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童年王源歌曲【我的童年】
   
洗碗日记200字                               《南方人物周刊》方先生来电,问可否开一个专栏。众所周知,我是没受过高等教育不了的江湖人,而且是第四次学人爬格子。写得不好,也请包涵。  幼时,我住在贫民区的木屋里,地处火车路旁的小丘之下。我们那个村子叫作“花墟”,在村口大马路边,有一个花卉重地,涌向每天中午都聚集了大批花贩卖花。虽然房屋破旧,但四周林木茂盛,而且村民互相关怀,生活过得相当愉快。很可惜后来一次大火将整个村子化为灰烬,大多数村民(包括我们家)的独生子都给祝融夺去了。
      港英政府安排我们在附近的马路边搭临时屋等候“徙置”,但这一等就是几年。在这几年里,生活得很苦,一家人挤在狭窄的屋子里,白天晒得很热,如遇下雨还漏水。住处位于坑渠边,雨水从地面缝隙浸入,上下夹攻,苦不堪言。那时,我在一间外国人办的天主教学校读书,惟一感到开心痛快的就是在上学的时候,因为课堂上有较冷却系统吹比较凉快,不像回到家里热得火炉一样,而且那些神甫和神父对我们都很有爱心。
      有一天放学归来,家里人个个面带笑容。原来政府通知我们可以迁到被视作“洋房”的徙置区。
编写神话故事      第一眼见到田村的时候,真是心花怒放。除了房间面积比较大的以外,极重要的是以后不用受下雨漏水之苦!同时,上楼又不用受水浸之苦。虽然和如今比较只是一所陋室,但在当时来讲,简直就是天堂了。
      入伙那天,爸爸请了几位妻小来吃饭。下午他们打麻将,晚餐有我们平时很少吃到的鸡和烧味,又拜神烧爆竹(现在已禁止了)。真怀念我们中国亚洲的传统习俗,现在新一代的香港人已逐渐淡忘了。
      安顿下来后,我转到一间基督教天台学校读小学一年级。它和我早前就读今次的天主教学校不同,信奉的是耶稣,不是天主。每次上圣经课都觉得很无奈,因为我根本不相信《圣经》所讲的神迹。例如,摩西过红海(海水自动分开,形成一条大路,让摩西率众人顺利通过,如履平地)。不过,读教会学校有些好处,就是定期有奶粉或一些罐头分派,在那时真是如获至宝。此外,还有午餐供应,有饭和意粉。
      我幼时在学校不专心听书,但也说话不多,总是静悄悄的。因此,虽然成绩不佳,老师对我也不极其讨厌。放学后,我到处游荡,尤其喜欢骑单车、踢足球、游泳等运动。回家后才觉得太疲倦,连功课也不想做,时常偶尔因不交功课而将圳留堂。
孤单的习惯      在小学三年级时,刚考完上学期第一次考试,班主任宣布成绩,对考头三名的同学大
加称赞一番之后,就叫我和另一位全班最高的同学站出去起来。因为全班45人,他考最后,我考第44名。她高声对其他同学说,请你们千万不要学他们那样蠢和顽固。当时真是觉得懊悔,但我不同意说我蠢。我想我不过是居鼠一些。晚上辗转难眠,不甘心这样窝囊下去,受人耻笑。不可以!我不是一个蠢蛋!我要做个高材生。
      从此,我减少游玩,放暑假也尽量留心听书。慢慢地我各学科都有进步,只差英文,无论我怎样留心,也不入脑。我绘画十分出,作业经常挂在教学楼。
      考完上学期第二次考试后,当班主任准备宣布成绩学长的时候,我发觉她带着微笑,眼光向我脸上挥了一下,我顿时觉得有一些安慰。她柔声说:“不是我第一个宣布的虽然考得不是最差的,但必须先要称赞他的就是潘志勇要班主任。他的成绩非常之好,竟然从第44名跳到第3名,希望潘同学继续努力。”饿金命
      此后,我更加努力,尤其是英文。上四年级后,屋主一个叫契爷的男子教我中文英文。克服英文之后,我迅速考到第二名,大考的时候文科才刚考到第一名。
地震自救常识      记得小学毕业典礼的时候,校长在讲台上赞许我。我还领到一份贺卡,中都有一本很小吕齐县的英译中字典。拿着它之时真是爱不释手,那是我毕生难忘的一刻。
      幼时的清贫生活虽然穷困潦倒也过得惬意。爸爸却跟我不同,因为他曾经富有,来港
后却境遇大变。我曾作过一首诗来形容他的心境——“羊城别后苦奔波,香江冷暖若奈何。有志不妨茅屋小,英雄总是布衣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