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
244    学法教法研究
的参与和学生的大力配合。
二、德育教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对策(一)与时事热点相结合
学习历史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做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学习历史事件可以对当今的时事热点有更清晰的认识[2]。例如前些年的伊拉克战争、利比亚遭空袭,到如今的叙利亚遭空袭,都能看出世界霸权主义的横行。而想要剖析事情的本质,就一定要对霸权主义的产生做深入的了解。学习过相关的历史事件后,学生就可以对著名的“不称霸”理论做更深入的理解,也能更好树立为国家日后作出贡献的学习目标,达到教育教育的效果。(二)与教材知识点相结合
众所周知,野史总是比正史更加吸引人们的注意,故事型的历史总是比理论型的历史更精彩。这并不是让教师引导学生多听历史故事而忽视历史本质,而是要清楚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从而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历史事件,适当加以引导。举例来说,在学到封建社会君权专治的加强,教师可以用《新龙门客栈》《龙门飞甲》这样的影视资源举例,通过对明朝特务机关——东厂的分析,来进一步剖析背后的制度原因,从而
加深对封建社会的理解。再比如谈到金融危机时,教师在讲到1929年美国的金融危机时,可以对上个世纪末和2008年的金融危机做横向对比,探究其背后的原因。让学生在认识到金融危机原因的同时,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好好读书,以求做出自己的贡献。(三)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历史事件很多都是极其生动的,通过语言很难将其生动描绘出来,这就不要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将历史事件直观展示在学
生的眼前。举例来说,中国的近代史就是一部血泪史和抗争史,仅仅通过书本的描述不足以让学生感受到那个年代人们所受的苦难和侵略者的罪行。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将八国联军侵华、圆明园被焚毁、清政府毫无作为的历史真实情况,用影像表现出来,让学生的理解更加直观和深刻,从而激发起学生的爱国情怀,从而达到德育教育的效果[3]。(四)树立历史人物典型
分析历史,不只是针对事,还应该针对人。很多历史人物都有高尚的情操,值得学生感悟和学习。例如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商鞅的破除陈规,大胆变法,卫青的不畏艰险,深入破敌,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等。学生在了解历史事件时,同时也会感受到历史人物光辉的形象,进而产生效仿的目标,提升德育教育的效果。
三、结束语
德育教育对于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一定要予以充分重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更好将两者结合起来,从而在学习历史的基础上,全面提升德育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秋红,丁素娟,辛宁.浅议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7(12):91.
[2]刘宝龙.初中历史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探究[J].黑龙江科学,2018(3):80-81.
[3]刘有练.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途径探微[J].未来英才,2017(6):249.家庭教育文章
一、农村单亲学生的心理问题特征
1.抑郁、孤僻。有的子女对失去父或母十分痛苦,很长时间不能自拔,于是表现出经常闷闷不乐,容易悲伤,情绪低沉,甚至见到别的同学在父母面前非常欢乐,自己心里就非常难受。
2.憎恨。有的学生对父母的离异充满憎恨,这种憎恨久而久之对心理发展产生不良作用,进而扩展到对学校和社会生活不感兴趣,对其他人,甚至对社会的不满、冷淡,他们认为既然没有人关心我,我又何必去关心别人呢?所以对同学对集体缺乏热情,还会故意违反纪律,损坏公物。
3.易怒。有些单亲学生,自己郁闷的心情无处渲泄,于是表现为性情暴躁,遇事易冲动,攻击性比较强,所以会出现打架、骂人、斗殴等行为。
4.胆小、自卑。单亲家庭经济状况的变化,以及离异父母对子女的互相推诿,都是造成子女胆小、自卑心理的重要原因。由于胆小、自卑而缺乏自信,有的学生就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也就越来越差,甚至于常常萎靡不振,破罐破摔。
5.多疑、嫉妒。单亲学生对许多事情非常敏感,总怀疑别人在议论自己,猜疑老师是不是不信任自己了,对超过自己的同学产生嫉妒,不服气,于是会产生对立情绪,觉得别人不公平,同时也带来了人际交往的困难。
二、构建“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
单亲家庭初中生能否形成健全健康的人格,是由学校、家庭、社会周边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要促进单亲家庭初中生的健康成长,就要构建“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以发挥各自的优势,做出自己的努力。
一要深化学校教育。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构,计划性、针对性都较强,而且渠道广泛,方法灵活。因此,在促进单亲家庭初中生健康成长方面,学校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单亲家庭学生虽然仅占学生整体的很小一部分,但对他们的关心、爱护、引导和教育,正是体现了素质教育基本内涵的深刻含义。由于
单亲家庭学生极有可能是若干项不利于教育因素的体现者,针对这些特殊学生的心理特点,学校里的老师和同学都应该加倍呵护和关爱他们,不要有任何歧视他们的言行,还要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上进心。当然,关心也要适度,单亲家庭的孩子非常敏感,过分的呵护和过分的冷淡都不合适。
