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网络谣言的危害———————————————————————————————— 日期:
网络谣言的产生与舆情引导-行政管理
网络谣言的产生与舆情引导
杨兴坤,吴向向
(北京建筑大学,北京100044)
摘要:网络谣言是指通过网络媒介而传播的没有事实依据的消息。
网络谣言的产生原因是极为复杂的。其中,心理原因是滋生谣言的内部因素,社会原因是产生谣言的重要因素,网络技术为谣言提供了便利,政府公信力下降助长了谣言滋生。此外,个人、社会、政府等各方面的合力加剧了谣言的形成和传播。要有效应对网络谣言,需要政府、社会、传媒、个人等都担负起相应的责任,多管齐下,多措并举。
关键词 :谣言;网络谣言;谣言应对;舆情引导
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168(2015)03-0085-06
DOI:10.16326/jki.1008-7168.2015.03.013
收稿日期:2014-10-08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基层政府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研究”(11ZD03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供应链应急管理研究”(61203148);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社科计划面上项目“北京市突发事件舆情研判与应对策略研究”(SM201410016002)。
作者简介:杨兴坤(1975-),男,重庆开县人,北京建筑大学经济与管理工程学院副教授,危机管理研究中心、网络舆情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危机管理研究中心、政府管理与改革研究中心研究员。
突发事件爆发后极易引发谣言。如1923 年日本东京大地震后,关于旅日朝鲜侨民纵火、投毒的谣言,使2613 名在日朝侨被杀;1978 年希腊塞萨洛尼基市地震后,谣言造成该市超过半数人逃走、固定资产被抛售和食品遭抢购等恐慌。谣言不仅扰乱社会生活秩序、危害社会稳定,还会降低政府公信力。消除谣言是政府的职能之一。舆情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便是有效地应对谣言、消弭谣言。
一、谣言与网络谣言
谣言,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没有事实根据的消息”。一般是指没有事实基础、被捏造出来并通过一定方式传播的言论。某些人(或者某一体、集团和国家)出于特定的动机和目的,可能会主动制造或散布一些没有得到确认的、缺乏事实根据的谣言。
美国社会学家波斯特曼和奥尔波特(PostmanAllport)曾提出一个决定谣言的公式:谣言=(事件的)重要性×(事件的)模糊性。他们通过这个公式指出谣言的产生和事件的重要性及其模糊性成正比关系,即事件越重要且越模糊,谣言产生的社会效果就越大,而当事件的重要性与模糊性一方趋近于零时,谣言也就不会产生了[1]。
网络谣言是指通过网络媒介(如网站、邮箱、聊天软件、社交网站、网络论坛、手机短信等)而传播的没有事实依据的消息。网络谣言与社会现实的谣言没有本质区别,只是传播介质和传播方式不同而已。当前网络谣言多涉及公共事务尤其是突发事件。网络谣言传播具有突发性且速度极快,因此容易对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造成不良影响。
二、谣言的产生原因
(一)心理原因是滋生谣言的内部因素
1.恐慌心理。
面对突发事件,人类往往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恐惧。为了化解这种恐惧,人们往往会对某些现象和问题寻求某种解释,正是这种恐惧感为谣言的产生提供了心理基础。非典、禽流感
、地震等都会引发人们的恐慌,而这些事件与人们的生活关系极为密切,当民众无法从正式渠道获得真实可靠的信息时,就会听信小道消息,或进行主观臆测,因此谣言就慢慢产生了。
2.盲从心理。在心理学上,盲从心理也称为从众心理,指个人在体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主见而采取和体说法或者做法一致的心理行为。从众心理是一种很普遍的心理现象。人们因对自己的观点和分析缺乏信心,对事态发展的结果没有十分的把握,从而选择从众以求心安理得。例如,在2011年东京大地震后我国的“抢盐风波”中,人们便出现别人买盐我也买点盐的心态。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