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谣言 网络谣言 网络传播
简介:谣言是利用各种渠道传播的对公众感兴趣的事物、事件或问题的未经证实的阐述或诠释。谣言没有真假之分,因为是未经证实的信息,所以无法确定谣言的真假。1947年,Allport & Postman给出了一个决定谣言的公式:谣言=(事件的)重要性×(事件的)模糊性;他们在这个公式中指出了谣言的产生和事件的重要性与模糊性成正比关系,事件越重要而且越模糊,谣言产生的效应也就越大。当重要性与模糊性一方趋向零时,谣言也就不会产生了。现代环境下,利用灵活无序的网络传播,谣言传播变的速度更快、作用力更强。有些流言在传播中,常常变样,这一方面是接受者和传播者的记忆错误所致,更重要的是各人在传播过程中有意无意地加上自己的主观彩。
长久以来,人们对谣言存在着种种误解。比如认为谣言就必定是虚假的、臆造的或荒谬的。把谣言看作是人类非理性行为的爆发。在这种消极观念影响下,谣言现象的诸多方面是无法解释的,直接导致对谣言的理解走入死角。网络时代的到来,导致谣言的大肆泛滥。这与人们曾经有的认为大众媒介的高度发达将导致谣言走向灭亡的想法正好相反。本文试通过对网络谣言的
传播特点与传播形态的分析,解释谣言的传播的社会基础,并提供应对谣言的基本策略。
1981年,美国首屈一指的日用消费品制造公司:宝洁公司每个月都要接到成千上万个电话,因为外面谣传宝洁公司为了生意兴隆,与魔鬼缔了约,将其利润的百分之十交付给一个信奉撒旦的教派。这个谣言引发了一场特殊的战争,形形的宗教组织纷纷出场,到处宣扬抵制刊有这个不祥印记的商品。
1966年,法国北部鲁昂市谣传该市一家遐迩闻名的服装店是贩卖白人妇女的诱饵,于是威胁的电话纷至沓来,无论女经理如何辟谣,也无济于事。最后她不得不放弃斗争,离开该市,一走了之。
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会接触到谣言。八十年代物价不稳定的时候,不时风传某某商品要涨价。人们闻风而动,出现了囤积火柴、食盐的笑话。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谣言又多了一种传播途径――那就是跨越国界与地缘的英特网。
在网络上,人人都是消息传播者,过去被排拒在媒体之外的小道消息、八卦、耳语,如今可堂而皇之的公开传播。由于英特网的传播特点,谣言的发展达到了极致。无论从复制的速度
和规模来看,谣言的发展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峰值,其杀伤力也更为强大。网络匿名、自由和交互的特点为网民提供了隐藏身份,不必显示任何社会责任感的机会,使得躲藏在网络背后的芸芸众生,没有了面对面的尴尬和法律的顾忌,各种不健康的心理垃圾肆无忌惮地在网络上进行倾泄,于是,网络成了谣言丛生的地方。
大家可能都受到过这样的信息:以下是发生在我朋友身上的真实故事,为防再有人受骗,请将这封信传给你所认识的人......。类似这样的在网络上广为流传。
随着全世界网民数量打大幅增加。然而在法律规范跟不上科技发展的情况下,与谣言充斥网络,其杀伤力已不下于黑客与电脑病毒。有人因此破财、失身、信誉受损、生活饱受干扰,甚至网络也被利用成中伤对手的舞台……
网络中最广为人知,受害最深的大谣言,当属肯德基炸鸡。当肯德基炸鸡是用基因工程在大桶中培育的快速成长的无头鸡的谣言在世界各地传送时,可以想象,这对肯德基是一个多么大的名誉打击。
1、网络谣言的主要传播渠道和方式:
谣言在网络上传播的途径主要包括以下渠道:
1.1、各类论坛:
各大网站上的各类论坛几乎已经成为众人心目中谣言的集散地了。造谣和传谣的活动往往在在上面此起彼伏,一谣未平,一谣又起。在很多人心目中,论坛上的消息可信度极低。很多人喜欢灌水,意即在论坛上发表文章,在即时引起其它在线网友关注时,得到一种创作的成就感和愉悦。然而,并非所有在论坛上的消息都完全虚假。在清华大学的论坛上,有相当一部分消息事后被证实是真实的。这就使很多网民面对上面的消息,无法完全将之搁置不理。在将信将疑中,谣言得到了巨大的生命力和传播价值,在网下又通过人际口头传播广为人知。
1.2、网络新闻:
网络新闻自诞生之日起,就以传播迅速的优势,迅速席卷全球。据统计,时下有超过二成的网民通过网络获取每日最新的新闻,有超过六成的新闻媒体采用英特网技术传输新闻,几乎百分之八十的报社建立了自己的因特网站。如果健康地发展,网络新闻事业一定能够以自身
的独到优势,迅速超越以往作为优势媒体的传统媒体。然而,在许多网民心中,网络新闻不只什么时候丧失了自己的可信度,被人们称为谣言新闻。新闻网站往往依赖于网民的自由投稿获得信息,这就造成检验事实真实性的困难。更有很多新闻网站在新闻竞争的过程中往往不顾事实,怎么吸引人怎么写,怎么激动人怎么编,还有的将明明已被证明是不真实但颇具吸引力的传统媒体上的新闻转载,利用人们对传统媒体的信任提升点击率。
1.3.:
具有传输快、复制方便,而又带有私人彩的特点。利用的发功能,可以使一条信息顷刻间到达成千上万的网民。而私人彩会使显得比一般的消息更为真实。在口头传谣时代不断出现的连锁信谣言,在网络时代化为了连锁谣言。请你将收到的这封邮件转发给你的二十个亲友,你就会得到(许诺好处),如果不发呢,就威胁会受到惩罚。这样,很多人就觉得发一下只是举手之劳嘛,何必搞得自己既担忧又不愉快呢?于是谣言就这样泛滥成灾。