二要改善家庭教育。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对孩子来讲都是至关重要、不容忽视的,对单亲家庭的子女尤其如此。学校应主动联系、引导家长,不仅要关心孩子的生活,更要关心孩子的思想、学习,及时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缺点,正确引导,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明辨是非善恶。切忌别把孩子交给长辈或学校就万事大吉。家庭教育潜移默化,需日积月累,绝不可时紧时松,更不可听之任之。要在家庭出现变故之后尽可能地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让孩子在第一课堂中汲取到尽可能多的营养。在家庭教育方面,单身家长要做出榜样来,在生活、学习、工作上要为孩子作出表率,让单亲家庭的学生同样也能感受到幸福。
三要注重社会教育。随着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改善家庭环境、提高婚姻质量、关心单亲家庭子女,也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只有把社区教育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结合起来,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协调配合的教育网络,才能使学
单亲家庭初中生的教育困境与策略
赵应皇
(普洱市思茅第四中学  云南  普洱  665000)
【摘要】近年来,离婚率一直上升,单亲家庭初中生不断增多,还有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在外地打工、经商及劳务输出或父母长期处
于分居状态由单亲或隔代抚养的“准单亲家庭”初中学生也不在少数。由于家庭功能不健全,父爱或母爱的缺乏都会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障碍。在观察到一些单亲家庭的初中生的教育消极现象后,为了到更好的教育应对策略,运用了少量问卷与大量访谈、观察等方式来对单亲家庭学生、相关学科教师和部分家长进行调查浅析后。结果发现,大多数初中单亲家庭学生明显存在敏感孤独、内向抗拒、行事方式较为极端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可尝试从自身、学生、父母角度、社会与制度等多个层面分析探讨解决这一困境的对策。【关键词】初中 单亲家庭 教育策略【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6-0244-02
德育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
学法教法研究    245
校和家庭教育的成效落到实处。学校要引导社区、村民小组、亲朋好友等,对单亲家庭给予力所能及的
帮助,使他们能够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友好与温馨,让单亲家庭走出家庭缺损的阴影,重建融洽信任的两人世界,为孩子教育创造条件。
三、单亲学生心理问题的教育策略1.奉献爱心,激励学生,培养自信,指导学生正确地评价自己。单亲学生在心理上容易不自觉地把自己视为弃儿,这是一种自暴自弃的心理,对这类学生应采取“激励策略”。现在很多单亲家庭的家长出于补偿心理,一般在物质上都尽力满足其要求,但在精神上学生照样缺乏正常家庭的温暖,所以他们在精神上的需求比一般学生要强烈的多。
2.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点亮心中的自尊之“灯”。每人都有闪光点,单亲学生也不例外。当他们在学习上有创造性见解时,家长和教师要格外夸奖和给予肯定,让学生发现自身存在的价值。对单亲学生应多鼓励少指责。自尊、信心是学生努力改正缺点、积极向上的动力,尊重是情感交流的钥匙。因而应从尊重和爱护学生出发,发掘他们身上的优点,不用“笨”、“坏”等再次刺伤
他们,多给他们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唤醒孩子们的自尊,鼓励
振作起来。
3.引导学生正确地对待人生的挫折与不幸。首先,用大量事实说明各阶段可能遇到的挫折,使学生明白挫折是人生的一部分,生命过程就是不断克服困难走向成功的过程,家庭变故只是人生挫折的一部分,
必须勇敢地正视现实。其次,针对学生产生的痛苦或极度痛苦的心理感受,可以对他们进行“逆境成才教育”,用事实说明不幸是对人生的考验和磨砺,只有经受住不幸的磨炼才能使人的意志更坚强。
总之,对单亲学生的转化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教育单亲学生要有耐心,不怕反复。允许反复,在反复中坚持教育,在反复中吸取教训,循循善诱。
参考文献:
[1]许小荣.职业院校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困境与对策分析[J].江苏教育研究,2013.29(9):57-59.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复杂社会环境中不断遭遇挑战,从制度到教育,从师生到家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筚路蓝缕、艰苦卓绝。虽然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学校在深化贯彻执行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针不遗余力,但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在全球化、信息化的互联网加时代,各种思潮并行,对青少年的思想产生巨大的冲击。当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是困难重重,犹显重要。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
(一)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和人格品质塑造有重要的意义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才素质的重要组成。当青少年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社会信息的庞杂对其生活思维方式的影响都很巨大,可能会遇到很多心理上的问题。这些心理问题会对其健康成长产生负面作用,严重的可能会出现人格缺陷。思想政治的良好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优异的心理品质。而人格品质是在社会化中表现出来的一种个性心理特质。健康的心理素质,对塑造健全的人格品质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对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着重要的意义
