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抬头有哪些传统食物
      龙抬头食物
      1、葱饼
      有些地方二月二吃的饼叫“龙鳞饼”,而吕梁地区这天吃煎饼或葱油烙饼,称为“揭龙皮”。太原地区这天除吃烙饼外,还有吃水饺,叫做“吃龙耳”,晋南这天则肯定要吃麻花、撒子,谓之“啃龙骨”。
      2、饺子、驴打滚〔财源滚滚〕
      在“龙抬头”这天,讲究吃“肉菜饺子”,取“肉菜”之谐音“有财”,寄语新年财源滚滚之意;而在老北京的风俗中,人们喜在农历二月二买“驴打滚”品尝,黄豆粉面裹上豆沙馅儿,形状圆润,同样有“财源滚滚”的含义。
      3、炒豆子
      在西北、甘肃岷县等地有吃炒豆子的习惯,表示春天的开头,岷县的二月二会,人们买大
黄梨回家孝敬老人,故二月二庙会又称“黄梨会”。
      4、撑腰糕
      江浙沪地区在二月二这天保存着吃“撑腰糕”的风俗,意思是吃了糕,当年里就不会腰酸背痛了。
      5、面条
      北方人喜爱在这天吃碗“龙须面”讨个“好彩头”。龙须面由山东抻面演化而来,因抻出的面细如发丝,下滚水如银龙入海,故得名。“龙须面”有顺顺溜溜,顺心如意的美妙寓意。
      6、面旗子
      淄博老百姓有吃炒面旗子的风俗。就是切成菱形的面片,将干后的面旗子用白抗土加热炒制而成。
      7、炒面
      在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北乡一带,每逢二月二,家家户户都吃炒面条,因炒熟的面条形状像虫,寓意大家合力把虫炒熟并全吃了。
      二月二这一天的饮食多以龙为名,这一切都是为了唤醒龙王,祈求龙王保佑一年风调雨顺,获得好收成。
      二月二龙抬头的禁忌
      〔1〕出嫁女儿,忌在娘家过二月二
      二月二龙抬头之日不能回娘家的原由,主要是在古代由于小媳妇新婚后,到二月初二的时候便不能住在娘家了,而婆家人为了让小媳妇早日回婆家而流传出来的俗话。演化到后来,若是小媳妇始终在娘家住,婆家人会在二月初一就把小媳妇接回家去。根据旧社会的风俗,刚新婚的小媳妇年前年后都必需在婆家服侍公婆与丈夫,到了正月十六以后的日子可以临时回娘家住,当作是休息日,但只能住到正月底,过了正月必需回家。由于二月二以后就是民间的春耕了,还得下地干活。
      〔2〕忌在娘家分娩
      在古代重男轻女的社会思想下,在古人看来,嫁出去的女儿就像泼出去的水,就等于是男方的人。而妇女生小孩确定是要见血的,产后还会有一些恶露排出体外,所以在古人看来是特别污秽的事。女人回娘家生小孩等于把“霉运”带回家,而二月二龙抬头这天是等于把好运带回家的,与之相冲,所以妇女不得在娘家分娩。
      〔3〕不动针线,不用剪刀
      在我国古代,龙被古人看作是神圣的象征。“龙头衔”这天因此多了些禁忌,以防损害到苍龙,影响全年的运气。妇女们在这一天是禁动动针线和剪刀的,由于苍龙在这一天会抬头观天下,使用带针带利刃的东西会刺伤龙眼。而在妇女起床的时候,嘴里一般都会叨念这么一句“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
      〔4〕忌说“吃醋”
      在我国中原诸省的方言中,由于“吃醋”都被看作是“嫉妒”层面的含义,到了二月二由于本身这个节日就是喜庆的,所以当时人怕当心眼儿影响吉利,于是就把“忌讳”叫做“醋”,而用忌讳就是吃醋的意思。
      二月二活动
二月二 龙抬头      二月二这天有一项重要的活动就是接“姑奶奶”,即娘家人接回已出嫁的女儿,故有“二月二接珍宝儿”之说。由于老北京人的礼数多,其中正月里“姑奶奶”是不能住在娘家的,初二到娘家拜了年后也必需当天赶回婆家。但到了二月初二,娘家人就来接女儿回去,住上几天或半个月,一是正月里忙活了好长时间,比较劳累,接回娘家好好歇一歇;二是新的一年刚开头,又要劳碌了,所以要犒劳犒劳她。在被接回来的日子里,“姑奶奶”除了吃喝,就是串门谈天儿,轻松而开心。
      二月二这天的另一项活动是皇帝耕田。由于每年的二月二这天差不多是在〔惊蛰〕前后,“惊蛰一犁土,〔春分〕地气通”。从今北方就到了春耕大忙的时候。为了动员人们赶快投入春耕生产,别误农时,二月二这天皇帝要象征性地率百官出宫到他的“一亩三分地”耕地松土。明朝和清朝前期的帝王每年二月二,都要到先农坛内耕地松土,从清朝雍正皇帝开头,每年的二月二这天改为出圆明园,到“一亩园”〔今海淀圆明园西侧〕扶犁耕田。过去曾有一幅〔年画〕,叫《皇帝耕田图》,画中是一个头戴王冠、身穿龙袍的皇帝正手扶犁耙耕田,身后跟着一位大臣,一手提着竹篮,一手在撒种,牵牛的是一位身穿长袍的七品县官,
远处是挑篮送饭的皇后和宫女。画上还题了一首打油诗:“二月二,龙抬头,天子耕地臣赶牛,正宫娘娘来送饭,当朝大臣把种丢,春耕夏耘率天下,五谷丰登太平秋。”这幅画也说明人们盼望有一个开明的皇帝,能够亲自春耕夏耘,使老百姓丰衣足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