1.4.OICQ:
作为网络聊天的工具,OICQ具有相当的个人化程度。而由于聊天是一种个人对个人的活动,会增强所传信息的真实彩,使谣言被误认为是真理。信息的真实性是建立在社会性的基础上的,很多时候它是一种社会价值的判断。OICQ具有模拟真实社会人际交往的特点,极为接近口头传播,这大大增强了它在人们心目中所传信息的可信度。而它又具有的某些特点,可以在网上方便地复制,在对方离线时留言等,因此,OICQ也是网络谣言的一个重要传播渠道。
2、网络谣言的传播特点。
谣言在传播过程中往往会被传谣者加以增删和修改的再创作,使一个谣言出现多个版本。这叫做谣言的变异特征。口传谣言常因记忆缺失或错误及口误等客观原因出现变异现象,而网络谣言因复制的方便,这种情况比较少见。网络谣言的变异往往是因传播者出于某种主观动机对原始版本加以改变而形成。
谣言还有反复性。同一谣言有时会反复出现,销声匿迹一段时间后又卷土重来。比如最近几年里关于手机单向收费的谣言就多次流传,而且每一次还都声势浩大。这种情况通常是由于公众所关心的问题没有彻底解决、疑问没有得到解释,给谣言提供了反复出现的可能。
3、谣言形成与传播的社会心理基础。
谣言的形成和传播并非无章可循,实际上,它与社会心理密切相关,甚至可以说谣言是复杂社会心理现象的一面镜子。从这面镜子里可以看到造谣者、传谣者和受谣者的种种心理活动和心理倾向。谣言传播的过程,是他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同时,在谣言形成和传播的过程中,既有个体心理起作用,也有体心理作用,也是个体心理和体心理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过程。在人们造谣和传谣、受谣的过程中,支配人们行为的既有理性因素,也有非理性因素,谣言传播者的非理性因素是谣言得势的主要原因。当一个人被谣言包裹之时,往往会受社会心理的压迫而跟随非理性思维的指引,相信并传播谣言。
4、当局如何对待谣言。
从当局来说,谣言往往不利于政府的正常施政,因而需要抑制谣言的发生。最好的办法应当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一是要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对故意传播谣言并造成危害者施以相应惩治。与此同时,建立健全、及时、畅通的信息发布渠道,减少大众的信息的盲点,通过信息的透明化来抑制谣言的发生概率。
根据我国国务院292号令公布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网站不得制作、复制、发布、传播含有下列内容的信息: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颠覆国家政权,破坏国家统一的;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破坏国家宗教政策,宣扬和封建迷信的;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散布淫秽、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或者教唆犯罪的;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利益的;含有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内容的。
在谣言出现之初,当局者应当及时提供有效的可靠信息,将谣言扼杀在摇篮中。如涉及国家机密,则需进行反谣言斗争,向公众提供与谣言内容相反的信息,或尽量转移公众的注意力,避免造成大的社会危机和动乱。
从另一方面来说,如果说舆论是民意的晴雨表的话,那么谣言就是民意的放大镜。当局也可以从谣言中窥探民情,了解民心,从而在决策时作出符合民意,顺乎民心的决定。谣言就像试探气球一样,可以是一种管理上的策略。
5、识别和反击谣言
清除谣言是人们的美好愿望之一。然而,从根本意义上说,谣言却是复杂社会生活的歪曲反映。因此,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谣言的不断生成也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谣言的出现作为客观现实也是难以避免的。既然如此,我们就应该认真地审察它、思考它、分析它,从而及时地作出明断,直至最后消除它的危害与影响。
网络谣言的危害自从人类有史以来,谣言传播就一直存在,并且还将继续存在下去。尽管谣言使人们愤怒、伤心,谣言被人们称为杀人不见血的武器,毒蛇和妖魔,谣言却从未在人们的生活中消失过。无论过去曾怎样被谣言欺骗过,人们还是无法确信下一次能躲开谣言的纠缠。而在网络时代,由于谣言的泛滥与识别的困难,识别谣言,避开谣言,有时利用谣言,打破谣言已成为人们必须掌握的与网络和谣言共存的技术。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