正确的价值观要靠引导,最根本的就是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这个时期,对于人生价值意义理念还不清晰。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基础,引导其社会活动,通过切身实践,增强社会生活能力,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这也为中学生终身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并且随着教育接受文化熏陶,大大提高其人文素养。有了正确的价值观,则逐渐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是成功的起点。思想政治教育可使学生加强自律,激发自我动员和持久力来促进健康,改变习惯,最终养成持久的良好习惯。
(三)再次,思想政治教育对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和良好社会生活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和谐”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和谐健康的人际关系可以促进个人身心健康发展。思想政治教育通过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使其将高尚的道德品质融入到人际交往之中,自觉抵制那些颓废的思
想腐蚀。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使中学生的心理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得到加强,建立起正确的人际交往心
理,促进其社会适应能力。
二、教育形势和存在的问题(一)教育制度方面,首先我国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于呆板,都是统一的政治术语和高深抽象名词,理解尚为困难,更别说吸收消化改变其自身的道德素养和行为动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往往是分数和升学率的权衡,这使得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毫无价值可言,彻彻底底的沦为豆芽科目。其内容高度抽象性和相对滞后,注重理论,缺少实例,中学生在学习的时候难以理解,缺乏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因此也难见实效。
(二)教师方面,在实际教育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单向的灌输和说教,偏向于知识本身的说教,照本宣科,忽视社会实践,忽视社会环境本身的差异,忽视了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大大降低学生自己学习和自己锻炼的能力。片面的分数评价体系也与预期德育发展目标相悖,没有真正意义的达到政治思想教育的目的。
(三)学生方面,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容易受到身边人,身边的传播媒体的影响,在接受思想教育时会有抵触情绪,认为学校教的,书本上的一切都是空话,都不切实际。在犯错时,不能诚心接受批评教育,没有从根本上去主动的汲取教育知识,而仅仅是为了分数达标和应付任务。许多学生太自我,自
私、没有公德意识,缺乏感恩意识、缺乏责任感、自律能力差,心理脆弱。
面对这些重重困难和阻挠,改变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求具体成效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一)首先,加强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沟通协作
学校是专门的教育场所,但不仅仅是灌输书本上的死知识,必须让学生学以致用,与家庭和社会密切联系。家庭和社会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学校教育必须得在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体现它的作用。学校与家长可通过建立双方合作制度,将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纳入社会体系当中,家长引导,社会监督,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二)其次,合理对待网络,实现信息素质教育
信息网络时代给青少年的思想带来巨大冲击,要正确对待网络,合理利用资源,网络互动,网络结合,让网络发挥它的教育和渗透作用。让信息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合。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应把普及网络技术作为重
论当前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王正华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文宫镇初级中学校  四川  仁寿  620566)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是人才教育的基础,在信息复杂,社会多元化的当前,更具有重要性和挑战性。青少年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
展的关键时期,容易在思想上不成熟,不端正。针对以往思想教育的弊端,审视当前网络盛行的现状,合理有效的事实思想政治教育势在必行。
【关键词】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 信息素质教育 身心健康【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6-024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