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言论自由存在的弊端及其法律规制
摘要:在互联网日益普及的时代,网络言论自由犹如一把双刃剑,它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存在侵害了公民的隐私权、名誉权,扰乱社会公共秩序,损害网络的公信力等弊端。提高网民的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网络服务提供者依法监管和规范网络用户的行为;受害者拿起法律武器维权;相关部门及时准确地回应网络舆情信息,切实推行信息公开;建立有关网络言论自由的法律规范是对网络言论自由进行法律规制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网络言论自由;弊端;法律规制
在中国,互联网在短短十余年的时间里发展迅速,网民人数位居世界第一。互联网作为新兴媒体,在监督权力运行、遏制权力腐败、监视个人生活、规范个人行为、汇集社情民意、推进民主政治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为人们沟通交流、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空间。然而,快步前进的洪流也伴随着谣言传播的泥沙,“网络谣言”就像一旦打开就无法再拧紧的水龙头。每天的网络新闻,不停地出现各种传言,不停地出现辟谣的声明,网络谣言到处飞成了中国网络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网络言论自由的滥用已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因此,对网络言论自由存在的弊端进行研究,并采用有效的法律手段对其进行规制是非常必要的。
一、网络言论自由存在的弊端
网络言论自由犹如一把双刃剑,它在畅通民意,遏制腐败、维护权益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的不便烦恼。由于每个人的道德水准、法律意识及文化修养等存在较大差异,一些人通常利用网络平台发泄私愤,各类谩骂、攻击、侮辱性的语言充斥其中,甚至捏造事实、肆意诽谤,严重侵害他人的合法权益;更有甚者,一些不法分子把网络作为煽动众的工具,通过网络传播反动的言论,严重的危害了公共秩序和社会。
(一)损害公民的隐私权
公民的隐私权是指公民的个人信息不被非法获悉和公开的一种独立人格权。只要当事人不愿意公开,任何单位或个人都不得以非法方式对外公开他人信息。[1]谈起“郭美美事件”我们都不陌生:微博炫富的郭美美,因其微博签名与红十字会有关,引起了大家对其身份的种种猜想,随后有关其身份的各种网络谣言纷纷登场, 最后政府不得不介入进行调查,然后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澄清。网友对郭美美进行,对其父母的婚姻及情感状况,工作和居住情况,财产状况等等各种与其有关的信息都被披露出来。我们暂且不谈此事件的其他社会影响,仅从法律规定的公民的人身权利来分析此事。虽然全体网民感到“大快人心”,但是法律
规定的公民享有隐私权,网民的行为属于非法获或公开当事人的个人信息,是违背了当事人的意愿的,已经侵害了当事人的的隐私权。
(二)损害公民的名誉权
所谓名誉权,是人们依法享有的对自己所获得的客观社会评价、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它为人们自尊、自爱的安全利益提供法律保障。名誉权是公民享有的一项法定权利,它和人身不可分离,体现了权利主体的精神利益。[2]我们有权利用自己良好的声誉获得更多的利益,有权维护自己的名誉免遭不正当的贬低,有权在名誉权受侵害时依法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我国民法通则第101条规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 云南电视台某频道总监李某为泄私愤,利用省委换届的时机,伙同他人捏造事实,传播省级某领导包养众多的谣言,恶意诽谤领导干部。李某的行为不仅毁坏了某领导的声誉和名誉,可能导致人们对此领导的社会评价降低,也可能导致某领导因此而丧失升职机会或者其他精神利益。李某的行为已经侵犯了某领导的名誉权,受害人有权要求李某赔礼道歉、恢复名誉、赔偿损失。
(三)扰乱社会公共秩序
公共秩序也称“社会秩序”:是为维护社会公共生活所必需的秩序。主要包括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工作秩序、交通秩序和公共场所秩序等。遵守公共秩序是中国公民的基本义务之一。2011年3月15日,杭州市某数码市场的一个普通员工,在自家电脑上敲下:“据有价值信息,日本核电站爆炸对山东海域有影响,并不断地污染,请转告周边的家人朋友储备些盐、干海带,一年内不要吃海产品。”这段不到50个字的消息并发在几个qq上。此后短短几个小时,这条消息不胫而走,直至演化为几天后全国范围的辐射恐慌和抢盐风波。事后,尽管官方和社会各界不断辟谣,但全国各地还是相继发生抢购食盐现象,社会影响恶劣。
(四)损害网络空间的公信力
网络作为大众传媒的一种,其公信力是指负有社会责任的传播者,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提供客观、全面、及时、权威的信息,并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是保持集体秩序和社会发展的持续性需要。公信力是一种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一种信任资源,它是一种无形的资源是一种软实力。[3]公信力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建立过程和破坏过程的非对称性,某个看似微小的负面经验,就可能使一个长期建立的公信力瞬间破坏。近年来,从“后妈虐童”、 “杭州失足女若小安” 、“广西贺州某粉店使用火葬场尸油煮粉”、“浙江海宁癌症村”、“福建某大学发生爆炸”到“
国税47号文件”等谣言满天飞。“求证实”、“求真相”,这样的句子在网络上随处可见。真与假的信息混杂,让网民的神经总处在紧绷的状态,长时间的轰炸,让网民对网络,甚至社会产生一种焦虑情绪,不仅损害网络空间的秩序和公信力,更在社会心理层面投下层层阴影。
网络谣言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