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预习,顾名思义是为“预备学习”“预先学习”,其主要是针对学生在各个不同学习时期的思想意识和学业状况,安排学生在课前进行下一课时相关知识内容的“勘探”,让学生预先了解自己即将要学习到的知识内容,从而为其高效的课堂学习铺垫基础、埋下伏笔。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可视化工具,将其运用在小学语文课文预习中,不仅能帮助学生将思维的过程清晰、直观地呈现出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课堂教学的效能。
【关键词】思维导图 小学语文 课文预习 应用分析
引言
预习是学生在获取新知识前需要进行的学习活动,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方式。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预习能让学生在课前对即将学习的知识有初步的了解,带着相关问题在课堂上获取新知,由此可以提高学生听课的效率,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还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双减”掀起了新一轮教育改革的浪潮,提质增效是对课堂教学的一个新的考验。为了最大限度发挥课前预习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可以将思维导图这
一可视化工具运用在语文课前预习环节。实践表明,学生在课前预习环节绘制思维导图,既可以减轻学生课前预习的负担,缩短完成课前预习任务的时间,还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够从各个层面深入挖掘知识,使预习成果更具系统性,取代了以往的“翻书式”预习形式。同时,在课前预习中,学生的预习不是为了应付作业,而是通过预习学会思考,学会提问,让思维充分活跃起来,并且提炼出课文各部分的意思与内涵,降低学生课堂学习的难度。
学习语文的重要性一、小学语文课文预习的重要性
1.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也早已从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课堂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课堂,注重唤醒学生的内驱力,使学生养成正确、科学的学习习惯,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但小学语文课堂时间只有40分钟左右,能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有限,因此课堂外便成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阵地。而预习便是由学生自主进行学习的主要活动,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环节。
2.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如果学生在课前进行了充分的预习,那么在上课时就会对接下来要学习的内容有大概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使语文课堂学习更有针对性。当教师提到相关问题时,提前做好预习的学生会将自己的思考过程整合成发言内容,做到胸有成竹、信心满满。当他们的想法与集体的课堂讨论结果一致时,便会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提高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从而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3.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形成良好学习习惯
小学生具备一定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思维导图的辅助,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课前教师引导学生设计思维导图进行预习,就是建立一种全新的学习思维,帮助学生对知识形成新的认识和理解,并且可以借此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可以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收获成就感,而且能端正自身的学习态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一步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
二、小学语文预习特征
1.涉及生字生词较多
当前语文学科各单元的课前预习中,对教材中的生词、词汇量较大的提炼和归纳往往涉及到大量内容。教科书中的生词、词汇量是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对于这时期的学生来说,要想全面掌握这些字词是特别困难的,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其积极参与课前的字词积累。
2.需借助辅助工具
关于语文词汇、句型和语法问题,教师应通过电子词典、PPT等方式讲解古诗、现代散文。此外,学生也要运用各种现代电子设备及辅助学习资料,自学生字、词汇、句型及语法。在阅读资料的同时,探索学习方法,能够不断地提高学生的理论记忆、理解语文、掌握表达技巧的能力,这也是其成功与否的关键。
三、小学语文预习要求
预习是指在学习新知识之前,独立阅览新课内容,在初步理解知识的基础上做好学习准备的活动。小学阶段的学生在预习时很难把握学习重点,需要教师进行指导,以帮助小学生掌握不同的预习方法,使之能够通览教材,初步理解语文知识的基本内容和学习思路。新课程标
