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
课题
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第10课《父母多爱我》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题的编写依据是《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我的家庭生活”里的第一条,“知道自己的成长是离不开家庭,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对他们的感激、尊敬和关心。”
本课主要讲述的是父母对孩子的爱,引导学生体会父母的爱。父母对子女爱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些细微的爱孩子也许很难体会到,本课着重这一方面,填写爱心树的活动和“妈妈喜欢吃鱼头”的故事都是引导学生体会父母默默的爱。通过学生回忆、观察、记录父母为子女所作的事情,能够让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父母默默付出的爱,从而形成积极的、相互关爱的亲子关系,这也是学习本课的意义所在。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回忆、记录等方式让学生在日常生活小事的细节中,发现和体会父母默默的爱。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用具体事例表达真情实感,并且增进和父母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加深对父母的了解,懂得体谅父母与付出,从而更加关心和关爱自己的父母。
三、学习特征分析
三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思维直观、具体、形象,抽象思维才开始形成,逐步向深刻发展的特点。步入学习道德与法治阶段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他们不同于一二年级学生对待父母的爱是懵懂的,他们已经知道是父母爱他们,但他们容易忽视日常生活中父母给予的爱,这需要教师积极的引导。父母的爱是形式多样的,有些爱的表达,三年级的学生往往很难理解,这也需要引导。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在低年段体会认识父母爱的基础上,更深层次的发现爱和感受爱。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课的设计基本观念:道德是存在儿童的生活中的,儿童的生活是构建意义世界的基础和条件,因此在教学设计中要以儿童生活为主线,多角度去审视重构教材的意义世界。创设学生熟悉、生动的情境,同时捕捉利用好课堂的生成,符合三年级学龄儿童的特点,让学生乐于学习,学有动力,学有所获。
教学与活动策略:
1、教学启发式。课前《我的好妈妈》这首歌曲让学生初次体会到父母爱,从而引入到课题之中。组织学生填写好卡片,贴在我们的爱心树上,让学生回忆并记录下父母的点点滴滴的爱。
2、教学探讨式。让学生上台表演阅读角中《妈妈喜欢吃鱼头》的小故事,回答并理解“妈妈和外婆真的喜欢吃鱼头?她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呢?”这个问题的真正含义。小组讨论爸爸以及其他家庭成员给学生带来的爱。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发现父母对我们的爱,并且理解父母对我们的付出。
(依据:本课的主题就是发现父母默默的爱无处不在,让学生走进父母,发现爱、感受爱、理解爱、辨析爱。)
教学难点:用具体事例表达真情实感,在沟通和交流中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父母爱。
(依据:本课通过故事细节中感受父母爱之深,让学生回忆并记录下爱的瞬间,更能增加爱的记忆,留下深刻的印象。)
六、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爱心树、小卡片等。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教师: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上一节新的内容,先一起来听一听这首好听的歌曲《我的好妈妈》。今天咱们学习的内容就和自己的父母有关,板书课题(10、父母多爱我)。
二、填爱心树,发现爱
教师:同学们,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都离不开父母,大家一起看看这几张照片,请你也回顾自己的成长点滴。
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棵大树叫“爱心树”。因为这棵树充满了每一位父母对同学的爱。现在,回忆一下父母平时为我们付出过什么,做过什么让我们难忘的事情,请填写在老师发的“爱心卡”上,待会我请同学们来说一说,贴一贴。
三、演演故事,感受爱
老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吃鱼吗?是喜欢吃鱼头还是鱼肚子呢?在我们课本中有这样一个妈妈,她就很“喜欢”吃鱼头,不仅如此,外婆也说“喜欢”吃鱼头,这个鱼头真的有那么好吃吗?她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呢?让我们带着问题,一起看看这三位同学的表演,探探究竟吧!
老师:父母关爱同学感人的故事一定也不少,谁可以讲给大家听听呢?(板书:默默的爱)
四、展现视频,辨析爱父母对我的爱
老师:这里有一个小朋友,她的名字叫萱萱,她有了自己的烦恼,谁能帮帮她呢?
视频:大家好,我叫萱萱,我有一个小妹妹,我很开心,却也很烦恼,我觉得爸爸妈妈平时都照顾她多一点,多爱她一些,你们说呢?
