我从陶陶身上学到了一种精神,一种不畏艰难,坚韧不拔,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以后我也要向陶陶学习,刻苦努力学习,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一定能够取得可喜的成绩。
暑假读书心得2
偶然一次,看到了《朗读者》的宣传片,觉得很有意思,就从第一期的“遇见”、“陪伴”、“选择”、“礼物”……一直看到最后一期的“家”、“味道”、“青春”。伴随着《朗读者》最后一期的结束,我以为和它的缘分就到此了,却在偶然的机会在阅览室看到了整理成书的《朗读者》,欣欣然将它读起。
朗读,对于我来说,似乎已经是很久远的事情了。阅读,却是我的一大爱好,从未间断。一直以来,对于朗读我总有些偏见。总是觉得阅读是用心在聆听,是与作者的心灵交流,而朗读是一种对情感的表达和消耗,是寻求被听者的共鸣。通过《朗读者》,让我品味到朗读的真正魅力。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阅历,朗读中都蕴含了个人的理解和味道。而,那一篇篇经典的读本,也为我提供了更多的阅读选择。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阅读呈现出碎片化、快餐化的态势。我们已经有多久没有认认真真拿起一本书将它读起了?我们面对网络上如海水般涌来的书目,花费在选择一本书上的时间和成本也呈阶梯式增长。越来越快节奏的生活,越来越浮躁的生活状态,能够静下心来读一本好书,是当下这种生活所必需的。我想,《朗读者》的出现,或许正是为了满足人们的这种诉求吧。朗读亭,出现在城市中的各个角落,为人们提供了一片朗读的净土。我们已经多久没有朗读过了?那些感动我们的篇章,或许正藏在心底的某个角落,等待着绽放。
在《朗读者》中,我对“味道”篇印象深刻。我对“味道”一直都很敏感,小时候,就能闻到不同的“家”的味道,遇到“味道”篇有种如遇知音的感觉。读到张小娴《爱情的餐桌》,让我想起了,在餐桌上的各种遇见。常常觉得,吃饭不仅仅是吃饭,和不同的人吃饭,味道是不同的。和小孩儿吃饭,餐桌是个狩猎场,满满的'都是争夺后的香甜滋味;和家人吃饭,餐桌是个黑白电影,平淡中却带着一起老去的温馨味道;和朋友吃饭,餐桌是个茶话会,带着一种聊到地老天荒的味道;和恋人吃饭,餐桌是个摩天轮,充满着浪漫的味道。当然,生活百味,味道不仅仅是在餐桌上,更充斥了我们的生活。我们遇到的悲伤、快乐、挫折、喜悦……都会让我们去思考,去体会,慢慢的成为我们自己独特的“味道”。通过《朗读者》,让我对味道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能引起人们共鸣的篇章当然不仅仅是“味道”,不同的主题,
通过不同的读本,诠释了丰富多彩的内容,拨动着每个人的心弦。
遇见《朗读者》,让我品味到了朗读的美好,阅读的魅力。品味朗读,爱上阅读,或许,正是这一种遇见,馈赠给我最好的礼物。
暑假读书心得3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这是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三国演义》是四大名著之一,描述了:东汉末年,天下大乱,雄四起,平定董卓之乱后割据三国,最终,在司马懿和司马昭的率领下,统一全国,天下归晋。
其中,涌现了各路英雄豪杰,赴汤蹈火,单骑救阿斗的赵云;疑心重重,大战官渡的曹操;有勇有谋的老将黄盖……但我却更喜欢美髯公——关羽。
关羽,之所以被称为美髯公,是因为他长相不凡:一双单凤眼,一对卧蚕眉,身高九尺,使一,骑一匹赤兔马,但是,我更赞赏的是关羽的.赤胆忠心,自从“桃园三结义”过后,关羽与张飞,刘备结为异姓兄弟,他一心辅佐刘备,为刘备打下无数江山,深得刘备宠爱,起初,关羽因打战,与刘备走火,被困小山上,愿与曹军决一死战,曹操见此人勇猛无比,势
不可挡,便招来自家军营,给予最奢华繁荣的生活,希望关羽从此留在大魏。虽然关羽身在曹营,但仍不忘旧主,只把此地当作短暂的歇息之处,处处打探刘备的消息,可见一字一—忠。在一天他得知刘备还活着,不带走任何一样东西,飞马离去,可见对旧主的忠心耿耿。不但如此,关羽在华容道心释曹操再现他的“忠义”。
在中国复兴时期,出了不少忠于祖国,报效祖国的科学家,钱学森就是其中的代表。他来到美国,学习了各种原子理论,使他成为一名非常强大的科学家。他在美国可以受到非常优良的待遇,但他再回头一看,当时的祖国,没有科技,也没有设备,受各国嘲笑与欺辱。钱学森不忘“旧主”,冒着生命危险,假扮成逛街,谁知他带了一家,趁机逃跑,来到中国,为中国打下坚固的基石,这就是钱学森“忠”的表现。
“忠义”一直是中国的传统精神,这是一种君子的表现,代表了一个人品格之高尚。
暑假读书心得4
人们常说,念书要读透:把书发掘的很深。读精:把书中的好对象都取出来,提炼出来。读杂;什么都得读。这样,常识才气博大博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做考不倒之人。可本日我读了老舍的书,颇有另感,说来与君共享。作文网高中