准下的小学语文预习是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需要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建构语文知识,使之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预习了解新课内容,做好学习语文新知识的准备。小学阶段的语文预习具体有以下六点要求:①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到3遍,让学生掌握有感情朗读课文的方法;②培养学生使用字典等工具书查生字的习惯,使之能够在预习中掌握生字的音、形、义,学会联系上下文来理解生字生词的意思;③结合特定的生字进行组词,能够听写文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形成良好的语言素养;④标出课文各个自然段的序号,按照科学的方式对课文进行分段,并阐述每个自然段的大意;⑤自主思考课后习题,了解课文内容,根据课文内容作答;⑥在默读课文的基础上,画出文中自己不理解的句子,以便后续深入探究。
四、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课文预习中的应用优化
1.在布置预习任务时应用思维导图,指导学生预习
在课文预习中,教师设计和布置任务是一个重要的流程,如果教师能够布置条理清晰、内容层次性强的任务,那么小学生课文预习的成果也能显著增强。所以教师可以借助导图布置预习任务,指导学生展开自主预习,让学生在分析导图的过程中明确预习目标、具体预习流程
以及预习方法等等,或让学生根据预习的收获自行绘制导图,而在分析和解读导图的过程中,学生对于预习的重要性也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他们的自主意识会逐渐增强,进而形成主动预习的好习惯。而就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状况来说,一些教师对预习的重要性认知不清,他们没有将预习视为教学系统里的重要一员,自然也没有精心设计预习任务,还有一部分人明确了预习的重要性,也试图通过预习环节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却没有设置条理清晰和具有层次性的预习任务,这就导致学生在解读任务的过程中常常出现逻辑混乱、目标不清晰的情况,这就不利于增强小学生的预习效果。
2.在反思预习成果时应用思维导图,准思维漏洞
明确不足、准思维漏洞是语文课文预习的重要目的,如果学生能够在预读课文后进行自我反思、总结预习中的优缺点,那么他们就能通过查缺补漏发现自己的思维漏洞,进而在课堂中有针对性地弥补不足,完善自身知识体系。所以在小学语文的课文预习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预习后进行自我反思,将自己在阅读中的收获呈现在导图中,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不仅进一步深化了文本的知识印象,也能明确在预读中存在的问题,以此总结问题、解决问题。然而从实际的教学情况中不难看出,小学生的自我控制力不强,他们很难自主反思和总
结学习弊端,甚至没有养成定时预习的好习惯。而教师也缺乏指导学生反思和质疑的意识,这就导致学生没有掌握正确预习的方法,进而无法准确认知自己在预习和课堂学习中的不足,难以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并在后续的教学中解决问题。对于以上情况,教师可以在全面了解小学生思维特征和性格特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借助思维导图展开自我反思,以示范的形式向学生展示自己预习的探究过程和方法,并将值得注意的点提炼出来,重点指给学生看。而在教师的引领和指导下,学生能够通过思维导图有条理地呈现自己的思维结构和预习成果,通过导图的实际结构和框架明确自己的思维空白,甚至可以通过思维导图记录自己在预习中出现的问题。由此,学生就能在反思的过程中准自己的思维漏洞,并在课堂中以思维导图为依据,侧重听讲思维空白区域内容。
3.建立语文思维模式
小学阶段的学生在面对数量较多的知识时往往会无从下手,很容易产生抵触心理。教师采取绘图的方式指导学生预习语文知识,能够充分利用图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之积极主动构建语文知识,提高预习效率,建立语文思维模式。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在学生梳理完生字词与课文基本内容后,指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围绕课文中心论点逐步解析语文知识,从而使学生建立系统的思维模式。
4.养成自觉自主的预习习惯
那么如何让小学生自觉、自主地去预习,并养成这一好习惯呢?研究发现,积极的评价能激发学生的内动力,让学习变得更加自觉。这学期,我继续在班级里开展“语文星级小组”评比,正是为了通过这一激励性活动,去鼓励学生坚持自觉、自主预习,并在预习中大胆质疑、探索发现。“语文星级小组”评比活动中的第一环节——“当堂检测,评价加星”,对应着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小组预习成果检测”这一环节。即在学生分组交流后,出示预习检测题,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并根据各组的表现当堂评价加星,再加上每周的汇评,以及每学期的总结颁奖,激励学生在预习中去发现、去探究。一个学期的研究实践显示:开展“语文星级小组”评比活动后,语文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和教师也亲近多了。在开始时,我借由评比机制激励学生预习,经过一段时间后,学生逐步养成了预习的好习惯,评比激励便成了锦上添花。那些胆小怯懦、不敢展示的学困生,我会在课堂着重关注,让他们不时展示自己。在我的引导下,他们不但做好了基础的预习工作,还逐渐开始和其他组员一起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讨问题。
5.培养自主预习意识,养成自主预习习惯
好的学习氛围可以给学习提供很大帮助。所以,老师要给学生营造好的学习环境。首先,老师布置的预习任务要有意义,要针对性地列出预习的问题,不能太死板,让学生不费吹灰之力就到答案,这样学生预习时才能有所成就。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老师布置的预习任务可以适当加大难度。很少有家长重视培养学生自主预习的能力,他们对于学生自主预习的关注度不高,没有意识到预习的重要性。有些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专注力差,缺少耐心,不主动回答问题,不参与师生之间的讨论,从而更需要老师和家长耐心地引导和督促,多鼓励,同时也不能放松对他们的要求。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需要下很大的功夫,需要坚持不懈,有毅力,最后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