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谣言的危害之一,是加深对立情绪。不可否认,现在有不少人对于政府有不满,政府确实也是做了很多错事。但是因为这个我们就相信谣言来增加对于政府的憎恨,显然是不对的。套用周树人的一句话——连人的劣迹或罪状,宣布起来也大抵是十条,仿佛犯了九条的时候总不肯歇手。(一个人的对或者错,应该有啥说啥,没有必要将所有的恶归咎于他)。换用一句话——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其实帝辛是一个很有才干的王,要不要我写一个历史骗了我们3000年?)当然我并没有说这完全的谣言或者民众的责任,我仅仅提到谣言的危害。
谣言的危害之二,那就是形成二元思维(非黑即白)。小时候看电影,总喜欢问大人谁是好人谁是坏人,然后对于坏人所作所为所说完全的抵制。不知道有多少人思维还停留在幼年时代,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是很简单的道理。今天看到有人说,政府所说的一定是谎言,谣言和谎言之间我选择谣言。那我就只能呵呵了。难怪政府说核辐射无需恐慌的时候大家纷纷抢盐,难怪央视播出了动车司机的新闻大家还想去人肉被网民失踪的他……
谣言的危害之三,丧失思考能力。当人们的求知欲被谣言所满足的时候,多少人愿意自己去求证查实和思考呢?其实很多事情,还是需要自己去思考和求证的。比如发改委打飞机,自
己先想想,是不是地球每天都掉飞机呢?(其实差不多是)所以很多事情没因果联系的,但是很多人总能够牵扯出来(高铁魔盒就是如此)。至于求证呢?分为很多种,最简单的有搜索新闻源,复杂的就是科技方面了(就算是中学自然科学知识,好多人也是遗忘了,所以才有了杜撰的夏尔谢夫力,斯蒂芬金效应)。
谣言危害之四,那就是辟谣很费时间的。也不多说了……
我从来不反对公民对于政府持有应有的怀疑和质问,这是我们的权力。但是请大家弄清楚权力的边界,可以去追寻真相不能去创造真相。另外就是权力是包含义务的,如果说游人进入清华是权力,那么他们保证不干扰学校正常秩序是义务。同样的话也适合言论自由
2、  威胁社会稳定,损害国家形象
      网络谣言既有针对公民个人的诽谤,也有针对公共事件的捏造。小而言之,网络谣言败坏个人名誉,给受害人造成极大的精神困扰;大而言之,网络谣言影响社会稳定,给正常的社会秩序带来现实或潜在的威胁,甚至损害国家形象。
      2011年3月,在日本发生特大地震后仅一周,中国多地发生众抢购食盐的事件,而这一
切都源于一则“食盐能抵御核辐射”的网络谣言。“抢盐”闹剧不但破坏了正常的市场秩序,影响了众的日常生活,甚至闹成了国际笑话,被外国媒体广泛报道,给国家形象造成了损害。
      2009年10月,在某网站上出现一篇所谓的“自述”文章,以当事人的口吻讲述自己在北京的经历。其中最骇人听闻的“猛料”是她已感染艾滋病。随后,此人继续发文整理出了一份279人的“性接触者通讯录”。该文引起了网民的极大兴趣,纷纷在各论坛上转载、评论。一时间,“艾滋女”三个字成为最热门的网络搜索词。
      但经警方调查,这是一起典型的网络谣言,是杨某针对受害人的恶意诽谤,整个事件中,那些看似可信的所谓“自述”、“通讯录”和“照片”全是伪造的。
      虽然事件最终真相大白,但包括受害人在内的整个社会都为之蒙羞。在传播过程中,似乎大多数网友都沉浸在道德优越感里,人人都可以口诛笔伐,却极少有人反思事件本身是否真实,也极少有人想到在一次次的转发和评论中,当事人将受到怎样的伤害。
      在诸多网络谣言中,针对社会公众人物、社会伦理道德和社会基本制度的谣言,危害是最为广泛的。这类谣言从根本上破坏公众对政府、社会和政治制度的信任,造成严重的思想混乱,影响众对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信心。
    比如,有人曾在网络上造谣,说北京市公交系统的一位全国劳动模范因贪污腐败被抓。虽然相关部门及时澄清,消除了谣言,但这则谣言把“全国劳模”和“腐败分子”相联系,客观上影响了公众对劳动模范这一崇高荣誉的信任。
      比如,有人曾在网络上造谣,说“军车进京”、“北京夜里响起了声”。但实际上这是子虚乌有的凭空捏造,相关责任人已被处罚。这类谣言极易造成众的恐慌心理,影响社会稳定。
      短短的一篇网络帖子、一条手机短信、一则网络笑话,看似无足轻重,最终却会玷污公民名誉,威胁社会稳定,影响众生活,破坏国家形象,后果不可谓不严重。
                                       消除网络谣言产生的土壤
      网络谣言之所以能够产生如此巨大的负面影响,既有技术因素,也有社会因素。
      就技术因素而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极大地促进了信息的流动,其传播速度和范围都是传统信息传播渠道难以比拟的。一则小小的谣言通过网络等途径可以瞬间送至数百万甚至上千万用户,在转发和评论中,其影响力被成倍放大。看似荒诞的“蝴蝶扇动翅膀引发
海啸”的说法,在网络上变成了现实。
      就社会因素而言,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社会深刻转型,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多发。众对于贪污腐败、分配不公、公权滥用等现象深恶痛绝。网络谣言正是利用这种社会心理,捏造、夸大、扭曲相关事件,误导公众。比如哈尔滨“宝马撞人案”、杭州“富家子飙车”等事件中在网上盛传的“领导亲属”、“权钱交易”等谣言,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中的“仇富”、“仇贪”心态。部分网民通过对这些网络谣言的参与、传播,宣泄着自身的负面情绪。
