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尤为关键,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所不能替代的。文章对中美现代家庭的家庭教育目标、家庭教育内容、家庭教育方式进行对比和分析,并探讨美国家庭教育对中国家长的启示。
关键词:家庭教育;中美文化;差异;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式
中图分类号:G4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9)14-0022-01
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之间的竞争最终体现在人才的竞争。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社会发展和稳定的基础,也是孩子接触教育的第一个地方。家庭在培养孩子的世界观和思维模式方面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长期以来受到研究人员和家长的高度关注。然而,我国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存在一些误区,这会影响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借鉴其他国家的宝贵实践,将有助于我国家庭教育走出误区。本文比较了中美现代家庭的家庭教育目
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等,指出美国家庭教育虽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有些方面值得中国家庭借鉴。本文提出一些分析与思考,希望有助于提高我国的家庭教育质量。
(1)家庭教育目标方面。美国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倡导独立与探索精神的国家,培养具有处理各种情境能力的人才是美国家庭教育的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美国父母会为孩子安排一些任务,要求他们自己完成,要求他们独立。例如,当他们还是婴儿时要独自睡觉,他们长大后要打扫房间或外出打工。如果他们想要什么,必须通过自己的实践和参与来获取。调查显示,54%的青少年没有父母给的零花钱,68%的青少年通过兼职赚钱。中国家庭教育的目标是将孩子培养成具有光明未来的人才。基于这样的期望,大多数中国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毕业后能有稳定的工作。中国父母坚持一个准则,只要孩子努力学习,就会全力支持孩子,他们认为从事兼职工作会占用学习时间,或者对女孩来说不安全,这使许多孩子失去了从小适应社会的能力。
(2)家庭教育内容方面。教育目标是教育内容的决定性因素,美国家庭教育内容广泛,重视儿童在体力、认知、语言、社会和情感上的和谐发展。中国家庭教育内容偏向于智力教育,许多中国父母在学业上对孩子严格要求,但在其他方面却不是如此。因此,一些孩
子虽然成绩好,却缺乏足够的生活技能。近些年来,我国教育部也在积极做出调整,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方面都得到良好发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对中美家庭教育内容进行对比。其一,由于历史发展的不同,美国和中国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教育思維模式。美国文化强调个人的价值,个人所做的只代表自己。父母的声誉与孩子的成就无关,同时他们也不会为孩子的错误负责。在中国,父母则期望自己的孩子在人中脱颖而出。中国有句古话,“养不教,父之过”,个人形象甚至可以代表整个家庭。其二,美国家庭非常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意见。受儒家文化的影响,我国的父母在家庭中占据着绝对权威地位。例如《弟子规》提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3)家庭教育方式方面。家庭教育方式是落实教育内容的具体措施和手段,而其与文化传统和历史背景密切相关。美国文化注重关注孩子的内心,父母往往会作为朋友倾听孩子的想法(重视其心理健康),鼓励孩子追求梦想和挑战自我。在学业教育之外,父母会常带孩子参与社会实践,培养其观察力、批判性思维能力、行动力等。在大部分中国父母心中,他们认为听话的孩子是好孩子,孩子的很多事情都是根据父母或父母的意愿完成的,父母有时会按成人的价值观评价和教育孩子。
(1)应完善家庭教育观念。中国父母在家庭中处于权威地位,他们更愿意为孩子安排一切。他们努力教育孩子成为能够到好工作、会赚钱的成功人士,或是将自己未实现的梦想加在孩子身上。而且他们习惯于对孩子严格要求,而不是经常赞美孩子。中国父母应该平等对待孩子并倾听他们的想法,努力拉近并平衡亲子关系。
(2)应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过分溺爱孩子,包办孩子的一切,对孩子有害无利。中国家长应该扩大教育范围,不仅注重孩子的文化学习,更要重视孩子在道德、体育、美术和劳动等各方面的发展,以实现儿童的全面发展、均衡发展。
(3)应提高孩子的独立性。很多中国父母宁愿自己吃苦,也不愿让孩子受苦受累,不遗余力地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另外,他们会不断用自己的经验指导孩子,渴望孩子成功,避免“走弯路”,结果却导致很多孩子不能承受失败,不适应社会。因此,中国父母应该尝试让孩子离开自己的保护圈,融入社会,独立自主,鼓励孩子面对各种有助于培养各方面能力的挑战,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与适应能力。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统计数据显示,在中国儿童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的影响占70%,其次是学校教育(20%)和社会教育(10%)。可见,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尤
为关键,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所不能替代的。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教育价值,中国父母不应该全面否认中国式家庭教育,盲从美国式家庭教育,而应该根据孩子的具体需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利用资源,提供良好的、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式家庭教育,培养适合中国国情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姜楠楠.浅析中美家庭教育的文化差异[J].贵州教育,2013(08).
[2]梁晓雪.略论中美家庭教育价值观的差异[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2(01).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