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语文教师、坚持阅读、语文修养、课堂气氛
严凌君老师谈到“两种”不读书的学生。一种是读了十二年书,还没有养成读书的兴趣与习惯,也不会读书。另外一种是成绩优异,考试分数高,能够顺利考上大学,但是除了中学时代的几本教科书,就从此与文学和文化名著绝缘。这种现象确实值得我们去关注。然而我认为语文老师的读书情况更值得我们迫切地去关注。要想让学生读名著,语文老师首先要读名著,而且要读得更多,更透。下面我谈谈语文老师应该坚持读书的简陋看法。
一、阅读“精典”铸就语文老师高尚的品格。
学习语文的重要性经常听到学生议论,说他们喜欢某位老师,听课兴致高;不喜欢某位教师,听课时老是昏昏欲睡。事实上,能否赢得学生尊重和爱戴,不是单方面因素决定的,老师的学识、能力、性情、
品德修养等综合素质融铸成其人格,这是一名老师吸引学生力量的主要源泉。
而一个教师的人格魅力大多都是后天得来的。阅读精典作品,可以从中吸取营养。比如读《论语》让我们懂得君子之道;读《庄子》让我们懂得自由之法,不要“心为行役”;读《水浒传》让我们懂得做人要讲义气;读《西游记》让我们懂得做人要讲正气;读李白的诗歌让我们相信终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且要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骨气;读文天祥的诗歌让我们铭记“留取丹心照汗青”,作为中国人就要对自己的祖国有一颗赤胆忠心
当我们受到足量的精典文化的熏陶和影响的时候,我们自己的人格,我们的品质也就形成了。它会由内而外散发着迷人的魅力,这股魅力会吸引着我们的学生,影响着我们的学生。让学生喜欢听我们的课。
二、阅读让语文老师具备语文精神,提高自身的语文修养。
陈日亮老师说:“教了一辈子语文,还是只相信一句话。这句话是鲁迅说的:从喷泉里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出来的都是血。语文老师的知识管道中没有分满的‘语文的水’,精神体内
没有充盈的‘语文的血’,他的思想和语言就不免干涸,并迟早要陷入人生困境。”(《断想》)钱理教授非常认同这句话。他认为语文教育的关键,就是教师自身的“语文修养”(“语文的水”)和“语文精神”(“语文的血”)。
那么语文老师怎么样才能让自己的知识管道中没有丰满的“语文的水”,精神体内没有充盈的“语文的血”呢?
陈日亮老师提出“我即语文”。这就是说语文老师要想教好语文,就把语文与自己的一生联系在一起。说的就是要坚持读书,写作。我们所能理解的就是坚守:“教书者首先必须是一个读书人,尤其是语文教师。语文教师不爱读书,不知其可也;语文教师不会写作,不知其可也”。(《“白衣书生”的书生意气》)这也说明我们要提高中学语文老师的文化、精神素质,要从爱读书,多读好书,勤写作,从中养成书生意气,保持书生本。这些名师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啊。
三、阅读让语文老师能够营造情感丰富的课堂气氛,让高中生紧张学习生活中有一个柔软的栖息地。
高中生的学习任务是很繁重的,同学们为了高考能取得好的成绩跋涉在“书山题海“中,高强度的练习和紧张的学习气氛,巨大的压力让他们揣不过气来。这时候,如果我们的语文课仍然是一板一眼的讲题练题,效果肯定不佳。而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网络的普及让学生很容易接触到流行文化,许多知识他们也可以在网上查到,这对语文老师是一个挑战,给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唯有我们民族的精典文化里的精髓,是网络这个“文化快餐”当道的平台所给不了学生的。它需要语文老师声情并茂的讲解,传达给学生。这就要求语文老师要有渊博的学识,也要时刻保鲜。
一个老师工作时间越长越没有激情,被生活中的凡尘俗世侵扰着,语言表达能力越来越差,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而不管是要具备渊博的知识还是要保鲜,都需要坚持阅读。而且要阅读好的作品,要深入地读,读出自己的见地。这样的语文老师就会具备丰富的感情,优美的语言,应变的智慧来驾驭课堂。
一堂好的语文课不仅要能让学生学会正确运用汉语更能感悟汉语之美,中华文化之博大精深,让学生徜徉在诗情画意中,既学到了东西,还要陶冶情操,放松紧张的心情。
四、只有老师好读书,读好书才能引领学生读书,帮助学生构建精神家园。
老师说:“年轻人的心地还柔软,有机会不变成木乃伊,趁早给自己的精神家园播种,你未来的人生和我们民族的未来就有希望。”这里所说的精神家园指的是属于自己的精神依托和心灵的归宿。语文课主要是通过人类与民族文化的传承,来引导学生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的,而这样的传承又主要是通过经典名著的阅读来实现的。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读经典名著。“用我们民族与全人类最美好的精神粮食来滋养我们的孩子,让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全的发展,为他们终身学习与精神成长打底。”(《编者的话》)
可是,要很好的引导学生来读精典名著,做好这个穿针引线,抛砖引玉的工作,最重要的,还是语文教师自身的提高,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语文老师自己都不读书,又靠什么来引导学生去读书?有句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各人。”关键就是语文教师要有把学生领进门的本事。因为学生自己的知识面还在扩大当中,他们需要我们语文教师给他们介绍好的书籍,以及阅读的方法。
比如说我们希望学生读《水浒传》,我们就得介绍梁山泊的一百单八个好汉个个都很讲义气,但是又各有各的性格特征,如林冲能忍,忍辱负重、忍气吞声、不敢反抗;而鲁智深却疾恶如仇,敢打敢杀。教师自己把握不住精典名著的精彩之处,当然就没有办法吸引学生,引导学生了。
而且学生读了书之后通常还会有疑问,或者有讨论的欲望。他们会来老师询问,与老师讨论。就有学生问我《雷雨》中的繁漪到底是个正面人物还是反面人物,我们该怎么理解她和周萍的恋爱关系。倘若语文教师没有读过,自己不没有深入思考过,那么学生又该谁去解答疑惑呢?他们有疑惑得不到解答,时间长了,问题堆积多了也会打消他们的阅读积极性的。
所以,我认为语文老师坚持读书才能上好语文课,才能引导学生读书,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大家关注学生读书的时候,其实唤醒语文老师读书,读精典的意识其实更为迫切。
参考书目:
《钱理语文教育新论》
《编者的话》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