老师:同学们分析的这不错,相信这位萱萱小朋友心里一定有了自己的答案!(板书:父母——   我)
五、配乐朗诵,领悟爱
老师:是啊,妈妈给我们的爱真是太多了!古人就有“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样的诗句,接下来,我们一起打开课本,闭上眼睛,一起用心去聆听《妈妈的爱》这首诗歌,还有谁愿意再来读一读呢?
老师:同学们读得真是太感人了!那在你们眼中爸爸的爱像什么呢?谁能给爸爸的爱也写一首小诗歌呢?
六、课堂小结
老师:亲爱的同学们,一节课这么快就要结束了,老师给同学们布置了小任务。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更加深刻感受到父母对你们那份默默和深深的爱,就让我们把这些爱永远留在我们的家中吧!(播放《我爱我的家》)
一、齐唱歌曲,进入课题
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歌曲,一起回顾父母默默付出的爱。
二、写爱心卡,回忆点滴
  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爱心卡,思考回顾过去父母为自己付出的爱有哪些,并且记录下来。
生1:当我睡觉的时候,爸爸妈妈总是要为我盖好被子,怕我着凉了。
生2:当我在学校表现好的时候,爸爸妈妈还会给我一些奖励,如果做错事情,她们也会耐心教导我的。
……
三、表演故事,体会爱
学生们上台表演故事,回答老师给出的问题。
生1:我不喜欢吃鱼头,鱼头没有肉,我喜欢吃鱼肚子,那里肉最多了。
生2:我觉得妈妈和外婆并不是真的喜欢吃鱼头,我吃过鳊鱼的鱼头,很难吃的,她们可能是善意的谎言。
生3:妈妈和外婆都非常爱他,所以她们想把最好吃的鱼肉给他吃,自己吃一些差的。
生4:我的妈妈买了一个好吃的西瓜,但她总是把中间最甜的部分给我。
    ……
四、分析视频,辨别爱
通过老师给出的视频,了解到生活中还有一些其他的小朋友对爸爸妈妈的爱有所误解,通过讨论和分析来辨别爱。
生1:我也有一个弟弟,但我觉得妈妈不仅爱弟弟也爱我,因为当我小的时候妈妈也是这样照顾我的,可我那时候太小并不知道。
生2:妈妈的爱不会因为多了一个孩子就少的,妈妈永远是最无私的人。
……
五、朗读诗歌,升华主题
  学生通过聆听诗歌,以及自己朗读诗歌,再次感受妈妈对自己的爱是无声无息,却又无处不在的。同时,通过老师的引导,不要忘记爸爸和其他家庭成员给自己的爱。
生1:我认为爸爸的爱像一把大伞,能够为我们遮风挡雨。
生2:我认为爸爸的爱像一阵风,能为我吹走烦恼,带给我最温暖的呵护。
  ……
六、伴随音乐,结束学习
  学生完成课后任务,巩固学习随着美妙的音乐,一起跟唱,结束愉快的学习内容。
(此环节教学采用了歌曲导入法,既能让学生快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起来,又能够勾起学生对父母爱的回忆。)
(此环节采用图文结合法,让学生填写爱心卡片,并大声朗读出来贴在爱心树上,这是对父母爱的一种表达方式,很多学生知道父母爱自己,但往往会忽略细节,通过写的方式更容易让学生留下深刻记忆,学上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得到了提高。)
(此环节采用探究交流法,通过学生上台表演节目,更能深刻体会到故事中妈妈和外婆对主人公的爱,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对自己生活发生过类似事情的感受,一件看似普通,看似谎言的事情,都藏在父母对自己的爱。)
 
(此环节采用多媒体呈现法,通过现实视频,展现出一些孩子对父母爱的误解,特别是现在实行二胎政策,很多学生有了弟弟妹妹,她们会认为弟弟妹妹剥夺了父母对她们的爱,其实并不是这样,只要用心体会,用心辨析,就会发现父母的爱依旧是无处不在。)
(此环节采用了读中想象法,通过朗读诗歌,让学生动情动理,更加深刻和认识到父母对自己的爱,由此建立起相互理解和相互关爱的亲子关系,升华本课的主题思想。)
(布置任务提高学生课后实际生活对爱的认知程度,音乐触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让课堂活跃的气氛一直延续到学习结束,让学生有所认识,有所收获。)
七、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10、父母多爱我
默默的爱
                        父母        
                             
(设计理念: 本课围绕父母和我之间默默的爱来阐述的,此板书简单明了,显而易见,更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加深父母与自己之间的理解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