      因此,治理网络谣言,要着力消除谣言产生的土壤。
                            做有责任感的守法公民
      谣言捕风捉影、似是而非,带有很强的迷惑性。但谣言之所以成为谣言,就是因为它缺乏事实根据。因此,事实与真相是谣言的天敌,只有用事实才能打败谣言。而这需要包括政府、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的共同努力。
      对政府以及其他权威机构而言,在发生谣言时,需要在第一时间对外发布信息,用尽可
能详实、清晰的事实证据阐释事件的来龙去脉,澄清迷惑,取信于民。信息的公开、透明、及时,是应对包括网络谣言在内的一切公共事件的基本原则。因此,政府及其他权威机构应尽快熟悉和掌握网络工具,熟悉其运作规律。
      对公民个人而言,则需要增强社会责任感,在发言之前,应首先考虑自己的发言是否有确凿根据,是否会给他人和社会造成不良影响。不捏造事实,不传播缺乏事实根据的流言蜚语,是每一个有责任感的守法公民的应尽义务。
3、谣言是全世界的一大公害。近些年,我国遭受的谣言之害已不是个例:地震谣言让某省数百万人街头“避难”,爆炸谣言引发江苏响水县民众大逃亡,“滴血食物传播病毒”引发社会恐慌,日本核泄漏后的谣言诱发“抢盐风波”……这些谣言产生了十分恶劣的社会影响,不仅损害了国家形象,阻碍了经济发展,而且影响了社会稳定。
  谣言,就是那些没有事实根据的虚假传言。既然是传言,就离不开人来传播。言论自由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但它又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当促进社会文明与进步,反之则滋生流言蜚语、制造社会混乱、阻碍社会发展。在互联网时代,言论表达更自由,人人都可以发布信息,个人情感能够通过网络及时、快速地充分表达。然而,正因为如此,一些心术不正、别
有用心的人,肆意践踏这个公共平台,亵渎滥用这个便利条件,置公德与法律于不顾,在网上毫无忌惮地宣泄个人情绪,甚至颠倒黑白、恶意中伤,诽谤诬蔑、以讹传讹,混淆视听、无事生非。
4、 玩不起 网友拍砖疯狂追打
  “开奔驰者撞倒人,还打人,伤者伤势严重;肇事方气焰嚣张,喊出‘我爸是市长’。”如此震撼的微博,在当今网络时代必火无疑,很快会让人联想到“官二代”。
  真相如何呢?去年9月18日22时许,温州市高三学生小马开着父亲的奔驰越野车和女友准备去洗足浴。到足浴店楼下,他停车时不小心撞倒附近杂货店门前的矿泉水箱,并和老板娘发生争执。小马恼火之下,冲进杂货店将一块塑料广告牌摔到地上,没想反弹到老板娘女儿的额头,鲜血当场就流出来。
  这下,小马慌了,他从口袋里掏出300元钱,想赔钱走人。老板娘不肯罢休,一边打电话报警,一边大喊“我女儿被打出血了”。
  “打了人还想跑?太无法无天了。”附近居民见状,纷纷与老板娘一起上前围堵,结果小马惊
恐之下,非但没有停车,还撞伤其中一位市民。愤慨的市民围住前来处理该事件的民警,要求现场做笔录,以平民愤,直至凌晨3时30分许,人才逐渐散去。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没过多久,微博和论坛上顿时火热起来,特别是一条撞人者称“我爸是市长”的微博异常火爆:“又一个我爸是李刚”、“又来一个拼爹的……”一时间,仇官、仇富心理交织在一起,在网上掀起一场大规模的对“官二代”、“富二代”的道德声讨。
  “其实小马的父亲不是官员,更不是什么市长,只是一家公司的董事长,母亲是公司会计。”警方经调查发现,“我爸是市长”这句话并非出自小马之口,只是微博上的谣言。
  这样一件纠纷,竟在网上引起如此大的波澜,办案民警也不由得感叹:网络谣言真是无奇不有、无所不能。
5、这些与事实偏差较大或完全相左的谣言谎话,借助网络和个别不负责任媒体的传播,曾经误导许多不明真相的网民,给众生活、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带来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其一,网上谣言再配上煽动性言论,可能危害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
  其二,网上侮辱人格、损害名誉、侵犯隐私等言行,有违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
  其三,网上出现的不正当商业竞争行为,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其四,网上淫秽情信息毒害青少年心灵,污染社会风气。
6、
 每个人都可能是网络谣言受害者
  药庆卫至今仍没能从儿子药家鑫的阴影中走出来。
  他在等待一个判决。2011年8月4日,药庆卫一纸诉状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副教授张显告上法庭,要求张显对其“在网络上发表的不实言论给药家造成的伤害”负责。
  药张之诉,是2011年为人们所熟知的一场网络言论引起的名誉侵权案件。网络谣言的危害
  从药家鑫案开始到被判处死刑以前,有一部分人对药家鑫的“判死”充斥着一股观望甚至期待的情绪。这种情绪的源头,除了其杀了人且手段残忍外,也因为其身上贴着的“富二代”、“官二代”、“军二代”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