先谈读什么书,有人喜好文学类,有人喜好柯斫培,等等各不沟通。他们都与许多书有深挚的友好,可老舍差异,他说和本身有友好的'书不多。他不喜好三字经一类的书,也厌恶公式类的古板书。提及来还真有一番原理,为什么要读不喜好的书呢?书就是满意我们的精力需求,可书也得有的放矢。就说我吧,泛泛拿起些言谈轶事的嘲讽小说,便爱不释手,读得孜孜不倦,可以望见那些死板的笔墨,即刻两眼无光。一篇文章多时才读进一些,就是由于漫不经心。以是选书读也不能拿来就读,要分明选择,但也不能太挑剔,也要学会实行,大概某类书逐步地就会和你的味口了。有一次我有时中借了一本沈石溪的动物小说,早年认为这类书索然无趣,可专心读了泰半,却也有那么些味道。便把这类书都翻了一遍,才得偿所愿。
接着,谈谈奈何念书,我常常读到一段出格好的文章会与别人配合浏览咀嚼一下。老舍说他念书没体系:有什么读什么,不要看的别读,读得快,也不要决心去记,让书记着本身,读完了,别去评述······我也认为念书得自由,要为所欲为,书中的英华老是在不知不觉中,灌入我们的大脑,润泽我们的心里,强行塞下去的反而没有效,统统照旧灵活烂漫的好。
老舍老师喜好自由自在、不受羁绊的念书,这一点倒还真与我心有灵犀呢。
暑假读书心得5
说起林清玄爷爷,我便会想到《和时间赛跑》这篇课文中曾经说过的“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这句话。爸爸十分喜欢他的作品,家中有好几本关于林清玄爷爷的作品集。
这次订书,我看到书单上《盛开于繁花的季节》这本书是林清玄爷爷所著,便情不自禁地拿出小金库里的钱购买了。当我翻开这本书,浏览过目录后,《让树转弯的方法》这个有趣的题目便牢牢地吸引了我的眼球,树怎么可能会转弯呢?用什么办法让它转弯呢?铁棍?刀?斧?为什么要让它转弯呢?一系列的问号促使我翻开了这一页。
当我看完这则故事后,便有种恍然大悟的感受。所谓“让树转弯”依靠的不是铁棍,更不是刀和斧。而是利用了“树的向光性和向上性”,将花盆里的木瓜树扳倒在地上,因为木瓜树向光生长,过一个月后,便成为一棵L形的树了,再如法炮制,把木瓜树扶了起来,过了一段时间,这棵神奇的树竟又转弯了,变成了N形。
读书心得作文 我看完书后,便去了爸爸,询问爸爸,树真的会长成“N”字形吗?爸爸什么也不解释,只
是带我来到了家里的'阳台。妈妈是养花的好手,窗台外的架子上放满了花,实在堆不下了,阳台的侧面还放了一排花架。爸爸指向了花架上的一排多肉植物,让我自己看。我定睛一看,果然如此,因为花架是在侧面摆放的,所以只有一侧能够晒到太阳,因此多肉们都是往阳台的方向生长的!
瞧,连树都有向光性和向上性,更何况是人呢?我一下子想到了新闻中说到的“搬砖男孩”林万东,他家境贫寒,高考后就随母亲搬砖,以此赚取生活费。在他拿到清华大学通知书的那一天,还在工地上干活,但是他所吃的苦一切都是值得的,因为这坚持不懈的精神财富将永远伴随着他。
人在一生当中肯定会遇到很多很多的困难,如若我们都可以像这树一样,不低头抱怨,将有限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坚持不懈的努力,并且永远向着希望的方向奋斗,学会在逆境中生长,那么困难终将变成我们通向成功的垫脚石!
我也愿心如花木,向阳而生!
暑假读书心得6
夜晚,柔和的灯光下,拿起书架上的一本《论语注解》,随着书页的翻过,心里的思绪像滴在生宣纸上的墨汁一样一点点地氲开了……
孔子,一个明灯似的人物,一个对中国思想影响了几千年的人。他的思想照亮了我们的历史,用智语引导了一代又一代的后人。
《论语》至今仍被参读,每次读来,也都会有新的人生感悟。
知道儒家思想的人,一定都会记得“中庸”二字。但是,不知是源于何时,这两个字会让我们产生“怯懦”甚至“迂腐”的联想。或者,这与封建统治者“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利用儒家思想来维护其统治有关。而古代中国的法律体系也带有非常明显的儒家思想的彩,如《唐律》中的“谋反”、“谋叛”等“十恶不赦”的大罪中就包含了儒家思想的伦理原则。再加上中国唯圣唯经的文化传统,渐渐地就让我们产生了错误的理解。
记得上中国传统文化这门课时,老师用了“适中、中正、中和、时中”几个词简单地概括了“中庸之道”。虽然只有八个字,但它们却是孔子思想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若是放开来,它们可以充塞于天地之间,并能够囊括中华民族千百年的为人之道;而若是收拢来,它们又可以深藏在你我的内心之中,时时引导我们的言行。
简单地理解“中庸”,便是“走中央大道,做平常的事”。“中央大道”我们可以进一步延伸到美好的道德。孔子告诫我们要乐于做平常事,而且不要小看这些事。在做事的过程中,要掌握好分寸,不偏不倚,“无过之,无不及”,久而久之,就能达到游刃有余。最值得我们琢磨的,便是“时中”了,它要我们时刻注意审时度势,出问题的关键,根据情况做出有效调整,做到有的放矢。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