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标签: 小学语文;朗读;重要性;策略学习语文的重要性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得到思想品德的教育,发展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感。语文课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因而,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朗读的训练。
一、朗读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性
1. 朗读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它通过语言技巧与语音的变化,将文中的情感、意境、趣味等表达出来;它还可以将那些书面语言所不能体现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正因为它的这些功能,我们古人才会留下“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俗语。
2. 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小学低年级是培养学生口语表
达能力的初始阶段,也是最重要的阶段。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可以先进行简单的讲解,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文章,一边读一边思考,将读与思结合,做到熟读精思,从而品味语言文字,理解文章内容。教师用标准的普通话对学生进行强化朗读训练,从而使学生自觉地学习标准的普通话,长期坚持,学生就会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3. 朗讀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思想水平和审美情趣。中华诗词文章,源远流长,内涵深刻,意存深远,博大精深。先秦经典、汉晋文章、唐诗宋词,近代佳作,都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思想、热情和信仰,浸润着中华人文精神的优秀基因,其中,许多作品思想之高远,意境之深邃,感情之充沛,语言之丰富,文字之精炼,音韵之优美,技艺之高超,至今仍放射着璀璨夺目的光辉。诵读优秀的诗文,就如同在与历史上一批最优秀的大师和智者对话,就如同在亲耳聆听这些文化、思想、艺术大师的谆谆教诲,有利于学生思想境界的提高,也有利于学生文艺鉴赏水平和审美情趣的提高。
二、提高小学生朗读水平的策略
1. 感知语言,加强训练。朗读时要求学生读得流利、有感情,就必须做到:揣摩词句,领会意境,见景生情,情景交融。在记忆中唤起已有的类似生活经验,具体感知和体会课文中所
蕴含的思想感情。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应经常做到以朗读为主线,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作品的语言,领略作品的气势和文法,探索语言内在的含义、情味和形态,理解言外之意,与作者产生思想上的共鸣。如,《瀑布》一文最后一句中“如烟,如雾,如尘”,写出了被风吹散的水珠飞扬的状态。为了让学生感受瀑布在风中的美,可以先让学生按顿号和逗号两种不同标点的停顿去读,进行比较,体会出作者无限入神的样子,再让学生随优美的音乐有感情地朗读,这样学生就会真切感受到瀑布的缥缈、朦胧。
2. 重视范读。叶圣陶指出: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吕叔湘先生也认为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感。也就是说,学习语言的方法不是靠理性分析,而是靠对语言的直接感受。朗读就是对语言的直接感受,读得多了,文章的语言、节奏、句式、格调等自然而然地浸润到学生的内心深处,不知不觉中就提高了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转化成了自己的语言。教师的范读对于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十分有效。范读时机的选择也要恰当,可在学生遇到困难不能解决时范读,在学生要求范读时再范读,教师要做到语言准确,富有激情,表情到位,感情到位,真正为学生起到示范作用。范读的内容依具体情况而定,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文章内容可范读全文,为解决难点可范读一些重点句段,范读那些与中心思想关系密切、语言鲜明生动的段落。范读时可以由教师范读,也可以领悟快、朗读能力强
的学生范读。
3. 朗读训练要因材施教。朗读训练,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全体学生全身心投入。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单调的阅读方法只会使学生读得口干舌燥,昏昏欲睡。要适当地创设情景,让学生愿读、乐读、争着读。每个班的学生都不是整齐划一的,其水平、能力都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在朗读教学中也应体现层次性。复杂程度不同的语段要因“材”而读,对不同要求的朗读练习也应量“材”而用,对朗读的评价也要因人而评,让学生多一些成功的喜悦。