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时唱的乞巧歌歌谱
七夕时唱的乞巧歌歌谱
一、两句调调一:1=d 《XX县志》曲谱2 3 2│2 16│2 2 1│6 1│2 23│2 1 6│2 21│6 1│一盆水儿,清涟涟,我给巧娘娘洗白眼。头上青丝如墨染,两股子眉毛弯上天。杏核眼睛圆又圆,线杆儿鼻子端又端。窝窝小嘴一点
七夕乞巧
点,糯米白牙尖又尖。两只耳朵赛牡丹,鸭蛋儿白脸真稀罕。上穿红来下穿蓝,身体端的象竹杆。好
一个娇娇女天仙,叫人越看越喜欢。调二:6 1 6 53│6 1 6 5 3│6 5 6 5 6 5 3│2 12 3 5│321 61 │6 6│巧娘娘教我
绣呀一针呀,一绣南天一朵的云呀。巧娘娘教我绣呀
二针呀,二绣天上北斗的星呀。两句调,节奏较自由,是乞巧歌中最流行的唱曲调。不管一首歌词再长,总是由上下两句组成一
节,一般是以七字句为基础的较自由的句式。不过,有时可以根据演
唱实际需要,自由增添衬字和衬词。至于副歌配主歌,后面将专门谈
及--因为顾忌会给下面的介绍带来混乱。
二、三句调1=b 苏有元记谱2 2 1 6│2 2 1 6│6 2 2 1 6│5 1 6│2 2 1 6│2 2 1 6 5│一洞神仙汉钟离, 赤面长须大肚皮,阴阳宝扇手里提(格)。二洞神仙李铁拐,手拄铁拐降妖怪,身背葫芦闹东海(格)。三句调多为叙事,三句为一首。每句七字,结构比较整齐,结奏规整。一般句末都讲究押辙韵,但不怎么严格。
有时为了表达一个完整的内容,常常把许多首连在一起,用同一曲调
进行演唱
三、四句调i=g 华杰记谱6 6 7│6 5 3│2 3 5│3 5│3 6│6 5 3│七月初一天门开,我请巧娘娘6 5 5 3│3 │6 5 6│6 5 3│2 3 5│3 5│下凡来;玉体飘飘驾彩云,6 5 6 7│6 5 3│6 5 5 3│3 │飞到人间度佳节。以上曲调是中速。主要
是用来演唱四句为一首的歌词。曲调明快、有力、气氛愉悦,既适合
于叙事,也适合于抒情。除独首演唱外,往往很多首连在一起用同一
调演唱。一般讲求节奏鲜明,琅琅上口,音乐性较强。但在句末押韵上,难以一韵到底,常常中间换韵。
四、数板调(也叫舞曲调)1=g 443 6 3 3│6 i6 i6 56 53 6 53 3│i 66 i6 66│泼又泼呀, 百草的芽儿熬油汤呀, 大锅里熬到56 53 3 3│3 6 3 6│6 3 6 0│6 3 6 0│6 3 6 0│小锅里呀, 咯噔
咯噔载着来,载端了,扭偏了,i 66 i6 66│56 53 6 0│3 65 3
3│67 7 3 3│可惜了巧娘的手段了. 抽匣里呀, 取线哩
呀,35 3 6 53│67 7 3 3│3 6 3 6 53│扎花要扎扣线哩呀, 扎
下的花儿6 7 3 3│ 动弹哩呀;扎花要扎大红哩,我和巧娘有情哩;扎花要扎茄子,我和巧娘亲姊妹;扎花要扎真样景,扎下的花
儿四条腿;扎花要扎老金黄,扎下的花儿渗蜜糖;扎花要扎水上莲,
扎下的花儿打旋旋;扎花要扎金绛哩,要扎天上的月亮哩;扎花要扎
麻叶哩,要扎十朵莲花哩;十朵莲花九朵开,只有一朵没开开;一朵
没开没关系,放到院里风吹开。以上曲调较长,除前面歌词外,后面
省略部分的曲调,通常和所记的最后两句曲调重复,曲调上有变化,
但不大。其实,细一分析,其实是《泼又泼》和《扎花调》的揉和。
调二:1=g 24 苏有元记谱45 22│ 45 22│ 565 56│45 22│42 42│泼又泼呀,泼又泼呀,白绫子缠脚乐又乐呀。用心梳妆泼又泼
呀,泼又泼呀,姊妹几个乐又乐呀。泼乱了,6 2 5│ 565 655│5 2 5│ 4 2 52│4 2 52│ 4 2 422│62 5│打扮哩,红绸子鞋上绣花哩。前一跳,后一摆,咯噔咯噔泼起来。泼端了,绣下的花鞋拐偏了,泼端了,泼乱了,绣下的花鞋拐烂了。数板调自由灵活、欢
附送:
七夕是不是中国情人节
七夕是不是中国情人节
在我国,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气温暖,草木飘香,这就是人们俗称的七夕节,也有人称之为乞巧节或女儿节,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闪耀,一道白茫茫的银河横贯南北,争河的东西两岸,各有一颗闪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遥遥相对,那就是牵牛星和织女星。七夕坐看牵牛织女星,是民间的习俗,相传,在每年的这个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在鹊桥相会之时。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
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称为乞巧节。人们传说在七夕的夜晚,抬头可以看到牛郎织女的银河相会,或在瓜果架下可偷听到两人在天上相会时的脉脉情话。女孩们在这个充满浪漫气息的晚上,对着天空的朗朗明月,摆上时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女神能赋予她们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让自己的针织女红技法娴熟,更乞求爱情婚姻的姻缘巧配。过去婚姻对于女性来说是
决定一生幸福与否的终身大事,所以,世间无数的有情男女都会在这个晚上,夜静人深时刻,对着星空祈祷自己的姻缘美满。七夕的由来与传说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延续。宋元之际,七夕乞巧相当隆重,京城中还设有专卖乞巧物品的市场,世人称为乞巧市。宋罗烨、金盈之辑《醉翁谈录》说:七夕,潘楼前买卖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车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车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复得出,至夜方散。在这里,从乞巧市购买乞巧物的盛况,就可以推知当时七夕乞巧节的热闹景象。人们从七月初一就开始办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车水马龙、人流如潮,到了临近七夕的时日、乞巧市上简直成了人的海洋,车马难行,观其风情,似乎不亚于最盛大的节日--春节,说明乞巧节是古人最为喜欢的节日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